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勤勉16年挽不回江山,除袁崇焕掉军心,学者:魏忠贤杀早了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4-02 04:26:37

朱由检(1611年—1644年),字德约 ,明代第十六位帝王,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其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年号崇祯,通常以此代称其为“崇祯帝”。

崇祯二年(1622年),朱由检被封为信王。五年后,熹宗无子而逝,朱由检奉遗诏即位。登基初期,他果断铲除魏忠贤与他的党羽(阉党),勤勉政务,节俭治家,力求明王朝的“中兴”。任用袁崇焕抵御辽东后金政权,但后金势力并未退缩,反而于崇祯二年(1629年)冬侵入边塞,使京城千里之外皆被围困。虽这股势力最终撤离,但它又先后五度入塞劫掠,屡次攻克山海关外的大凌河、松山、锦州等明朝据点。由于陕西、河南等地连年灾荒,引发了明末农民起义,朝廷处置失当,这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势力日益壮大。为了应对内外困境,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大臣,并惩治了包括袁崇焕在内的18位封疆大吏,启用洪承畴、杨嗣昌等人来应对内外危局,但最终仍未能阻止明朝的覆灭。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城,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清朝入关后,尊他为怀宗(后废),葬于思陵。南明弘光政权尊他为思宗(后改名为毅宗),隆武帝更是将他尊为威宗。

朱由检曾言“朕并非亡国之君”,将亡国的责任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对他的评价亦不乏同情及赞赏。然而亦有人认为,朱由检志向远大却能力不足,性情刚愎、多疑,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童年经历

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廿四日(1611年2月6日),朱由检诞生于北京紫禁城慈庆宫,他是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子。其母刘氏(孝纯皇后)因不受宠,朱由检五岁丧母,由李选侍(西李,后封康妃)抚养。不久,李选侍生育公主,不能再抚养朱由检,于是改为东李(后封庄妃)抚养(一说系移宫案之后由东李抚养)。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一名名叫张差的人持木梃闯入慈庆宫,迅速被制服,史称“梃击案”。东林党官员怀疑郑贵妃幕后操控,张差亦供认是为郑贵妃的宦官庞保、刘成所驱使。在群臣施压之下,连年深居简出的明神宗朱翊钧为安抚东林党,于五月廿八日凌晨亲自前往慈宁宫祭祀李太后,之后同朱常洛召集大臣,将三位皇孙及一位皇孙女从左右阶下引至台前,使群臣见证,以示无易储之心。此举还删除了擅自发言“皇上极慈爱、太子极仁孝”的御史刘光复,施以廷杖。最终,梃击案以处死张差、庞保、刘成三人而终结。此次朝见也是朱由检首次公开露面,据传他成为皇帝后要求锦衣卫随时待命,源自于这段童年记忆。

册为信王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由检的祖父朱翊钧、父亲朱常洛先后离世,随后兄长朱由校继位。作为朱由校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检于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被封为信王。然而,朱由检并未急于入住信王府,仍居住在紫禁城慈庆宫后的勖勤宫。

少年时期的朱由检酷爱读书,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侍读内侍不敢高声吟诵,便受到他厉声训斥:“读书乃美事,何以羞?若歌唱,反不羞吗?”由于明代皇子出阁前无固定老师,朱由检遇难题时,便自我研习《洪武正韵》《海篇直音》和《韵小补》等书。他并不深居简出,时常微服游走市井,购买物品,体恤民情,对此颇有了解,登基后也揭露了采购宦官抬高物价的行为。

