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就越大,越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因为很多事情,会不可避免地超出大家的能力范围的。
如果把一个人的能力和已知比作一个圆圈,圆圈之内是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东西,圆圈之外则是我们无法预料和左右的事情。那么,如果这个圆圈的面积越大,则代表这个人的已知越多,同时,他接触的未知也越多。
很多人都在说汉末大赢家司马懿如何如何厉害,咱们也必须承认他非常厉害。但是,如果大家能够真正读懂这个人,一定会感叹,很多事情都是造化弄人,司马懿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好运气,大概率是连贾诩都不如的。
之前已经介绍过司马懿在曹丕一朝飞黄腾达的过程了,归根到底是遇对人了。今天,咱们再来看看他在曹叡一朝被处处提防,最后又是如何柳暗花明地成为曹叡的托孤大臣的?
司马懿被曹叡托孤的过程原本司马懿的政治生涯大概率就要在平定辽东之后悄然消退了,毕竟他本人都曾是这么觉得,故而在出征之前预请告老还乡,以便能平安着陆。
但是,历史那无巧不成书的一面又及时发生了,让司马懿深为忌惮的曹叡居然在36岁不到的“高龄”就不行了,关键是时机还那么巧,不早不晚。要是早点不行,司马懿深陷辽东战场,就啥也赶不上了;要是晚点不行,司马懿按照曹叡的指示回到关中待命,还是赶不上这份机缘。
司马懿在剿平公孙渊后,曾做了一个梦,梦里曹叡对他说:“视吾面”,然后他向曹叡看去,却发现曹叡的脸色不对。
后来,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司马懿又接到了一个诏命,让他直接回去镇守关中。
诏帝便道镇关中
这个诏命是非常反常的,因为司马懿刚刚立下了灭国之功,正常是应该回到朝廷接受各种鲜花和掌声的。但朝廷需要你的时候,不管你司马懿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了,立马把你喊过来,往辽东那天寒地冻的魔鬼战场送。用完了你,连让你回首都接受表彰的机会都不给你。这能正常吗?
尽管司马懿结合自己的梦境以及这种反常情况综合判断:曹叡那边应该是出事了。但那该死的圣旨已经写得清清楚楚要你去关中,你敢抗旨吗?司马懿只能继续往关中走。
但是,当司马懿走到白屋时,又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而且是三天之内连发五道诏书的那一种,都跟后世宋高宗召回岳飞的情况有得一拼了。
及次白屋,有诏召帝,三日之间,诏书五至
曹叡还在诏书之中直言:“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真是虚实呼应呀)”。意思就是让司马懿进京后直接面圣。
司马懿都精明的一个人?瞬间明白曹叡应该是快不行了,原本是没做他的什么安排,让他继续为国家镇守大西北,死在那里就是他的结局了。但不知道这中间突然又增加了什么变故,突然改了主意,要喊他回去托孤了。
本来已经对更高权力心灰意冷的司马懿,突然被这么一提醒和刺激,瞬间跟打了鸡血一样,浑身都是劲,一夜飞奔四百多里赶到曹叡床边。同志们,一个60多岁的老头,一旦看到希望,都这么拼,大家还敢去奢望随随便便的成功吗?
乃乘追锋车昼夜兼行,自白屋四百余里,一宿而至
也正是司马懿争分夺秒,及时地赶到了京城,才使得他再一次惊险万分地峰回路转。
曹叡确实是不行了,而且曹叡也确实对司马懿有比较强的防范心。曹叡对司马懿的防范心从何说起呢?源头自然是权力游戏的潜规则,人家几乎是先天性就比较忌惮你这个前朝重臣步步坐大。况且曹叡跟他老爹曹丕的感情还不太好,对曹丕安排的这个顾命大臣还没有什么情感加分。
曹叡在丞相秋风五丈原之后,一度觉得高枕无忧了,于是有点要放飞自我的想法,在丞相去世的第二年便要大修宫殿,享受人生。
但皇帝身边总会有忠臣的,曹叡的名臣高堂隆因此对曹叡各种苦口婆心地奉劝,他以周景王为例,提醒曹叡要警惕糖衣炮弹,有些人劝你及时行乐,那是居心叵测。
老天也真给力,自打曹叡开始玩命盖宫殿后,曹魏国内就此起彼伏地不太平,又是着火又是彗星的,到处示警。
后来,就连皇宫里的崇华殿都起火了。曹叡有点懵逼了,问高堂隆:“这究竟是啥情况?”高堂隆还是提醒曹叡要厉行节约、爱惜民力,你要铺张浪费,老天看不过去了,就会起火帮你浪费。
