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如何成为曹魏军界台柱子的?会算计的同时,运气还特别好

采蓝说历史 2023-11-16 05:34:05

命运这东西,不管大家遇上好的还是坏的,奉劝大家还是多少要信一点,别纠结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选择问题。

中国的很多老话,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时势造英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顺势而为”等等,其实里面都包含了时运、命运的因素在里面。一个人如果真的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人定胜天而逆天而行的话,结局一般会比较悲催。

还是以前说过多次的那句话:成功大多都是偶然的,失败才是必然的。有些人的成功,你除了用运气来解释外,根本没法解释。比如司马懿的职场升职记。

上一篇文章介绍过了司马懿在曹丕一朝坐火箭升职的过程,那么按道理来说,盛极必衰,他在曹叡这一朝应该会有所消减了吧?事实上,曹叡也不像他爹那么偏信司马懿,但结果却是才在曹丕时期刚刚接触军权的司马懿,没用几年时间,就成了曹魏的军界台柱子。神奇不?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看具体过程吧!

司马懿成为军界大佬的过程

226年五月,曹魏第二高寿的曹丕于40岁高龄驾崩了(曹魏遗传了东汉的基因?)。

皇帝驾崩了,临终安排是必不可少的。曹丕临终前是这么交代儿子曹叡的:曹休、曹真、陈群和司马懿等人是你爹我为你精心挑选的黄金班底,你可千万要用好他们,不要怀疑他们。

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丕这种临终安排合理不合理呢?其实还是挺合理的。因为当时的江淮兵权掌握在曹休手里、雍凉军权掌握在曹真手里、荆豫军权掌握在夏侯尚手里,曹魏宗室基本上控制了所有军权,安全上应该是保障的。而陈群既是三朝元老,又是颍川士族代表,用来做文官之首,当形象标杆也没问题。司马懿也算是历经三朝了,一直表现得很有实干能力,用来做总理大臣问题也不大。

但是呢?有时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曹丕万万没有想到,夏侯尚同志一听说曹丕活不久了,他也不想活了,竟然先曹丕两个月去世了。三个方面军的负责人就这样留出了一个缺口。

曹丕后面不知道是急着去阎王那里报到还是因为啥,忘了这一茬,没有再指定负责人。而曹丕刚一去世,最爱浑水摸鱼的孙权便对襄阳动手了,仓促之间,曹叡也不知道找谁去坐镇荆豫,便顺势把顾命大臣司马懿给推上去了。

司马懿临危受命,又遇上的是一向进攻成绩不堪入目的东吴军队,可想而知,很是顺利地刷了一下战绩,司马懿击败了诸葛瑾、斩杀张霸,拿下首级千余得胜而归。司马懿凭此战功被升为骠骑将军。

227年6月,司马懿正式被任命为荆豫战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入驻宛城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著名的易主猛将孟达同志又送战绩过来了,他想投靠蜀汉(因为他的大腿曹丕、夏侯尚等全在这一时期先后去世了,他感觉没啥前途了),却被丞相嫌弃地借刀杀人,把消息透露给曹魏了。然后司马懿先派人稳住孟达,然后急行军8天,把孟达给包围了,顺利再拿下一血。

回过头来,曹叡觉得自己刚一上台,到处都是动静,这脸上有点挂不住,得赶紧把新官上任三把火给烧起来。于是嚷嚷着要去找蜀汉撒气,结果被孙资一顿猛劝:你这孩子,哪这么不知道深浅呢?你爷爷当年从汉中走一遭都累得半死,你比你爷爷还厉害?

在这不久后,丞相也开启了势如破竹的第一次北伐,吓得曹叡直冒冷汗。

所以,经过权衡考虑,在形势稳定后,曹叡觉得还是拿孙十万练级比较稳当些,据咱们曹魏那些老将说,那是打过的都说好呀,刷战绩的效果杠杠滴呀!

