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傅作义的军衔传闻

武哥谈历史 2024-03-25 03:48:00

小时候,曾经听大人们讲过一个关于傅作义的段子:

话说在北平和平解放以后,领袖就下一步任职问题征求傅作义的意见,傅的初衷是想管海军,但他表达得比较含蓄,说自己特别喜欢水,领袖说:好,一切按照你的意愿,你就去水利部吧。

网络上也曾载:解放初,某次傅作义作为水利部部长去黑龙江视察抗洪抢险,在万分紧急之时,参加救灾的某个军队将领对傅的越权指挥选择了无视。

傅作义勃然大怒:我是大将,再不听从指挥,信不信我毙了你?!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传说,真实性待考,我们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下面,我们通过了解傅作义的军旅生涯来分析一下,假如要对其授衔,他该授什么军衔?

在国民党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冯玉祥的西北军,李宗仁与白崇禧的新桂军,以及阎锡山的晋绥军这四大军阀的实力最强,他们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杜聿明、卫立煌、陈诚、李品仙、宋哲元、张自忠等等。

相对而言,晋绥军的名将乏善可陈。这主要与阎锡山的行事风格有关,作为山西人的他思想相对保守,进取不足,受其影响,晋绥军也是历来以善守著称。

傅作义是晋绥军出身的将领中少有的异数。以善守闻名天下的傅作义,不但是晋绥军众将中表现最为优异的将领,同时,他也是晋绥军将领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到了中后期,傅作义甚至脱离了晋绥军系统,自成一派。

巅峰时期,傅作义就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坐拥60万大军,成为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他也因此成为晋绥军系统中除阎锡山之外成就最高的一个。

傅作义,1895年出生于山西晋南临猗县,与我们前文所讲的姬鹏飞是一个地方的。他的父亲由一个黄河边上的背水工,经过打拼,有了自己独立运营的船只与煤场。

富裕的家境使得傅作义能够在6岁之时进入家塾读书。1910年,刚刚15岁的傅作义便考入了太原陆军小学,20岁时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许多人提起民国的军校,第一时间会想到黄埔军校。但实际上,黄埔军校虽后来名将云集,但它只是一个速成军校,每期学员学习的时间甚至只有半年之短。

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才是中国最大的正规军校,他也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军事人才。

傅作义早年因远离家乡读书,耗费较大,又不注意节省,曾向人借了20两银子。

寒假回到家中,父亲没有责备,只带他到黄河边,让他脱掉鞋袜,一同跳入水中。

然后对他说:“我的钱是这样挣来的。”傅深感内疚,自此一生崇尚简朴,人称“布衣将军”。

1918年,23岁顺利毕业的傅作义进入老乡阎锡山的晋军,成为一名见习军官。

在民国时期,诸多军阀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用家乡人来牢牢控制麾下的军队。

极重乡土的阎锡山甚至犹有过之,当时有“会说山西话,才把洋刀跨”之说。

使得傅作义开始声震天下的是两次“守”战。

1927年1月,冯玉祥进攻大同天镇,傅作义率领一团兵力抵抗数倍于己的西北军,守了整整三个月,西北军无奈撤军。

不过,天镇守城战只是傅作义崭露头角的第一战,真正让傅作义闻名天下的,则是大名鼎鼎的涿州保卫战。

1927年,一直占据山西省的阎锡山决定改变策略联合蒋介石,将所部改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掉头进攻张作霖。

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人数更多的奉军,阎锡山的晋军并不是对手,两路军队均在奉军的反攻下遭遇惨败。

然而,就在晋军兵败如山倒之际,有一只孤军却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奇迹,这就是傅作义率领的军队。

傅作义率兵奇袭占据涿州之后,便成了守城孤军,奉系张学良开始调集三万重兵围攻。

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之下,傅作义率部牢牢在涿州城守了三个月之久,拥有绝对优势的张学良始终未能攻克。

最终,涿州城内弹尽粮绝,为了麾下将士与全城市民的生命,傅作义被迫与奉军司令部谈判。

傅作义因涿州之战震惊了全国,也因此成为各军阀争相拉拢的焦点,当时,不仅张作霖父子对其十分欣赏,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也曾多次拉拢。

1928年6月,一直被奉系软禁的傅作义,在友人的帮助下逃往天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再次回到了阎锡山的麾下。

在随后的中原大战中,傅作义率部攻克山东济南,阎锡山由于猜忌傅作义与张学良等暗中往来,对其开始不信任起来,派人进行监视。

也正是因为阎锡山的这种安排,使得傅作义无法集结全力作战,并最终导致了傅作义在面临蒋介石军队时遭遇惨败。

而傅作义的失利,也因此引起了连锁反应,反蒋军全线溃退。最终,中原大战以阎锡山、冯玉祥的失败而宣布告终。

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被迫宣布下野,逃往大连,而傅作义回到天津,外界传闻战败的责任都在于傅作义。

