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军政双优的革命者,却因何落选36位军事家名单?

武哥谈历史 2024-03-22 22:46:39

他是湘鄂西根据地与红2军团的创始人之一,不幸于1931年壮烈牺牲。

在1989年,中央军委首次确立了33位军事家,其中有8位是解放前牺牲的先烈,他并不在列;在1994年又增补了3位先烈,依然没有他。这引发了后世不少军迷一些议论与猜测。

他,就是周逸群。

那么,这样一位军功彪炳的革命家因何会与“军事家”这一称号无缘呢?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周逸群,1896年生于贵州铜仁,父母早亡,由叔婶一手带大。中学期间,他便在校刊写有《诸葛亮辅汉于蜀论》、《明太祖以布衣起兵论》等文,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的革命青年。

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在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期间受到了马列主义的启蒙,1923年后回国在上海创办《贵州青年》,次年,考入黄埔军校二期学习,同年入党。

在黄埔军校期间,周逸群与周恩来密切合作,共同担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委员,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毕业后留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

北伐期间,周逸群被周恩来派往贺龙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任政治部主任,着手改造部队。后1师随贺龙脱离9军,改编为独立15师,周逸群仍任师政治部主任。

独立第15师在讨伐奉系军阀的过程中英勇善战,功勋卓著。回到武汉后,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任军政治部主任,这是黄埔学生在南昌起义前的最高任职。

1927年,周逸群随贺龙的20军参加了南昌起义,时任军政治部主任兼3师师长,是参加起义的六位师长之一,当时的陈赓是3师下面一个营的营长,林彪才个是连长,粟裕也只是班长。

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撤退途中,周逸群与谭平山共同介绍贺龙加入了共产党。

可以说,周逸群是贺龙的革命领路人,贺龙能率部南昌起义,其中周逸群的作用不可小觑,连当时国民党的中央日报都说:盖周逸群系贺龙之灵魂也,无周即无贺,无贺即无南昌暴动也......"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逸群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共同领导了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先后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

周逸群在鄂西先是创建了两支游击大队,后集结合并为鄂西游击总队,周任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

不久游击总队升编为中央红军独立师,周逸群任政委,段德昌任师长。1930年春,独立师正式升编为红6军,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旷继勋与段德昌先后任军长。

7月,红6军与贺龙在湘西创建的红4军合并,成立红2军团,周逸群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贺龙任总指挥,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0年9月,邓中夏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出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取代了周逸群的2军团政委一职,由于周逸群反对冒进主义,他的鄂西特委书记一职也被撤销。

1931年3月,中共中央派夏曦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将湘鄂西特委改为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并任书记,撤销了周逸群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和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务。

周逸群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洪湖苏区,到江南开辟新的洞庭湖革命根据地。

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返回江北汇报工作,在岳阳县贾家凉亭不幸遭遇敌人伏击,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以上便是周逸群的革命履历,然后我们先来看看周逸群符不符合“军事家”的条件。当时官方在评选军事家时,列出了三个基本标准,即:

1.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或在外国学习军事;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或率国民党军起义有重大贡献者。

2.在革命战争时期,组织指挥过重要战役,有显著战绩,并长期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二级军区)和新四军师(支队)、解放军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委员以上职务的中央军委领导人。

很显然,周逸群很符合其中的第一个条件。他黄浦军校毕业,组织过年关暴动与桑植起义,创建过红6军与红2军团。

不过,仅仅是符合“军事家”条件的人员多达一百多位,而名额却有限,不可能都评为军事家,这就会逐步筛选,优中选优,最终敲定了以下36位: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林彪。

那么,周逸群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落选了呢?我们不妨采用排除法,与当选的36位军事家比较一下​。

首先,周逸群早在1931年5月就过早地牺牲了,而毛、周、邓、杨、李五位领袖或高级领导人以及十大元帅、十大将,以及在抗战与内战中牺牲的叶挺、左权、彭雪枫与罗炳辉,他们长期在军事领域深耕多年,成就巨大,周逸群与他们没有可比性。

他的可比范围只能局限于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七位将领,他们是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

我们认为,之所以叫军事家,在评选上,军事指挥人员便要占优一些。

这从刘少奇、任弼时等人没入选也能佐证,虽然他们也在战争年代担任过军中要职,但他们更多带有党务与政务属性​。​

周逸群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只是在南昌起义与初到湘鄂西时,曾短暂地出任过师长与游击总队长一类的军事指挥员角色,他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做政治部主任、政委、特委书记一类的职务,从事的是根据地建设与党务、政工等。

因此,周逸群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并不属于纯粹的军事指挥员角色,也可以说他是一位军政双优的革命者。

而这七人当中,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以及刘志丹这四人是纯粹的军事干部,比周逸群的军事成色要更足一些。

因此,能适合与周逸群放一起比较的只剩下了两位,那就是与他同样属于军政双优的方志敏与曾中生了​。

我们先来看看方志敏​。

方志敏是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搞农民运动比毛泽东都要早,他1924年入党,领导过弋横起义,创建了赣东北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他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

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被俘牺牲。

由上可见,方志敏牺牲前的革命履历太过优秀,是妥妥的元帅资历,这是周逸群不能比拟的。

我们再来看看​曾中生的情况。

曾中生,1925年入党,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他也曾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回国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常委,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

可以看出,他的军事生涯开始得特别早,在36位军事家中也能排到前列。

在老张来鄂豫皖前,曾中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把手,他成功指挥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把红军队伍发展到2万多人,根据地拥有180万人口,为根据地与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中生在鄂豫皖与川陕根据地虽然也不是军事主官,前期担任特委书记,后被贬为四军政委、独立师长,期间也有许继慎、旷继勋、徐向前等军事牛人的存在。

​但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其撰写的《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多篇军事著作,是四方面军部队的学习教材,影响深远。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看到了这些著作,对之大加赞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我党我军系统的游击战、运动战理论,在我军历史甚至世界军事史上影响深远。

周逸群虽然在军事理论方面也不俗,他也曾提出“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运用这一战术挫败了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的多次“清剿”,但是,这方面还是要略输曾中生一筹。

因此,周逸群与方志敏、曾中生这两位军政双优的将领比起来​,略显不足,在“军事家”的评选上不占优势。

​综上,周逸群是我党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很符合“军事家”的评选条件,但由于名额的限制,在与当选的36位军事家全方位的比较中,略处下风,最终遗憾落选​,但这丝毫不掩盖他对​早期革命所做出的贡献。

(完)

13 阅读:7125
评论列表
  • 2024-05-26 12:22

    李明瑞,吴焕先,都是军事家,这都是见诸报端的。

  • 2024-04-27 20:30

    烈士们永垂不朽!

  • 2024-04-28 12:35

    红军初期倒下了不少将军,但他们的英名永载青史。

  • 2024-07-21 23:59

    落选的还有不少。

武哥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