说正经的,曹叡决定先打孙权其实是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南下的水路通达,物流成本低很多;二是东吴最近有很多叛逃者,让曹叡感觉容易瓦解一些。

但曹叡还是年轻了一点,他对面那位孙大叔打仗可能确实差了点,但是算计人却从来没比谁差劲过。他以为东吴老将韩当的儿子韩琮都已经投降了,鄱阳太守周鲂也一直在申请投降,就觉得打东吴十拿九稳了,殊不知,孙十万是布了个局准备给他上课的,周鲂是诈降。

当时,和周鲂接洽的是曹魏重臣也是军中宿将曹休同志,曹休对这事还是比较慎重的,反复派人到周鲂那里去调查情况,生怕是诈降。但是,孙权做戏做得很足,曾派中央巡视组逼得周鲂削发谢罪,再加上周鲂前后七次给曹休递交了投降书,所以曹休也就深信不疑了。

鲂初建密计时,频有郎官奉诏诘问诸事,鲂乃诣部郡门下,因下发谢,故休闻之,不复疑虑

曹叡在决定开战之前,还集思广益地问了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毕竟司马懿,机会来了就绝对不会放过,他对曹叡说:如果有人帮他在皖城方向吸引东吴主力,自己率兵直插夏口,那就相当于直接插入东吴的心脏,他们就彻底完蛋了。

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是不是没听出司马懿的真实目的?帮大家翻译一下,他是想让曹休在东线配合他作战,给他偷袭夏口创造条件。风险和压力给曹休,机会和功劳由自己来争取。

曹叡这孩子相当通透,自然不会顺着司马懿的思路来,你才接二连三地立下大功,刚刚接手荆豫军权,然后就要求我们曹家的大元帅给你配合,这事成与不成,都不会是什么大好事。于是果断下令:司马懿、曹休、贾逵三路出击,你们各打各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谁捞到军功就是谁的。

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

另外,曹叡为了增加此战必胜的把握,还把刚刚在西北战场扬名立万的张郃调了过来,归司马懿节制。

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曹叡啥意思?那就是自己第一次亮相必须结果完美呗,他要给东吴来一记重拳。但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他太信得过司马懿了。司马懿后面根本就没有出兵,先是说等张郃,然后是说冬天水浅不方便行船了。

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

后来曹休在石亭之战大败是什么时候?9月份!说明此次行动的布置时间应该在夏秋之际,咋会水浅呢?人家那边都吃了败仗了,你咋冬天了还没出兵呢?

知道司马懿这老头在算计什么吗?人家在让子弹多飞一会,准备看菜下饭。他在等曹休的战报,你曹休赢了,孙权必定会率重兵支援,那直接就正好趁虚而入;但如果你曹休输了,说明你起不到牵制作用,我没打算去打硬仗,对不起,水太浅了,去不了。这就是精致的挑食。

三路人马齐下,一下就变成曹休和贾逵齐头并进了。但曹休那一路大家知道,那本身就是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所以没出意外地没有占到便宜,他们被东吴名将陆逊挡住了。后来,退兵石亭,军中发生夜惊(最可怕的事故),被东吴追击,从而溃败。

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

正常情况下,曹休高低是要把命交代在战场上,因为东吴但凡预设一支部队抄了你的退路,你就没地逃了。但东吴因为一如既往地内部算计,否决了朱桓的正确建议:

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与此同时,本来跟曹休关系不咋滴的豫州刺史贾逵却拼了老命来救曹休,这样,曹休才虎口脱险的。

及夹石之败,微逵,休军几无救也

顺便提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东吴军队和曹魏军队的表现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大多数人保证想不明白,提醒大家一下,其实是跟军队体制有问题,东吴军队是将军部曲为主,各方势力之间算计得很厉害;而曹魏是中央军为主,州郡兵为辅,且在曹操时期就命令规定,谁敢见死不救,就一起去死。因为消耗的是国家而不是个人的军队,那些将领一般不会见死不救。东吴为啥会表现那种状态?主将陆逊不想给朱桓做垫脚石呗,拼命的是我,立功的是你,那不行!而孙权要照顾好陆逊心情,否则会担心他消极怠工,所以必须要支持陆逊的意见呗。复不复杂?厉不厉害?

石亭之战后,东吴没要了曹休的命,但曹休却接受不了自己被东吴耍猴了的事实,再加上败给了同僚们常用来刷战绩的东吴,以及难以消受关系不好的贾逵的救命之恩,三重打击下,居然活活把自己给气死了。

夏侯尚、曹休相继走了,曹魏宗室的军事大佬就胜一个曹真了,司马懿悄然之间就成为军界二把手了,羡慕不?