被欲望蒙蔽了的曹叡会被轻易劝回头吗?显然没有这么容易。但是,这没关系,高堂隆同志不忘初心,只要找到机会就痛心疾首地给领导提醒。
曹叡修建的陵霄阙后来又有喜鹊在上面筑窝,曹叡觉得这是个吉兆,于是便故意问高堂隆怎么看?高堂隆却很不给领导面子,痛心疾首地说,您在这盖房子,结果鸟儿在这筑窝,您还以为这是好事吗?这说明您是在帮鸟儿盖房子,说明您盖的房子自己无福消受,是帮别人盖的。
高堂隆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份上了,原本就一直很英明的魏明帝曹叡终于开始上心了,看来是有人觊觎咱们老曹家的产业。
於是帝改容动色
后来,高堂隆重病,病得连写字都没办法写了。但这位老同志真是一个赤胆忠心的忠臣,即便如此,他还念念不忘要提醒曹叡:
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
啥意思?我从本朝建立之处就看到了祸起萧墙的异象,你得选派宗室嫡系去掌控军权,这样你们老曹家的江山才会安全。这话的指向性其实已经相当明显了,当时的军界大佬是谁?司马懿呀!高堂隆实际上就是在提醒曹叡要小心司马懿。人家马上就要去下面见先帝了,也不怕得罪人了,话说得相当明显了。
曹叡听进去了吗?自然是听进去了!所以后来才会刻意敲打和消耗司马懿。
那么,司马懿对这些情况是一无所知吗?怎么可能?人家作为曹魏大佬,朝中岂会无人?这种消息一定会有人提醒给他的。所以他才会在辽东之战前那么卑微地暗求曹叡准许他辽东归来便告老还乡,给他和他们家族一个平安着陆的机会。
只是谁也没想到,正值壮年的曹叡却突然不行了。如果曹操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自己缺德事情干多了,导致自己的子孙后代寿命一代不如一代?
曹叡自感时日不多时,他最先的后事安排是安排了燕王曹宇、曹爽、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
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曹宇是曹叡的亲叔叔,也就是曹操的儿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顾命大臣全是皇室宗亲。曹叡为何这样安排?因为他三个亲生儿子都早夭了,没有法定接班人了,顾命大臣全是宗室子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曹家血脉的传承。不管你们这些顾命大臣怎么篡权、专权,曹魏的皇权至少都掌握在姓曹的人手里。
可是,曹叡选择的这几个顾命大臣中,除了从小就谨慎稳重的曹爽外,其余的人都跟那些朝堂旧臣有点不对付。为啥不对付?就是这帮曹家子弟觉得曹操都走了那么多年了,那些外姓老臣早就应该把之前占据的权力交给曹家了。但权力这东西,谁也愿意撒手啊?这就形成了大矛盾。
有矛盾其实也正常,只要你彻底掌握了控制权,再清除矛盾又有谁能拿你怎么样呢?但你不能打草惊蛇,不能在没有能力搞定人家的时候就对别人发出死亡威胁。有一次夏侯献和曹肇看见大殿前的一棵树上面飞上来一只鸡,怒道:“这鸡也嘚瑟太久了,看它还能活几天!”
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
这两个二百五,你说你们没事玩什么双关语?你以为朝中那些几乎人老成精的外臣听不出你们这话的弦外之音?在曹操时代就掌管机要的秘书刘放、孙资觉得曹家这帮小年轻以后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所以积极开启了头脑风暴,寻求自救。
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
但一号托孤人物曹宇自从曹叡快不行了后,就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曹叡边上,刘放和孙资想要动什么手脚的机会并不多。
这一天曹叡快要咽气了,曹宇便下殿喊曹肇去商议曹叡死后的权力分割问题,仅仅留了曹爽一个人随时观察情况。
甲申,帝气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议,未还,而帝少间,惟曹爽独在
同样一直守在曹叡身边的刘放也迅速喊来孙资商议后续该怎么办?孙资当时都有点沮丧了,说“不可动也”,但是刘放却觉得他们没有选择,说“俱入鼎镬,何不可之有!”挣不挣扎都是死,何不挣扎一下?
两人于是跑到曹叡那里一顿哭,问曹叡走了天下托付给谁?曹叡表示,不已经托付给燕王他们了吗?
