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时代最先灭亡的蜀汉政权,很多人还是意难平的。先主刘备被北方霸主曹操视为心腹大患,并让曹操在汉中吃了人生中最后一场大败仗。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打得曹魏朝堂震动,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曹魏名将谁能顶住丞相,便是大功一件;还有八百里秦岭为屏障、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依托,咋最后就被邓艾率一万多叫花子军队给灭国了呢?
虽然蜀汉作为三国实力最弱的一方,被强魏所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蜀汉的灭亡却是一直备受争议的,因为太颠覆了,尚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向一支孤军深入、历经磨难、毫无保障的万人乞丐军投降,确实让人想不通。
那么,蜀汉究竟是亡在哪里呢?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亡在谯周那篇反动作文《仇国论》,其余诸如姜维的战略失误等等都只是催化剂而已。话不多说,咱从头到尾来梳理梳理吧。
蜀汉政权的前世今生蜀汉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为什么是汉末最得人心、最受人敬仰的政权呢?这跟它的立国过程与方式、氛围与精神有很大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跟老板的人格魅力、创业的正面形象、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关系。
众所周知,刘备其实就是一个草根,草根创业在任何时代都是在受人敬佩方面更容易加分的。而且,刘备集团在创业过程中,虽然也会有一些让人感觉不厚道的行为,但是相对曹操依靠资本运作成功创业和江东孙家近似于黑社会式的霸道创业,刘备集团整体上是更给人温暖感的。刘备不屠城、不盗墓、不搞绝户计,基本上善待了身边每一个兄弟和真心投靠的降将,甚至黄权逼不得已率兵投靠曹魏后,刘备依然能为其开脱责任,说黄权投降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黄权,并下令善待其家人……总而言之,刘备集团是最给人温暖感的团队。
有人会拿刘备的“刘皇叔”头衔来反驳刘备根本就不是草根创业!咱也不过多解释,只是请大家注意:刘备是在丢掉徐州之后,逼不得已投靠了老友曹操,然后被尚有逆袭想法的汉献帝政治拉拢,才得到了这个高大上的称号的。那个时候,已经是官渡之战前后了,离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和一帮家乡老兄弟闯荡江湖已经十多年了。
草根创业其实在任何时代的成功几率都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方针的规划、核心团队的构造、运行体系的搭建、启动周转资金的来源、根据地的建立、抵抗同行敌对势力的排挤打压、抢占市场先机的能力和实力、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机会等等,都是相当受限制的。更别提汉末那个核心资源被士族阶级基本垄断的时代了。
刘备最开始的想法思路其实非常普通和简单,那就是带着兄弟们给那些能给自己提供机会“大公司”的卖命,这和我们现在很多包工队、雇佣兵是一种思维。
刘备最开始选择的是最大的垄断公司——朝廷,但是东汉朝廷朝纲松弛、纪律涣散,十分不讲武德了。刘备和兄弟们九死一生换来的功名,朝廷说作废就作废。搞得刘备暴揍专坑农民工的朝廷代表督邮一顿,然后放弃之前所有的业务报酬去当了一名京漂。
吃一堑长一智,刘备后来再次放弃奋勇杀贼换来的编制——高密令,而选择了跟随上升空间更大的曹操曹老板。若是曹老板创业风生水起,自己作为元老之一,也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创业资源。
然后,基于同样的考虑,刘备又先后投靠了当时火得一塌糊涂的袁绍、公孙瓒。
后来,总算是依靠老同学公孙瓒的公司招牌,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注册和首轮融资——被徐州士族选为代言人,接管了陶谦的徐州公司。
但一个人的根基太浅时,有些好机缘你是无福消受的。徐州公司,在红眼病患者袁术、吕布的捅刀和打压下,几易其手。最后,被夺去了第一份产业的刘备只好去吃回头草,又投靠了前老板曹操。
大家不要瞧不起刘备这支流动保安队,人家能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经过十多年的颠沛流离,最终被行业大佬曹操认证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以装修行业举个例子,人家刘备这支游击队,仅仅是没有正规的品牌和经营场所而已,单论业务能力,那已经是业内知名了。
