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牛逼大发了,被曹操逼着来上班,仕途还那么的一帆风顺?

采蓝说历史 2023-11-14 15:09:01

司马懿也算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了,别的不说,光他熬死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一点,就足以为人津津乐道了。

但是,我们有很多朋友由于阅历和见识较浅,没办法做到理性和客观地去看待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习惯性地“因为爱所以爱”或者“一旦爱上你,你的所有都是美妙的”。很多喜欢司马懿的朋友,还是过度地将其传奇化了。

在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剧中,为了增加司马懿身上的传奇性,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忠于汉室的高尚之士,曾因为不愿意给“实为汉贼”的曹操效力,几度装病,最后一次甚至还不惜自己把自己的腿给敲断了,真的是堪称脑洞大开。

然而,这样的天方夜谭居然也有很多人相信。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大家,毕竟一心想要美化主子《晋书》也是这么忽悠大家的。关于司马懿出仕的真实过程,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他是搭上文官系统的大佬荀彧之后,才适时出仕的,并获得了一个理想的岗位,也就是一个较高的职场起点。

今天,咱们接着来介绍的他职场升迁情况,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东西颠覆了我们的正常认知?

司马懿在曹丕手中的升迁情况

都说司马懿是曹操逼着来上班的,因为曹操放狠话了,司马懿再不来报到,你们看着办就可以了。还说曹操曾经梦到过“三马食一槽”,然后敏锐地意识到了,司马懿可能是个祸害,所以极其不信任司马懿,并反复叮嘱过接班人曹丕,千万要防着司马懿一点。

咱且不说曹操杀伐果断的性格,在意识到司马懿可能会对曹家不利的情况下,会不会提前斩草除根。单看曹操对接班人及接班人配套系统的安排就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曹冲生前比较得宠,但曹冲一死,曹操把曹冲的天才好友周不疑给杀了;曹植也一度是呼声很高的接班人,但是在确定让曹丕接位前,曹操把曹植身边的聪明人杨修也给杀了。可见,曹操是不会给自己的权力交接留下任何隐患的。

如果说曹操早就对司马懿心生芥蒂了,司马懿的待遇大致只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徐庶那样的,我知道你不会心甘情愿为我效力,但我也不能让你替别人效力,所以你就安安心心在我帐下养老吧;另一种便是周不疑、杨修那样的,接位大戏日趋明朗之时,就请你下去继续陪我玩,别在世上混淆视听,误导我的孩子们了。

但是,我们看看司马懿一入仕就是干什么?

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

直接进入接班人梯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预备队。曹操真要是对司马懿有疑心,会这么安排吗?司马懿要真对曹操那么不满,会去帮曹操培养接班人吗?简直不要太幽默!

更搞笑的是,在司马懿进入曹丕团队后不久,司马懿的弟弟,也就是司马八达中的三达司马孚也入仕了,参加的是曹植的团队,岗位也是曹植的高级秘书。

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啥领会没有?咱可以直接告诉你们司马家的布局思路:老爷子司马防死挺着汉献帝,老大司马朗及时跟紧曹操,老二司马懿选择站队潜力股曹丕,老三司马孚最后下注强力竞争者曹植。这种巧夺天工的布局,你们还觉得是曹操逼出来的吗?

咱毫不夸张地说,要说职场中著名的绿茶家族,司马家绝对是排得上号的。提前预告一下,司马孚在曹植那边深得曹植的信任和认可,但是曹植夺位失败后,司马孚居然可以做到无缝对接转投曹丕的阵营,还深受曹丕的器重。你们就说你们服不服?

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转孚为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咱还是回到司马懿身上来吧!司马懿参加工作后,并不是什么默默无闻地坐等曹操去世,然后曹丕上位后,再火箭式提拔的。人家是有人给他当助推器的,主要就是荀彧、崔琰那样的大佬。这些士族大佬、朝中重臣逮到机会就夸司马懿的工作态度好、工作成绩显著、工作能力出色。

这里插一句哈,如果真要说曹操对司马懿有所忌惮,应该是源于荀彧、崔琰等人的过度推荐,因为曹操在自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之后,与荀彧、崔琰等士族大佬的矛盾越来越剧烈,曹老板213年搞的“唯才是举”就是要稀释士族集团对人事和人才的垄断权。司马懿既然被荀彧等人那么赏识,曹老板心里有点不待见他是很正常的,但绝对不是曹操有先见之明,把司马懿看透了,没那么神奇。