天启五年(1625年)十一月十二日,朱由校下令为信王选妃,翌年四月起在北京筹备信王府工程。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十九日,礼部报告顺天府五城两县(大兴、宛平)共七十七名待选处女。六月二十一日,负责择妃的张皇后将大兴县周奎之女“丰姿端丽”选为信王妃。经钦天监选定吉日,朱由检天启六年(162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迁出皇宫,十二月初八日(一说十二月初十日)午时举行冠礼,十二月十六日辰时纳征发册,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安床,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二十七日卯时开面,二月初三日卯时出府迎亲成婚。四月,朱由校欲在京新建信王府,但内官监太监李永贞建议维修京都的惠王府,以供信王居住。也许因国库空虚,瑞王、惠王、桂王前往藩国花费甚巨,朱由校遂批准此请。由于李永贞中饱私囊,信王府建筑器具过于简陋。

在朱由检身为信王的那段日子里,明朝内外形势莫测诡异。朱由校宠幸的太监魏忠贤联合朝廷中齐、楚、浙等朋党,打垮东林党,掌握朝政大权。外患降临,后金在宁远受袁崇焕抵挡西进;西南地区的奢安之乱更是战火连连。朱由检身为王府,无法干预政事,但亦不得不谨慎自保。在魏忠贤的阻挠下,他与朱由校的见面次数寥寥无几,甚至无言谈议。他曾险些卷入魏忠贤的阴谋。据传,魏忠贤指使了一名刺客暗杀张皇后,被朱由校发现后,关押在锦衣卫审查。魏忠贤企图借此指控张皇后之父张国纪“图谋支持信王”,欲以此废后、兴大狱。然而,他的同僚王体乾觉得皇帝对皇后和朱由检感情深厚,这招行不通,于是魏忠贤杀了刺客灭口,避免牵连到朱由检。

朱由检深知宦官当权之祸害,每逢读到十常侍、董卓、曹操等人擅权行事时,总不免气愤难平。他对魏忠贤掌权尤为不满,哀叹“皇兄过于仁慈,被(魏忠贤)所欺了”。不仅如此,他决不显露对魏忠贤的厌恶,使魏忠贤每次见他都心生恐惧,赞助朱由检一些时鲜的水果,尽管朱由检表面上感激不尽,其实内心并不感兴趣,还暗自铭记了魏忠贤的党羽。对于边境问题,他也时常关注。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朱由校赐予其宝坻等县及塌河地租银六千三百两,他即刻上书,以“边境多难,军费匮乏”为由,恳请撤回地租银两,用以支援边防。朱由校被朱由检爱国情怀深深打动,收回成命,成全其愿。然而,朱由校随即又将汝王、福王的地租赐给朱由检,以供其生活所需,表现出其“亲情关爱”。朱由检再次推辞。

继位除阉

朱由检出宫之际,每年能获米三千石、钞一万贯,静候前往封地。然而到了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病重,无后。八月十一日,朱由校急召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宫。躺在病榻上的朱由校对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朱由检惶恐万分,表示:“陛下此言,臣惶恐万死!”朱由校再叮嘱朱由检照顾好张皇后和信任魏忠贤,朱由检愈发害怕,随即请求离宫。朱由校则称之后感觉“朕心甚悦,体觉稍安”。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时,朱由校在乾清宫撒手人寰。魏忠贤眼睛红肿,与党羽商议对策。据传魏忠贤欲另立新君,却被兵部尚书崔呈秀劝住,亦有人提出假称宫妃怀胎,迎魏良卿之子入宫继位,魏忠贤为辅,如同“新莽之于孺子婴”。魏忠贤欣然接受,派人婉转告知张皇后,不料遭拒。他无奈之下,只得令亲信太监涂文辅、王朝辅带朱由检入宫。此时,内阁起草遗诏,声明“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朱由检在张皇后教导下自带麦饭入宫,警惕一切。

夜里,朱由检独坐烛光中,突见一小宦官持剑而过,遂将其叫来纳剑,承诺赏赐,并将剑置于桌上。闻得宫中巡夜木梆声响,他起身上前关怀,回头命光禄寺备酒食,送给巡逻之人,一时欢呼雷动。对魏忠贤,朱由检“屡赐温词,曲加慰劳”,以安其心。经文武百官三次请进,朱由检于八月二十四日着衮冕,祭天地,即皇帝位于皇极殿,改号崇祯,登基典礼时天降雷声。