但被同行大佬发自内心地高看一眼,这其实并一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某些必将形成垄断的行业。曹操将刘备与自己相提并论,其实就意味着曹操最终是无法容他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备这一辈子都在“死不回头”地跟曹操作对。一方面是刘备放不下自己的理想情怀,一方面是曹操酒后得瑟那一句话后,他和曹操就再也无法兼容了。
之后,刘备那个小团队又先后给袁绍和刘表打过工。真实想法是想积累原始资本,但真正的大老板有几个是傻子?不是一家人,不说一家话,人家都会像防贼一样防着你的。
直到遇到诸葛亮,刘备的创业最大障碍才被捅破,那就是刘备之前都是一种打工人思维,一直在想借鸡生蛋的创业之路,缺少自主意识。是诸葛亮告诉他,创业首先是思维和思想上的创业,你首先得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老板,别人才会慢慢把你当老板看。并给他做了一份他亟需的战略规划——取荆、益两地而争霸天下。
但是,市场、地盘这种核心资产可不是你想要就能给你的,你要么凭实力去拿下来,要么就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融资融进来。当时捉襟见肘的刘备集团因为配合孙权抗曹,用战略合作的方式拿下了荆州(其实是一小半),荆南四郡是借破产账号刘琦融进来的,江陵城是靠给孙权打战略配合融进来的。然后,依靠刘璋集团的引狼入室,武装夺取了整个益州。
再后来,在各种“人品爆发”因素的加持下,刘备通过一年多艰苦卓越的战斗,从大魔王曹操手里夺取了汉中。夺取汉中,意味着刘备集团正式建立了自己的院墙、防盗门或者叫门岗,它的基本盘就此稳住了。
然后,再紧跟曹操那边的节奏,你称王我就称王,你称帝我就称帝,蜀汉集团成功上市。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创业设计的逻辑决定他必须这么做。刘备的创业设计其实主打就是一个反证逻辑,我就是要通过声明你曹操集团不合法来反证我刘备集团是合法的。所以你干什么,我必须要跟着干什么,然后以对等的身份来跟你打擂台。
介绍了上述这些东西,也不知道大家看出了蜀汉政权的底色是什么了没有?其实蜀汉集团的底色就是理想情怀和仁义名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就是主要依靠情怀、品牌等完成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把概念变现的创业。咱不要笑话刘备这是在空手套白狼,事实上,这是创业模式中极为高级的一种。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蜀汉集团正式上市之后。其实是有很多东西在制约它的,它必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你不那样做,你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你的人设就不攻自破了,品牌效应就无处安放了。比如刘备为关二爷报仇,老兵油子刘备难道真的不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道理吗?而是他不这么做,蜀汉集团那种“不亏待每一个兄弟”的企业形象就保不住了。比如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地以弱击强,北伐曹魏呢?不是诸葛亮不知道这种蚍蜉撼树的行为成本太高,而是你不这么做,你蜀汉集团的内涵和灵魂就没有了。你是宣布曹魏是假冒品牌,才开发出蜀汉品牌的,结果你长时间不去打假,那代表你们默认曹魏的合理存在了?那还好意思到处去宣扬你的正品优势?
但是,打假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蜀汉最终因为实力差距和战略失误等一列因素而昙花一现了。
蜀汉灭亡的过程分析蜀汉灭亡有明暗两条主线,咱们先给大家把明线来大致梳理一下吧:
蜀汉本来就国力弱小,结果盟友东吴北盟偷袭搞死了他们的军事担当关羽,蜀汉扩张在理论上变得微乎其微了。
然后刘备为了维护蜀汉的精气神不散,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又赔光了这几十年仅存的积蓄,最后把几乎等同于一个空壳公司交给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接盘侠诸葛亮。
诸葛亮天纵英才,凭借一己之力强行给蜀汉续命。把一盘散沙凝聚成一个拳头,自主、自强,继续重拳出击,对曹魏进行打假行动。关键是效果还相当不错,打得本已经稳如泰山的曹魏集团差点就没有信心了。
但是,慧极必伤,多智近妖的诸葛亮遭天妒,五十多岁就被老天收走了。而小公司因为实力有限、体系不够成熟、团队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是极度依赖领导人的个人能力的,诸葛亮这根定海神针被收走了,蜀汉集团就开始摇摇晃晃了——失去了绝对核心,有各种不同想法的人就多了。这个道理想不明白,就参照《西游记》里为什么唐僧一被抓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兄弟就容易吵架?