刘放便开始编排了,他说先帝之前就不允许藩王辅政。在曹叡生病期间,曹肇、秦朗等人在宫中有说有笑,燕王曹宇还派兵封锁宫门,有意封锁曹叡和外界的联系。
曹叡早已病得有点神志不清了,也没法去调查真相了,便生气地问谁可以代替燕王成为辅政大臣。
由于曹叡当时身边还有曹爽在,而且曹爽和他爹曹真一直人缘都挺好,刘放和孙资便推荐了曹爽,并及时暗示曹爽跪下谢恩。然后,两人又推荐了老同事司马懿共同辅政,平衡宗族与外臣的势力。
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
曹叡同意之后,刘放、孙资便出去拿印鉴,准备把这件事彻底坐实。但是,曹家子弟那边也得到消息了,曹肇闯进来也开始没完没了的哭,把曹叡给哭清醒了。曹爽这小子岂是司马懿那老狐狸的对手,这样安排不妥,于是让曹肇赶紧去叫停孙资和刘放。
放、资出,曹肇入,泣涕固谏,帝使肇敕停
与此同时,刘放和孙资也得到了消息,所以就故意和曹肇玩躲猫猫,避开了曹肇又回到曹叡跟前没完没了地哭诉,再一次说服了曹叡。
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复说止帝,帝又从其言
这两人唯恐夜长梦多,要求曹叡立刻下诏。但曹叡表示自己太累了,等会再说。
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
心有余悸的刘放两人哪里敢等会再说?刘放于是爬上龙床,抓住了曹叡的手,强行帮曹叡勉强下诏,然后马上出宫公布文件,罢免曹宇等人官职,不得在宫中停留。
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
就这样,司马懿在别人的殊死政变下,在最后时刻赶上了末班车,第三次进入了曹家的核心班子。
景初三年正月(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曹爽、司马懿二人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二人均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此时司马懿已经61岁了,这也是他上班的第31个年头了。
曹叡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逻辑分析曹叡这个小伙子整体上来说是相当英明的,这一点大家光看它的谥号“明帝”就知道了。但是他再英明,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处理好司马懿这个小疙瘩。
曹丕生前其实是一直不怎么待见曹叡的,弄死了曹叡的母亲甄宓,平时还不大允许曹叡参与政事,接触朝中大臣。就连确定他的接班人资格都是几经周折的,主要是曹丕后来没有找到更好的接班人而已。
司马懿是曹丕指定给曹叡的顾命大臣,曹叡不得不用。但如果形势给了曹叡一定时间的平稳过渡,曹叡会不会把司马懿逐渐边缘化或者疏远化,真的是犹未可知。
可是呢?曹丕去世前后那几年,夏侯尚、曹休、曹真这样的托孤重臣相继离世,东吴、蜀汉还相继地对曹魏发起了进攻,军中没有一个靠得住的大佬坐镇是不行的,所以司马懿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曹叡时期的军界一把手了。
但不管怎么说,曹叡对司马懿的使用与防范其实都是相当到位的,你看他配合司马懿演双簧熬死丞相,那几乎就是门儿清。在司马懿搞定丞相之后,一直把司马懿按在大西北也是相当正确的。你的权力和威望都太高了,你就在大西北当你的西北王吧,别到中央来掺和了。只要你司马懿不到中央来搅局,我就不怕你造反。因为你司马家还有西北军高干的家眷都控制在京城,你不敢造反,也没人会跟你造反,杀了你换全家平安的可能性会更大。
司马懿在丞相去世后,在西北这些年,只能潜心经营自己的大西北。可西北区是被他司马懿经营成了铁板一块,可是聪明的人永远不止你司马懿一个,朝中很多曹魏忠臣会根据你司马懿的势头和表现去提醒曹叡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高堂隆。
高堂隆这样的人也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中伤你司马懿,因为你司马懿有些时候表忠心有点过犹不及的味道了。比如他给曹叡献白化病的鹿夸曹叡深得天意民心;比如他对曹叡兴建宫殿大拍马屁,说当年周公营建洛邑,萧何造未央宫,现在让领导都没宫殿玩了是我的责任啊!只不过现在要打仗了,您还是先缓缓吧。
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资历老、能力强、功劳大,还处处献殷勤,别人会怎么想你?
曹叡很聪明,他慢慢看出了司马懿是一个巨大的权力隐患。所以在毌丘俭平定辽东失败之后,把年过六十的司马懿顶上去了。辽东那个苦寒之地,要么你司马懿去了之后就永远别回来了,要么你回来之后,我再找个理由收拾你:战败了,自然可以借此定你的罪;打赢了,班师回朝的时候,给你庆功的同时,给你安排一个虚职,借此剥夺你的兵权。
所以,很多人都不懂为何司马懿在曹叡安排他出征前会说“告成归老,待罪舞阳”那样近乎卑微的话?因为这只老狐狸已经意识到了,曹叡已经提防他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经阴云密布了,这次出征就是人生终战,要么累死在辽东,要么功成后回来养老,不会再让你有啥机会了。
可曹叡英明一世又能如何呢?他怎么能想到自己生命竟然坚持不到把司马懿的问题彻底解决呢?
