家长必看:点到为止才是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魏宜苹 2022-04-20 09:01:13

伴随着孩子每一天的成长,我们做父母的也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及时的处理家庭中出现的教育问题。放寒假的时候,我每天早上都会帮孩子排列好当天的学习任务,作业并不多,就是阅读理解和练字,还有数学题,但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早上起床洗漱完之后,吃过早饭,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投入了工作,孩子却磨磨蹭蹭地,迟迟不动笔。我在旁边看着也只能干着急,只好催着她去写作业,但我觉得应该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其实,唠叨是有很强的“杀伤力”的,催促孩子去做事,最后即使孩子去做了,也是因为不想再听父母的唠叨而却做,而不是自主选择去做的,这样会挫伤孩子的成就感,本质就变成了“我是为你做事,不是为了我自己做事”了。这种唠叨式的教育其实是不可取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总是唠叨孩子、催促孩子的结果往往都是和自己的预期相反的,而这都是因为“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就是指来自外部的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于长引起的心理上的不耐烦或逆反心理。正所谓物极必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得越多孩子越不耐烦,做事的结果也就会越差,还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厌烦父母。就比如说孩子做错了事,母亲教育他的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感觉到愧疚和自责。但当父亲甚至爷爷奶奶也针对孩子犯的错误对孩子进行“轮番式轰炸”的教育,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没有耐心,甚至会选择性的忽视家长的说教,到了这个地步,说再多也没有用了。如果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的说教感到厌烦,行为上并不会有任何改变。        

“超限效应”就是在提醒我们,凡事都要有个度、适可而止。就像我们大人平时开会或是听讲座的时候,刚开始都还好,时间长了就会昏昏欲睡,完全听不进去,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脑子里会想“怎么还不结束?”根本没有达到开会的目的,更别提得到预期的效果了。换位思考一下,大人都会产生这样的“逆反”心理,那么孩子也会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中产生同样的厌烦情绪,哪怕父母说的有理有据,孩子也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听。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有个度,适可而止。点到为止,是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都要点到为止,拿捏有度。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然后一起遵守,以达到提前避免孩子犯错的目的,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预防胜于治疗,别等到孩子犯错再去纠正。同时我们可以学会用指令代替唠叨,想让孩子立刻去做某件事,与其唠叨,不如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指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越是没完没了的唠叨,执行力就越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就以写作业为例,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要相信孩子可以自己主动、自觉地去完成作业,而不是一直不停地催促孩子。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其实都是因为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信任,总觉得孩子做不到,可以适当地提醒,但不要过度干预。家长也应该要有改变自己的意识,孩子就像父母的复印件,原件是什么样,复印件就是什么样。只有家长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孩子就会随着一起改变。我们要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有效的处理。

0 阅读:31

魏宜苹

简介:每天都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