蒋琬、费祎两代接班人一边坚持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一边和那些另有想法的人妥协,所以蜀汉集团表面上还能维持风平浪静。
但费祎死后,蜀汉的堂吉诃德姜维同志被彻底解开封印了,咱们蜀汉不就是一个理想国吗?那咱们不就是应该为理想奋不顾身吗?都别给我束手束脚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可姜维他不是诸葛亮,他想行使诸葛亮那样的权力、创造诸葛亮那样的功绩,却没有那样的能力和威望。有些事别人可以干,但你却不一定能干,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才是真正成熟稳重,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人。
面对姜维不管不顾的赌博式行为,蜀汉那些因利益问题而立场动摇的人,开始用意识形态做文章了。最典型的便是谯周公开发布了反动论文《仇国论》,总的论调就是:咱家媳妇迟早会被别人勾引走,还不如早点主动送给别人,日后大家还好相见和相处。
还别说,还真有很多人对这种言论深以为然。因为送人情的不是他们自家媳妇,而且把老刘家的媳妇送给了老曹家,自己这些潜在媒婆们,高低能拿个大红包。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脑子没有谯周他们好使而信了这一套,比如关羽的忠实信徒廖化同志;还有一些是因为心疼诸葛亮的成果即将崩塌而走了情绪极端,比如诸葛亮的亲儿子诸葛瞻。
其实姜维一心要做猛男,在政治上是对的,只是错在方式方法上——北伐是必须的,只是规模和频率上要适当控制。这种情况,应该迫使姜维调整,而不是全盘否定,更不能用极端方式去政治迫害(比如权臣黄皓就准备来阴的,彻底弄死姜维)。
谯周这帮人对蜀汉的致命伤害是什么呢?是瓦解了蜀汉的国家意志。咱们是不是真的要顺应时势放弃抵抗?咱们蜀汉是不是真的没得救了?这玩意就跟一个人让你产生了一种“你天生就不配拥有这么好的媳妇”的潜意识后,当你发现你媳妇真的要出轨时,你是绝对拿不出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气概的,道理相似,大家自行去品。
所以,后来邓艾带着一万多历经九死一生,已然被埋汰成叫花子的部队进入成都平原,居然能逼着占据绝对优势的蜀汉全体投降。比如邓艾灭蜀的第一战江邮,就是把他们当成解放军迎进城的;又比如蜀汉最后的硬骨头诸葛瞻明明可以据守坚城,因担心城内伪军太多,而不得不在野外血战到底……但凡不是蜀汉的国家意志被瓦解了,随便哪一座城坚守待援,都足以把邓艾那支孤军给一锅端了。
抵抗意志被瓦解的蜀汉,又迟迟不见姜维发兵勤王,再加上谯周积极劝降,甚至还司马昭上身地许诺刘禅一个较好的归宿……刘禅最终就顺势变卖了祖宗家业,到北方去“此间乐,不思蜀”去了。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上述是蜀汉灭亡的明线,接下来继续来聊聊蜀汉灭亡的暗线。
前面说了,蜀汉集团其实是主要靠兜售情怀而集资创立的公司,这种公司有啥先天性缺陷呢?那就是股权分散、关系复杂、难以平衡。它不像曹魏集团,人家曹操把武装交给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把文官系统交给颍川士族集团,就基本上能稳如狗地大干一场了。
蜀汉集团有刘备的河北老兄弟,这些人是元老中的元老,不能不照顾。有不离不弃的徐州士族,这是刘备的第一批金主爸爸,绝对不能卸磨杀驴。有刘备发迹地的荆州势力,这是刘备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不得不好好照顾。有卖蜀的荆州势力,这些人是大功臣,必须要安抚。有一直盘踞益州的东州派,人家在刘璋父子时期一直比较豪横,不能过度腰斩人家的待遇。还有被迫依附刘备集团的益州本土势力,这些人迫于形势才逆来顺受的,你也不能把人家往死里逼……
这种弥散型资源分布,特别需要核心领导人有十分强大的能力、魅力和吸引力,否则,就会难以避免地出现内部裂痕。蜀汉集团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基本上就处于这种状态,且愈演愈烈。