两年后,即公元230年,曹叡在曹真的请求下,准备主动进攻多次北伐的蜀汉,结果升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配合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结果,这次,曹魏大军集体淋雨了,老老实实退兵了。但曹真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完了,芭比Q了,曹丕临终前安排的军中大佬,就在这么三年时间内,全部报销了,司马懿躺赚地成为曹叡最靠得住的统帅了。而且,外界还非常配合,曹真刚死,丞相就再次北伐了,司马懿首当其冲地派往西北救火,正式拿下雍凉兵权。

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

至此,曹魏三大军区司马懿在其中两个都有了一把手的履历与资源了。这些履历和资源都是司马家后面篡权的宝贵支撑呀!

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件事,在司马懿掌控西北军权时,大家去看看他是怎么逼着在军界资历上比他丰富的张郃去送死的?人家的目标很清晰,军中的老司令员都死绝了,我才是真正的第一大佬。牛逼吧?狠吧?

总而言之,从曹丕去世,司马懿成为曹魏第一实权派仅仅用了5年。

能力和运气的辩证关系

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觉得司马懿在职场一路畅通无阻,到底是能力重要一点还是运气重要一点呢?是不是觉得答案呼之欲出:能力和运气同样重要?但真的是这样吗?是任何时候能力和运气都一样重要吗?

再敲一下黑板,然后发自肺腑地告诉大家:成小事主要靠努力和个人能力,成大事则更多依赖于运气和机缘。

咱先打个比方帮助大家消化这句话。大家应该都看过武侠片,如果一个人练武,只想成为一个普通的武者,只要勤学苦练,或者习武有一定天赋和悟性,放心,即便没有啥名师指导,没有啥高深的心法秘籍,一样可以在挥汗如雨的情况下去实现目的。但是,这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武林高手,没有奇遇、名师、秘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为什么能在曹魏朝廷慢慢站稳脚跟?良好的家族底蕴和个人能力是关键,他大哥司马朗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人家对他们司马家的产品有一种同步的信赖感。所以司马懿成年之后,有了向荀彧等人事经理递简历的资格和优势。但是,像荀彧那么通透的人,人家一定是会考察你司马懿的个人能力的,要是烂泥扶不上墙,他是不会吸收司马懿的。所以,司马懿的自身能力过硬,才是他能顺利入仕,并逐渐在曹魏朝堂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司马懿最开始就被安排到曹操接班人的队伍之中去了,在那种明争暗斗、步步惊心的局势中,司马懿要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有可能成为曹丕的心腹和依靠吗?

可是,如果司马懿只是能力出众,而时运不济,他的成就和地位也仅仅是在曹丕一朝受宠而已。因为在职场中,前任老板的心腹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接任的老板和前任老板的关系比较和谐,那自然是锦上添花,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权臣霍光就是这种情况。但是,曹叡和他爹曹丕的关系一直不太和谐,而且老曹家、夏侯家盘踞朝堂、军队多年,排外性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军权方面。

曹丕的临终安排是不是把军权都交给了自家人?假设夏侯尚不是死得那么及时,司马懿能否顺利染指真正的军权,必须会打一个疑问号。从曹叡后面否决了司马懿那一厢情愿的建议就可以看出,你本来就是替补上位的,还接二连三地做出了重大工作业绩,这要是还让大家配合你去再立新功,你在军队里的权威不就一下就起来了?到时候不提拔你都不行了?

夏侯尚死得真是太及时了,让刚刚继位的曹叡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发现、培养和选择靠得住的军事将领。从维稳的角度,他不得不把司马懿推到荆豫方面军的帅位。这种运气是不是可遇不可求?