其实曹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在防着司马懿,因为这个人太厉害了,自己不在了,混乱局势下,他指不定又能浑水摸鱼,所以他在清醒时,都不带给司马懿入京的机会。你在辽东打了胜仗,那你就先回你的大西北凉快去吧。
可是,曹操曹老板的后人很多时候确实遗传了他那爱得瑟的基因,人家那些外姓人依托于你们曹家这个平台创业,瓜分了你们曹魏政权的一些权益,你们不满人家一张饭票世世代代地吃下去,这不是不可以,但你们不能提前去逼人家狗急跳墙呀。你们就差没有白纸黑字写清楚要等自己掌权后大搞清算了,能怪人家兔子急了也咬人吗?
很多家族公司的富二代接班后,都搞不好跟公司元老的关系,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这——不够隐忍、不够友好、不够和谐。
刘放、孙资给领导当了几十年的贴身秘书了,对于领导的喜好、忌讳、心理那都是把握得妥妥滴,他们要是处心积虑要制造一点什么变故和误会,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你看他们会拿曹叡偏信曹家宗室说事吗?因为曹叡没有嫡系血脉,他所考虑的是把权力稳妥地交到曹家人手里就行了。人家是拿你们那帮顾命大臣不尊重曹叡说事,说你们巴不得曹叡快点死,在人家生病期间和侍女有说有笑,还封锁宫廷内外消息,坐等他去世。
曹叡当时已经病入膏肓,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求证事实了,他唯一能够依赖的,只是残留在他病体之中最后一丝明智与理性。可是,人在重病的时候,生命的所有精华都在保最后那口气,什么判断力、思考力真的还顾得上那么多吗?不要过多苛责曹叡最后的反复,那是人之常情。
如果曹叡在正常情况下,他一定是会很轻易地意识到自己的托孤漏洞的:你的接班人年仅7岁,你居然安排一个宗室和一个外人的两元托孤结构?因为你的接班人亲政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必然会导致你的顾命大臣最终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你应该多安排几个托孤大臣来延缓这个过程。结果你就安排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把另一个搞定,就顺利把控了绝对权力,这叫啥事呢?人家刘备白帝城托孤也是安排两个托孤大臣,但是人家是一开始态度就很明确:权力就是要集中到诸葛亮手里。
再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最后是曹爽赢了司马懿,那倒还好说,毕竟权力还留在你们曹家。但万一是司马懿赢了曹爽呢?你还真能指望司马懿是第二个霍光、诸葛亮?
总而言之,曹叡是防了司马懿一辈子,最后倒在了自己临终前那重病时的一时头脑短路上。曹肇曾短暂地用哭诉帮他接上了,但刘放和孙资又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再次短路,并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成为了刘放、孙资、司马懿等人的权力助推器。
一点点感慨当下有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叫人生规划。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是希望大家能够慎重而又理性地去讨论这个话题的,因为这种东西对有些人来说至关重要,但对有些人来说却一文不值。
人生规划这种东西通常在什么范围内是有效的呢?其实就是要在摸得着边的前提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到如今,我们还剩下几个?又实现了几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那才叫理想,漫无边际的目标那其实叫幻想。
有一些小的目标和追求,其实是可以通过规划、设计,从而找到一条更便捷、更稳靠的路径去实现的;但是一些宏大且飘渺的愿望,是很难通过预设去实现的,因为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当然,我们也会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看到很多规划设计,大体上,一个人的见识格局、能力资源更优越,他们的规划设计会越宏大、越可行、越清晰一些,而很多平庸之人只不过是在凑了个热闹、表达一下情绪而已。
你对你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规划和想法?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不要去要求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给出准确和清晰的答案。有些人确实更适合顺其自然、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大家明白职场之中为什么很少有公司要求基层的操作工写什么年度计划、月度总结之类的东西了吗?因为写了基本上也是白写。
有一个词叫“能见度”,希望大家很好去体会这个词,它不光指天气、视野,其实更包括一个人的认知、见识和思辨能力。我们去谋划一些事情,要尽量落脚在自己的能见度之内。
司马懿他厉害不?但是大家可以看见他的一生有多少事情是他自己都无法掌控和预料的!他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他永远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随时去调整自己的方向和行为,然后迅速地融入到命运给他安排的新的角色和环境之中去。但是,司马懿最终还是欲望的蛊惑下迷失了自己。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首词,供大家共勉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