215年,曹操打汉中张鲁那一年,司马懿和刘晔都向曹操提出过要顺势拿下巴蜀,但曹操并没有听他们的。因为曹操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在后勤保障不充足的情况下去越过蜀道天险打巴蜀,基本上是没有结果的。

219年,司马懿升任为曹丕的太子中庶子(首席机要秘书)。他的工作表现是“(曹丕)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坐实了曹丕手下第一参谋的位置。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说明人家的小圈子也开始形成了。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司马懿已经慢慢站到前台来了。在襄樊之战前夕,他曾对曹操说,荆州刺史胡修和南乡太守傅方两人工作作风不行,得把他们换了,不然容易顶不住压力叛变,曹操再次没听他的。上述两位同志果然中了司马懿的毒,最后都叛变了。

然后,就是关二爷威震华夏的事了,当时曹老板想死的心都有,当初为什么要玩什么男人之间的浪漫?怎么不一刀把关羽给咔嚓了?这都被他打得收不了场了。曹老板当时准备迁都到邺城,当不了天下霸主,学学袁大哥当一个北方霸主也挺好。这次,是司马懿和蒋济阻止了曹操,并提出了“唆使孙权背后给关羽捅刀子”的毒计。

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有一说一,司马懿这次还算得上是“出彩曹魏人”,对曹魏集团的贡献挺大的。但这也是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唯一拿得出手的明面上的工作业绩了。

220年开春,曹老板也走了,司马懿的春天终于来了。司马懿作为曹丕的亲信,被任命为丧事大了(主持人),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迅速的安定了人心。

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曹丕上位后,司马懿立马被封为河津亭侯,还当上丞相长史这种实权职位。

十一月,魏受汉禅的关键时刻,司马懿被提拔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第二年,司马懿再度升职,担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上述这些岗位咱就不一一介绍了,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离曹丕越来愈近的核心岗位。

222年和224年,曹丕两次伐吴,司马懿开始以管家身份坐镇许昌,被封向乡侯。

225年二月,司马懿再升官,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人生第一次触碰到了军权。

文臣岗位给你做到了接近极致,然后给你军权,这是啥概念?大家自行去揣摩就行了。反正司马懿自己当时都有点不敢相信,进而不敢冒昧接受。后来是曹丕这货说,他就是想让司马懿替自己多多分忧,司马懿才没法拒绝的。

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曹丕这货咱现在不说他哈,只是告诉大家就这货那表现,不怪他爹生前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货确实连“孙十万”都不如。

曹丕还曾在诏书中对司马懿深情告白过:咱曹魏的摊子很大,咱们以后各管一边。我管东你就帮我管西;我管西你就帮我管东。

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看到没,如果不是司马懿不姓曹,这都有点让人怀疑,这两人是不是失散多年的的亲兄弟了?又或者,这两人上辈子就是如胶似漆的一对恋人?

总而言之,在曹丕在位的六年中,司马懿在仕途中绝对是坐火箭往上走的,还是那种加速无敌的超级火箭。

但是,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在曹丕去世之后,成为曹魏朝堂翻云覆雨的大权臣,是因为曹魏集团的先天性优势摆在那里,人家曹家、夏侯家的牛人太多了,司马懿就算坐火箭上来了,但是他的根基还是太浅了,不敢轻举妄动,否则,有人可以分分钟拍死他的。司马宣王,你还得继续装病、装孙子。(这些事以后会陆续聊到的)

扒一扒司马懿身上的职场逻辑

首先解释一下一个问题哈,司马懿出仕绝对不是曹操逼着去的,这一点之前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他是不是一开始对到曹操手下上班意愿不太强烈呢?这其实也应该是真的!因为他大哥司马朗已经在曹操那里站队了,且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他们司马家是不会重复下注的。他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司马懿和司马孚这两个到了出仕年龄的种子选手,一个都不能浪费,必须一个放到曹丕的碗里,一个放到曹植的碗里。

那他们家是怎么运作这个事情的呢?其实还是通过士族大佬荀彧、崔琰等人,职场之中的人事安排,正常是不可能跳过人事经理或者主管人事的副总的。看看司马懿后来对颍川士族和荀家后人的态度就知道,司马家选择的路线还是走颍川士族这条路线。

曹操在要给自己加九锡之后,彻底和荀彧闹翻了,也就是和荀彧背后的颍川士族闹翻了。曹操可以逼死荀彧一个人,但他没有办法把朝堂上下的颍川士族、以及荀彧这么多年提拔的人员全部连根拔起。他只能逐步去稀释、去边缘化一些人,所以曹操有点不太待见司马懿也是正常的。