朱由检继位后,“总揽大权,百姓希冀太平”。他首先是铲除魏忠贤及依附之“阉党”集团。登基初期,他仿效先帝对待魏忠贤及其党羽,既赐恩泽,又封官爵。魏忠贤感觉不安,便对出身信王府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徐应元恭敬有加,赠奇珍异宝,结为兄弟,并于九月初一日上书乞求卸任东厂提督,以探虚实。结果,朱由检非但未准,还予以安慰。两天后,朱由检批准魏忠贤对食奉圣夫人客氏离宫居于私邸。初四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求去,朱由检未予允许。次日,魏忠贤恳请免于支付户部丧礼香蜡三万两,朱由检立刻应允。

九月二十五日,魏忠贤请停生祠一事,朱由检答应保留原建生祠,新建物质不予批准,并称赞魏忠贤“有功不居,更见劳谦之美”。十月,朱由检借“赞襄典礼”与东江之战功赏赐魏忠贤、王体乾等人荫官。这一系列的恩赦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抚平了他们的疑虑,也令他们放松警惕。

铲除魏忠贤的斗争始于“阉党”内部的争斗。九月十六日,“阉党”成员杨所修谴责崔呈秀等人,朱由检本欲责备他责备过轻;十月十四、十九日,反“阉党”成员杨维垣再次弹劾崔呈秀。崔呈秀内心惶恐,请求回家守孝,朱由检点头允诺。崔呈秀倒台后,魏忠贤成了下一个被指责的对象。从十月二十三日开始,陆澄源、钱元悫、钱嘉征等相继弹劾魏忠贤。尤其是钱嘉征言辞冠冕堂皇,列出了“并帝”“蔑后”“弄兵”等十大“滔天罪状”。 听到这些指控时,魏忠贤在朱由检前痛哭流涕,声称冤枉。朱由检不为所动,让旁人念出钱嘉征弹劾的奏疏,面对面让魏忠贤自己感受那份惊慌。魏忠贤见势不对,称病乞求归乡。徐应元虽早年从信王府出来,和魏忠贤曾相互勾结,但是看到魏忠贤即将失势,也交病假。朱由检如获至宝,批准魏忠贤、徐应元返乡。

十一月初一日,一切准备就绪,朱由检果断宣布魏忠贤的罪行,将他贬到凤阳祖陵任职,客氏送去浣衣局关押。 魏忠贤离京时,带着一群随从,昂首阔步。十一月初四日,朱由检以魏忠贤携带大量恶徒,腰藏利刃,威胁甚重为由,命人逮捕他并押解京城。走到阜城的魏忠贤预先得知消息,与“阉党”成员李朝钦痛饮后双双自缢。客氏被杖杀,崔呈秀亦自杀。此后,朱由检召回各地守备太监,平反冤案,毁《三朝要典》,编制“钦定逆案”,魏忠贤及其党羽255人均被定为“逆党”,其中魏忠贤和客氏被绑赴刑场斩首示众,其余党人或死刑,或削

初政受挫

朱由检剪除魏忠贤后,勤奋执政,竭力挽救明朝颓势,图振兴之举。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十二日,他告诫群臣,称在阉党覆灭后,众臣应恪尽忠诚,反对积弊,“安邦定国,为民择才”是关键,同时“任何关乎国情的议案,须遵循祖宗法制,严禁妄议喧嚣”。他自身身先垂范,勤于政务。他始终坚持学习儒家经典,并常通过经筵与日讲听取讲官意见,与朝臣商议时事,甚至在边关战事频繁的时期,经筵、日讲仍如期举行,甚至愈加努力。 朱由检每日“鸡鸣即起,入夜无眠”,宫中少有娱乐。他不止保持正常朝会,而且在无极端天气的条件下,都去文华殿召对重臣,讨论政务。他始终兴奋地批阅奏折,常常“熬夜至深夜不停歇”,甚至深夜颁发圣旨。 朱由检以勤奋著称,甚至被称为“汉、唐以来很少见的良君”。