舆论的压力,使得傅作义不堪其扰,于是掏枪自杀,幸亏被妻子发现,子弹未能射中头部,只打中了左臂。

在中原大战中站在了蒋介石一边的张学良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东北军再次入关,掌握了华北数省的军政大权。

按照蒋张协议,阎锡山的军队也在张学良的改编范围之内。

由于当年的涿州之战结缘,在改编晋军之时,张学良将傅作义任命为35军军长兼任绥远省主席。

傅作义在进驻绥远之后,除军事才华之外,傅也展现其卓越的政治才华,他迅速将处于土匪遍地、一片混乱的绥远治理成塞上江南。

同时,傅作义率领麾下军队多次参与抗日战争,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大捷更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成为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

而五原大捷击毙日军水川一夫中将,也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傅作义所属部队被编为第7集团军,隶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

在接下来的太原会战中,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将其主力调往晋南地区,而将傅作义任命为了太原守备司令部司令。

傅作义虽以善守著称,但其时率领的军队不但在之前的抗战中损失惨重,而且由于主力被阎锡山南调,守城部队总计才有20多个团,少得可怜。

而抗战初期的日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意志高昂,在这种情况之下,坚守孤城本身就并非明智之举,即便如此,傅作义依然率领孤军守卫太原城7天。

太原城沦陷之后,傅作义收拢残部到临汾见到了阎锡山,阎锡山对傅作义破口大骂:“你涿州守了83天,太原守了7天,丢山西的人脸!”。

阎锡山不仅没有给傅作义部队任何补充,反而企图将其作为太原失守的替罪羊,欲将这位羽翼丰满,难以驾驭的旧部除之而后快。

傅作义也明显感受到了阎锡山的意图,然而此时并无兵力的他束手无策。绝望之际,傅作义甚至与部下和家人诀别,还写了遗书。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的傅作义突然收到了蒋介石任命他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的电报。

有了国民政府的这一任命,阎锡山没有了逮捕傅作义,甚至将其交付军法审判杀头的理由与权力。

绝处逢生的傅作义也万分激动,他立刻召集旧部,离开阎锡山所在的晋南地区,前往晋西,开始重整35军,并大力经营绥远。

而蒋介石之所以在傅作义最危难之际发出任命,除了对于傅作义的欣赏之外,这也是他分化拉拢阎锡山部下的一贯做法。

1938年冬季,蒋介石将傅作义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同时,傅作义麾下的35军扩编,新增31 、32两个师。

从此,傅作义算是真正意义上彻底脱离了阎锡山的羁绊,自立了门户。阎锡山再无法对傅作义产生多大影响,更别说除掉傅作义了。

抗战期间,傅作义与八路军来往甚是密切,老上司阎锡山曾指责称傅作义麾下35军都要成七路半军了。

内战时期,傅作义从绥远到大同,再到张家口 ,对我华北野战军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其势力一步步从绥远扩展到整个华北。

再后来的北平和平解放,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处便不再赘述。

傅作义人如其名,“义”字当先,他身先士卒,能够与手下士兵同甘共苦。

在做营长时,他能准确叫出全营800多士兵每个人的名字。还经常把自己的薪金补贴在练兵上,得到广大官兵的信赖。

抗战时期,傅作义手下将士每牺牲一人,他便将其姓名、籍贯、所属番号写于一张白布之上,悬挂于指挥所一房间,抗战结束时挂满了三间屋子。

平津战役期间,蒋介石一直劝说傅作义带兵南下,傅作义则出于各种考虑,虚以逶蛇。

蒋介石看出了傅作义的和谈端倪,便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请傅作义给蒋的嫡系军官留一条生路。

当时在傅作义麾下,有国民党的四个兵团,共计十二个军。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蒋介石希望傅作义在达成和谈协议之前,能把他们送出来,“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协助”。傅作义回电说,“遵照办理。”

傅作义遂将蒋的一批嫡系将领用专机送至了南京,这些人后来到了台湾,大部分都成为蒋的中流砥柱。

建国后,傅作义的核心部下,董其武、孙兰峰以及安春山等人都得到了合适的安排,结局都还不错。

​解放后,傅作义任水利部部长兼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在1955年,我军进行了大授衔,一大批军功卓著的将领获得了相应的军衔,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国军投诚起义过来的将领,他们也为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比如比傅作义地位要低的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就获得了上将军衔。

按照傅作义的资历与贡献授予元帅或大将也是可能的。不过,他毕竟长时间呆在旧军队,如果授其更高的军衔,对于长期革命奋斗的广大人民军队官兵,于情于理上都难以有个合适的交代;但对他军衔授低了,又与他的贡献不匹配。

因此,傅作义与程潜、张治中等等元帅大将级的人士,最终都没有授衔​,这是最好的安排​。

(完)

0 阅读:11

武哥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