为啥呢?比如一直被当作是后妈生的益州本土势力,人家就会这么想:我们出让我们的宅基地给你们搞产业发展,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厚待。如果公司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那也就罢了,好歹可以算是为情怀买单,赚得一些荣耀。但是,现在这个公司一天不如一天,迟早要破产,那我们还不如早点撤资,另外投资,免得给你们殉葬了,还啥都捞不着。你蜀汉集团早日破产,我们才能早日解套,才能早日到其他公司去变现。
这种内部矛盾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没有强大的控局能力,是绝不能让他们轻易找到发难点的。蒋琬和费祎就比较理性,咱为了维护企业形象,不得不隔三岔五就找曹魏的茬。但是,为了不激发内部矛盾,咱以打嘴炮、做样子为主,即便到了必须要有实际行动的时候,也是小打小闹,不造成太大的消耗。
这么做,高明和讲究在哪里呢?公司的盈利虽然不如从前,但是大家的待遇还是稳中有升,或者略有下降,那些员工干部即便不看好公司前景,也不会随便乱煽风点火的。中、低阶层看问题,一般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在自身利益没有受到巨大伤害或者出现巨大落差时,他们还是不至于随意发难的。
但是,到了姜维当权的时候,风云突变了。因为姜维这个人太有激情抱负、太喜欢“我们不一样”那个调调了,他是把“为理想情怀买单”理解到偏激、极端的一个人。一件事,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他也会不顾一切赌上身家性命。
所以,姜维穷兵黩武的行为在政治的明面上看,是没啥问题,很多不清楚内情的人还觉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斗士,值得敬佩。但实际上,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情是:姜维的赌本是谁的?姜维狂赌的风险是什么?这种风险将由谁来承担?
谯周利用姜维穷兵黩武大作文章,各种宣扬、散布投降主义、悲观主义意识形态,蜀汉的国家意志和气质在悄然之间就变质了。他们偷换了概念和底线,用非黑即白的逻辑,把“不该穷兵黩武”转换成了“应该放下武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蜀汉政权的物理死亡是263年刘禅投降,但心理死亡时间其实是谯周257年发布《仇国论》。因为谯周都明确在《仇国论》中把自己的国家定性成了多余的伪政权了,蜀汉这个国家不就是名存实亡了吗?
是不是不能理解这个?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一对夫妻的婚姻关系,一方已经公开宣布日子过不下去了,且得到周边、社会的默认,是不是已经宣布这个婚姻关系彻底破裂了。至于两人是什么时候扯的离婚证,意义有多大?
当然,最后咱还得说说姜维,蜀汉的灭亡他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从提出“敛兵聚谷”的战略方针、屯兵沓中、不愿及时回防、放弃白水关和葭萌关、在诸葛瞻战死前不分兵救援到最后让出剑阁,这位同志打着忠于汉室的旗帜把蜀汉坑得是不要不要的。咱先不讨论他的本意和初衷,但他的种种行为给蜀汉带来的伤害是难以掩盖的。
总的来说,蜀汉的灭亡其实是大势所趋,但却在生命体征还比较正常的时候,被人为地宣布死亡并送进了抢救室,也没怎么努力抢救,就被人为拔管子了。
一些深度的逻辑解析一路写过来,有些攻击性比较强烈的朋友提出了很多阴阳怪气的问题,咱虽不介意,但写到这,就顺便解答一下吧。
刘璋当初驻守成都也选择了投降,刘禅也是据成都而投降,为什么刘璋的历史名声要比刘禅要好?这不是双标吗?咱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刘璋当时还有得救吗?但刘禅呢?放弃,究竟可耻不可耻,得看是在什么形势下选择放弃的。
蜀汉的灭亡不应该把主要责任放到刘禅身上吗?为什么谯周顺应“时势”劝降就更加让人无法接受呢?劝降的难道比投降的更可耻?这个问题,咱一方面要承认刘禅的无能,然后咱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小孩被误导去干坏事,到底是这个小孩更可耻,还是那个误导者更可耻?