朝廷内部,朱由检初年依附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等相继遭弹劾离职,朱由检采用“枚卜”的方式选拔新阁臣。他在天启七年(162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召集大臣和科道官到乾清宫,先祈求神明庇护,再将推荐的阁臣姓名逐一写下,放入金瓯之中。然后随意拈出。首先选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群臣纷纷表示局势严峻,请求增加阁臣人数,于是朱由检添入周道登、刘鸿训二人。此六人均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国事。鉴于来宗道、杨景辰曾任《三朝要典》副总裁,故在毁《三朝要典》半年后离职。

次年十一月,刘鸿训处理兵变不当,朱由检不满,撤其职务,韩爌接任首辅。李标、钱龙锡等仍任职。韩爌、李标、钱龙锡皆属"东林党"派系,积极协助朱由检定"钦定逆案",为天启朝受害的东林党人正名。由此,他们领导的内阁被誉为"东林内阁",使"东林大盛"局面形成。另一方面,朱由检亦留用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官员,以制衡东林党人。这四人均被东林党人视为"四凶"。

朝政之外,崇祯帝初年最棘手的问题便是收复由后金占领的辽东。朱由检委派前朝辽东巡抚袁崇焕完成此重任,他在天启年末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表现出色。然而,因私下媾和及不救锦州,袁崇焕遭受弹劾,辞官返乡。天启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朱由检再次任命袁崇焕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管兵部右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初三,袁崇焕取代王之臣,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辽、津等处军务。七月十四日,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袁提出"五年平辽"目标,请求朱由检赋予便宜行事之权。朱由检大喜,称:“五年灭奴,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你子孙亦享福。”四名阁臣亦赞美袁崇焕为“奇男子”。接着,袁崇焕要求吏部、兵部、户部、工部配合自己,且不听谗言,朱由检均许之。同时,朱由检赐袁崇焕尚方宝剑,袁崇焕前往关外前线。

上任后,袁崇焕整顿防务,以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守卫锦、宁、山海关,对外联络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安抚地方。崇祯二年,袁崇焕未禀明擅自杀死毛文龙,朱由检虽震惊,但仍期望袁能如期完成五年平辽目标,因此未加责罚,反而加以褒奖。同年十月下旬,皇太极攻明,突破长城关隘,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袁崇焕率军回防失败。十一月二十日,后金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军救驾,令后金退兵。

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检斥责袁崇焕擅杀大帅、纵敌不战,命锦衣卫将其逮捕入狱。同日,朱由检命孙承宗安抚东奔关宁军,以梁廷栋、满桂分别为文武经略,替代袁崇焕。十七日,朱由检命满桂出击永定门外皇太极大军,反遭重创,满桂阵亡。皇太极撤军。崇祯三年二月十六日,皇太极出塞。袁崇焕因谋逆、不战而逃、遣散援兵等罪名被凌迟处死。袁死后,钱龙锡、韩爌、李标、成基命等相继去职。东林党势力大损,周延儒、温体仁入阁主政。

内外交困

明朝末年,小冰河期肆虐,灾荒频发,粮食短缺,尤其是西北和中原地区深受其害。当时田赋加派未减,社会矛盾愈发尖锐。崇祯元年,陕西澄城爆发王二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杨鹤接任陕西三边总督后,对民变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崇祯四年,杨鹤招安神一魁,不久后却“复叛”,朱由检盛怒之下将杨鹤逮捕并流放袁州。崇祯七年,崇祯七年陈奇瑜担任五省总督,在卢象升等人镇压下,起义军被迫撤回陕西,被困于兴安南面的车厢峡。可陈奇瑜却接受贿赂,放走起义军。朱由检令洪承畴兼任五省总督,并设立五省总理,由卢象升兼任。崇祯九年,明军擒获闯王高迎祥,让“剿局”有所好转。