但即便是这样,司马懿还是得在军队序列中暂时趴着,因为曹休、曹真还在,人家和曹叡的关系更亲密一些,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也更高一些。没有多少人会真心实意去拥护你司马懿这个新人。

可是,好巧不巧,曹休被自己活活气死了,然后曹真顺理成章地成为军中一把手,司马懿递补为军中二把手。但一般地,一把手的位置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二把手的位置却是朝不保夕的。

可司马懿的运气来了,谁都挡不住。随后,曹真又因为在伐蜀途中淋了雨,然后急急忙忙地让位了。更在这个时候,先后几次打得曹魏胆颤心惊的丞相又开始北伐了,曹叡更加没得选了,只能把司马懿推到军界一把手的位置,让他去总督雍凉军事。

大家还记得吗?司马懿刚到西北战区给曹真当副手的时候,其实西北军的很多军事将领都是不买司马懿的账的。司马懿在陇右战场,因为长时间避战丞相,是不是被西北军将领各种讥讽?下属为什么敢公开讥讽你司马懿,归根到底就是不认可你呗!你一个空降干部,大家凭什么要唯你马首是瞻?西北军是谁一手带出来的?夏侯渊!夏侯渊浪死自己后,人家认谁?西北军元老张郃!但张郃是降将,注定只能充当一下过渡人员,人家曾经宁愿让夏侯楙来当这个一把手,也不能让张郃彻底坐正。后面,便是让曹真接替了张郃。

张郃不得曹魏朝廷的真正信任,但不代表人家在西北军中没有威望呀!以前是曹家、夏侯家的人当西北军的一把手,西北军将领不管服不服,都得认!但你司马懿不同,你和张郃一样是个外人,大家两相比较,情感上更倾向于张郃,这是相当合情合理的。

所以,丞相被李严忽悠退兵时,尽管张郃一再强调丞相是个反杀高手,但司马懿就是要揣着个明白装糊涂,逼着张郃去追击丞相。人家丞相已有各种反杀名场面在先,且人家也不是什么败退,而是有序撤退,你司马懿能追击吗?就算是象征性地追击一下,需要派军中二把手亲自带队吗?随便派个第二梯队的将领带兵去意思意思、试探试探不行吗?司马懿的真实意图就是希望张郃殉国,然后自己在西北军树立绝对权威会少了很大的障碍。

关键是,司马懿还真的心想事成了。

并且随后,他还依靠曹叡的心领神会,并派三朝元老过来给他站台,成功熬死了诸葛亮。不管诸葛亮是不是司马懿打死的,但最后的结果是谁也搞不定诸葛亮,但诸葛亮死司马懿手里了。有了这个战绩做背书,再也无人敢挑战司马懿在军中权威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司马懿在曹丕死后的步步突破,全是运气使然。当然,不是说司马懿的能力不行,可他就算是与丞相等量齐观的能人,正常情况下,他也是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成为曹魏的军界一把手的。这就是时也命也!也是成大事更依赖时运的体现。

为什么成大事更依赖时运?

别的经验可能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有,但是考试经验大家应该都有吧。大家仔细去回想一下,是不是那些尖子生比拼成绩时,临场发挥更关键?因为大家本来水平就差不多,谁发挥好一点,谁就能够获取优势。是不是考试难度极其变态的时候,学霸和学渣的差距会更和谐一点?因为考试难度增加了,凭实力的部分减少了,凭运气的部分增加了。

所以,为什么成大事更依赖于时运呢?因为成功难度升级了。你的能力或许比别人高那么一点,但是能够加入这种局中的人,大概率也不会水平差到哪里去,人家只要在其他方面有点优势,就能抹平这点差距。又或者大家都没有能力去通关,谁的运气好就至关重要了。还有啥不明白的,可以参考一下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虚竹是怎么破了无崖子的珍珑棋局的。

为什么要和大家聊这个问题呢?大家都去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在工作生活之中有很多类似的烦扰和困惑?我和他一样的背景、同班同学、同学历、同时参加工作、在同样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然后同样积极进取、努力表现、工作业绩也基本持平……为啥他就比我升职更快呢?

可以这么说,最不相信命运和最相信命运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见识、格局有限的底层人,因为他们理解问题很容易走极端。比如他们努力去做一件事,但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们会自我安慰:那都是命!但如果他们想去做一件事,这个时候有人劝他,说他不适合做那个事,他们大多数都会十分激动地表示:老子就是不信这个邪!

朋友们,我在很多文章之中都奉劝过大家,一定要有敬畏心、分寸感、感恩心、边界感,实际上,归根到底是希望大家多去理解和接受一些事物,千万不要自己认为不合理,就不加思考和辩证地全盘否定!这种思维是小孩子思维,大家看看自己周围的小孩子是不是都是这样?但是,大家真的希望自己活一辈子却一直都是一个小孩子吗?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