但曹操不待见司马懿的原因绝对不是发现司马懿有窃国之心或之能,否则,司马懿不可能会被委以重任,也不可能活那么长久。而且,曹操真的是那么交代曹丕,要曹丕提防司马懿一点,曹丕就算再糊涂,后面也不会那么任性地提拔司马懿。曹操和曹丕这对父子对司马懿的认知差,根源在于两人对于颍川士族的态度不一样。

曹丕上位之后,为了能顺利称帝,推翻了他爹当年的“唯才是举”,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这实际上是对士族集团的一种妥协。咱把人才的举荐和鉴定权还给你们,你们也别背地里抵制我们曹家称帝了。这是曹丕重用司马懿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丕重用司马懿还有一个私人原因,那就是这货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曹丕是典型的自己人我就爱死你、谁得罪过我我就弄死谁的人格。

曹丕这一辈子,几乎每一个曾经帮过他的人,都能从他那里得到丰厚的回报。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帮他生了一个好儿子的甄宓,曹丕把她弄死了还不说,还要覆面塞糠,让人家到地底下也不能开口说话(原因跟曹叡的身世有关)。

而所有得罪过曹丕的人,无一例外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他是怎么对待他的亲兄弟曹植的,这就不用说,那叫一个步步紧逼,就差没把“弄死你”三个字写在脸上了。再举一个恐怖而又荒唐的例子,这货曾经找自家人曹洪借过钱,但曹洪也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没借给他。结果,这货上位之后就以宾客犯法的名义要杀掉这位救过他爹命、倾家荡产支持他们家创业的叔叔,最后是他妈亲自拿命求情,他才放过曹洪。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所以,后世有很多人把司马懿吹得神乎其神,说他有多么善于混职场!说句心里话,从上面这些事实来看,大家觉得他的升迁是全靠他的运筹帷幄吗?优势全是他的主观能动性吗?

职场之中,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是很正常的。并不是说,你跟着某一任老板飞黄腾达了,就说明你牛逼到家了。而是取决于你是否对老板有价值,是否能符合老板的心意,或者老板是否愿意把那一份幸运分配给了你?

司马懿在曹丕时期,确实是可以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来形容。但是,到了继位的曹叡手里,面对这个水平远超曹丕的英明天子,他又得夹着尾巴做人了。不过,好在幸运之神再一次照顾了他。此事后话,到了那个点,大家能看到真相的。

一点点现实思考

前面说了,司马懿确实是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是不建议大家去盲目崇拜他,因为很多涉世未深的人根本读不懂这样一个复杂的人。

事实上,我们去阅读和理解一个让大家感觉很厉害的人时,通常最好的切入口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他的周围或者背后。也就是说,你看一个人的成色,最好方法其实是观察他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等等?

举个例子,大家要读懂司马懿的厉害,首先要读懂司马家族的厉害。说句实在话,如果司马懿的哥哥不是死得过早,妥妥地又是一位大神。包括后面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不是死得过早,司马昭又得再往边上站一站了。司马家那种勤练内功、稳打稳扎、谨小慎微、分散下注的家风现在是比较牛逼。他们家的人是不会轻易犯错的,都是逮准机会就全力出击的饿狼,还是自带传说的恶狼。

现在有很多人各种无脑吹捧这个商业大佬、那个传奇精英,然后情况不对,就变身墙头草,各种落井下石,其实就是这些人压根就不了解这些人成功背后的东西,反正就是“见风是风、见雨是雨”呗。

讲白了,还是很多人缺少系统思维,只能局限于一些外在的点去看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跳出事物的本身去看事物,才有可能看得更透彻。

有人曾问:我谈了个对象,但是在正式确定关系前,跟家中父母一说,父母说要去对方家里看看。我觉得没这个必要,相爱不是两个人自己的事吗?但是,父母却一再坚持,我应不应该听父母的?

这需要问吗?自然是要听父母的呀!因为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情况可以看出太多的东西了。比如他不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可能会真心爱你吗?比如他的家境一穷二白,平时却对你花钱大手大脚,你敢信任和依赖他吗?比如他是书香门第,却平时表现得很市侩油腻,你觉得他的学习能力有问题吗?比如他的家庭教育有某种缺失,但在你面前却表现得滴水不漏,你觉得有问题吗?

一个人本身是可以自带很多伪装因素的,只有他周围的客观环境才会尽可能真实地给你传递信息。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或者公开场合表现得过于厉害或者完美,但没有相应的背景支撑,那么,这种人大家一定要小心了。言尽于此,信与不信,请诸君自我考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