同时,明朝与后金的战事仍未停歇,皇太极占领遵化、永平等地,却又被孙承宗收复。皇太极转而进攻辽西,在大凌河城陷落后,孙承宗引咎辞职。崇祯四年,孔有德、耿仲明等发动吴桥兵变,挟持孙元化,崇祯六年二月平息。但孔有德、耿仲明等却投奔皇太极,带来了红夷大炮技术,后金开发出新的战术。崇祯七年和八年,后金两次入塞劫掠,崇祯九年四月,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次年派兵入塞大掠京畿。崇祯十一年,杨嗣昌被起用,朱由检将重任寄托在他身上,期望他解决内忧外患、中兴明朝。

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网”策略剿杀起义军,由五省总督洪承畴和五省总理王家祯负责。后来调熊文灿任五省总理,有一定效果。西北面起义军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镇压下被消灭,李自成十月逃入商洛山中。东南面张献忠部于四月接受招安,仍盘踞谷城。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民战争陷入低谷。对清方针以议和为主,但因计划泄露被迫推迟,导致皇太极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第五次挥师入塞。京畿告急,崇祯十一年(1638年)急调洪承畴、孙传庭入援,但仍无法阻止清军攻陷58座城池、俘虏四十六万人畜。

清军入塞对明朝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卢象升战死、孙传庭下狱,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张献忠利用熊文灿的无知,于五月再度起兵。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陷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二月,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听说后忧惧而死,朱由检处死失职的郑崇俭,派丁启睿继续围剿李自成、张献忠。

局势恶化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明朝内外局势愈发不利,开始加速滑向崩溃边缘。河南地区灾情严重,饥民大量加入李自成的队伍,使其势力不断壮大。李自成攻打河南开封,丁启睿借口打张献忠而不救,朱由检起用傅宗龙救援,李自成转而袭击傅宗龙,并于九月擒杀于项城。汪乔年、孙传庭等也先后被李自成擒杀。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陷汝宁,控制河南大部,转战湖广,张献忠攻陷庐州,破黄得功、刘良佐部,崇祯十六年(1643年)初转进湖广。

皇太极连年侵扰松山、锦州等辽西堡垒,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议洪承畴率大军决战。洪承畴持重,反对急速进兵,但朱由检同意。洪承畴率领六万大军进驻松山,却被皇太极的三千精骑截断了与杏山的联系,于是与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和辽东巡抚丘民仰被围困在松山城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清军攻陷松山,丘民仰、曹变蛟、王廷臣殉节,洪承畴被俘。战后,朱由检授意陈新甲与清朝议和,但和议泄露,陈新甲被杀。皇太极见和议破裂,第六次发兵入塞,是为壬午之变。此次入塞的清军攻陷八十八城,带回了三十六万九千名俘虏和三十二万余头牲畜等战利品。朱由检事后杀了两位蓟辽总督来顶罪。

明朝内外战事溃败,人心离散。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检到皇极殿接受朝贺,文武官员人数稀少,朱由检命开门,朝臣匆匆赶来,勉强举行朝贺礼。当时北京城流传“鞑子、流贼到门,我即开城请进”之语,守城士兵抱怨只领二十钱买五六烧饼。朱由检悬赏李自成首级一万两黄金、张献忠首级五千两黄金、一品大员官位和锦衣卫指挥使世职。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称新顺王,提出“三年免征、一人不杀”口号,出现“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朱由检把希望寄托在孙传庭统率的秦兵,孙传庭进军河南,连传捷报,明廷洋溢着国势转危为安的幻觉。孙传庭兵败于汝州,战死于潼关,李自成长驱入关占领西安。朱由检派余应桂、李化熙代替孙传庭,但都无兵无饷、一筹莫展。陈演、李遇知等安慰朱由检说“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 “欲据此为家”,误判了形势。