谯周在势不如人的情况下宣扬投降主义,这不是为了保护益州百姓的明智选择吗?大家仔细去想一想,谯周宣扬投降主义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他是为了保护益州百姓吗?益州百姓真的能在曹魏的统治下活得更加幸福吗?他其实就是为了自身及阶级利益,却选择了用国家利益来买单!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帜,实施为自己好的意图,这是标准的伪君子。
姜维一心北伐为什么会备受争议?咱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善意不是万能的理由。你姜维北伐在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只有不断北伐才能确保蜀汉可以在政治上与曹魏抗衡。但是姜维的行为和过于突出个人意愿是有待商榷的,个人意愿是应该优先服从组织意愿的,你姜维不能因为蜀汉让你不痛快了,不能让你随心所欲地发挥了,就分裂国防力量去追求自我。讲白了,一个真正有高尚人格和情操的人,绝对不会受不得半点委屈的。但凡受了半点委屈就开始破罐子破摔,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应该慎重审视的。
姜维式的忠诚为什么必然遭人质疑?咱不怀疑姜维对蜀汉是真诚的。但咱举个例子来说,即便是向全世界宣布,你是一心一意想对你爱人好,但你能忽略你爱人的感受、情况、环境、条件而为所欲为吗?真爱,其实在于成就对方,而不在于证明自我!你把自我感受看得高于一切,你还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对方,难道不荒谬吗?频繁北伐引起了蜀汉内部矛盾爆发,你姜维就真的不能适当让步来缓和矛盾?朝廷有人意欲对你不利,你率兵外出避祸可以理解,但是你能对生你养你的人和地方见死不救吗?一生未曾想过背叛,并不代表真爱,那是最起码的。
回到蜀汉灭亡这个大问题上来,其实是可以参悟到很多关于生死价值方面的哲学和道理的。
蜀汉生来体弱多病,经过各种深度“治疗”,在诸葛亮时代,勉强成为一个正常的强健之人,但之后,因为失去了诸葛亮这个最得体的保健医生,各种隐疾相继爆发,每况愈下。最后,曹魏伐蜀,寒冬来临,蜀汉居然各种放弃治疗,提前死亡。
关于蜀汉的灭亡,有两点是必须要讲清楚的。
谯周卖国是不应该有啥争议的,蜀汉原本就应该识时务、投降是为了不再劳民伤财、谯周是心疼黎民百姓……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说辞。
蜀汉国力弱小,难道就应该放弃抵抗吗?若如此,那岂不是广大弱者就不应该独立地活着吗?那岂不是弱者对于强者的态度和方式只有“逆来顺受”一种了?谯周的劝降不过是拿着黎民百姓当幌子来掩盖自己的私心,蜀汉投降了,益州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安全和尊严,其实才是普通百姓最在乎的,他们其实不怕活得艰苦一些,所不能接受的是“无法堂堂正正地被视为人看”。
谯周作为蜀汉之臣,你反对姜维或者朝廷穷兵黩武,这是一种政见的表达,可以理解和接受。但你作为一个臣子,开口便说自己的国家是多余的,然后反复强调,自己国家存在是一种罪过,只有主动拥抱势不两立的敌人才是王道,这是正确的、有良知的行为和思想吗?
刘禅最后选择不抵抗就投降,确实值得指责,但是他好歹是败他们老刘家的产业。但谯周却是败别人家的产业来成全自己。
另外一点是关于姜维的,很多人说姜维作为一个降将,都特么为蜀汉而死了,还能要求他怎么样?这一点我并不否定,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事情就如一篇文章一样,不是结尾写得好,就是一篇好文章。姜维得知曹魏来犯后,明知蜀汉国防脆弱,却孤军悬于国防线外,一直等到汉中被攻破才率军回防,舍弃白水关、葭萌关天险而独守剑门关且不说,在得知邓艾率孤军直插蜀汉心脏,却不发兵勤王,直到蜀汉的抵抗力量诸葛瞻战死,才移师广汉继续观望……所以,即便他最后在拯救蜀汉无望之后自杀了,依然是无法让人尊敬他的。因为姜维这种方式的爱,其实是危险性极大的。
咱们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很多人其实都是跟姜维一样的,你不能说他没有工作能力,也不能说他工作能力不行,但是一旦他的工作意愿在公司里得不到支持和实现,就紧紧拽着自己手里的公司资源,我行我素,不听公司安排、不管公司死活,最后公司被搞垮了,他宁死也不给其他公司效力。这种人是好员工吗?
类比一下,没出轨、不离婚,不代表就是对婚姻和爱情的忠诚,这和姜维爱国是类似的道理。
咱们人啦,一生要活得通透、大气、坦荡点,这些道理大家其实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忘我是很难的。蜀国的灭亡,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理由、做解释,但委实很少有人真正把蜀汉国家利益与尊严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