煤山自缢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检赴皇极殿恭贺新年,惟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场。朱由检下令敲响晨钟,然久无应者。他决定前往太庙祭拜,再行朝仪,然而马匹未备,仍在等待。及至文武百官纷纷前来,朝班却互相冲撞,混乱不堪。同日,京城忽遭沙尘暴袭扰。地处西安的李自成亦乘势称帝,定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随后率军攻山西,直逼京城。此时,南迁南京的想法开始流传。据传在去年清军第六次入塞时,朱由检与周延儒曾议南迁,却遭皇嫂懿安太后(张皇后)反对。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进言南迁,得到朱由检的赞同。然而,无大臣回应,他陷入了困境。正月初九,兵部收到李自成的战书,决战日期定在三月初十。悲伤的朱由检责问众阁臣:“我岂是亡国之君,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亡国之兆。祖宗浴血奋战所得的江山,转眼间化为虚有,我该如何待见列祖列宗?朕愿亲自统军迎敌,虽死亦无惧,只求死而得真理。”内阁首辅陈演和次辅魏藻德请始皇代帝出征,均遭朱由检拒绝。最后,山西籍的阁臣李建泰督师达成共识。

朱由检于正月十五日宣誓效忠社稷,正月二十六日在正阳门举办盛大的推毂仪式,亲自为李建泰送行。然而,李建泰尚未到达山西,山西省会太原便在二月初八日沦陷。李自成发布讨明檄文,指责朱由检及群臣皆自私,赦言暂时投降可保荣华富贵。二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宁武打败周遇吉,阻力尽除。期间,朱由检欲令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兵勤王,无奈不愿舍弃宁远且军饷不足。

二月二十八日,朱由检公开拒绝南迁,表示:“国君当死社稷,正义所在。朕说过的话,决不更改!”三月初三日,南迁之议甚嚣尘上,李建泰上疏赞同南迁,并愿护送太子。朱由检召集群臣商议,仍意见纷纭,光时亨甚至指责如此行径效仿唐肃宗即位灵武,然而在谈及战守策略时,众臣均闭口不言。朱由检再次强调“国家当令国君效忠社稷”,见众臣无言以对,愤而离席,怒批:“朕岂亡国之君?众臣皆成亡国之臣乎!”

三月初四日,朱由检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其余总兵也都有升迁。与此同时,朱由检决定放弃宁远,征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率兵入卫,又征调唐通、刘泽清率兵入卫,结果刘泽清不奉诏,在劫掠临清后南奔;吴三桂手下虽有五千精兵,但因为要内徙关外军民,拖慢了速度;只有唐通的两千(一说八千)勤王军及时赶到,被派去守居庸关。 三月十五日,居庸关破,唐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先锋抵达京郊,陷昌平,焚皇陵。这一天,朱由检一边从容喝茶,一边在中左门以“安人心、剿寇、生财足用”为题考选滋阳知县黄国琦等33名地方官。亥时,他接到这个消息,脸色骤变,起身入宫。

三月十七日,朱由检朝堂议政,寻求守城良策,对泣无策,甚至有人提议重任“逆案”之辈(意指阉党之人)。朱由检拭泪,于桌案上刻画一句遗书(有云“文武官皆可杀,百姓不可动”,亦有人称“文臣皆杀”),令东厂太监王之心阅后删除。当日,李自成大军攻城,看守三大营如老弱残兵,不堪一击。朱由检失态,“捶胸顿足,长啸不息”,高呼:“诸臣误我!误我!”次日,他于奉先殿再设大典,承诺“群臣共赴黄泉”。同日,李自成派遣降将杜勋、申芝秀入城,向朱由检提出两大条件:割地予李自成西北封疆,或放弃皇帝位。朱由检坚守立场,次日风雨交加,午间雨停,李自成命全军进攻,下午广宁门被回子开启,外城失陷。朱由检闻讯,欲召襄城伯李国祯守卫,却得知其已流亡,太监劝其逃离。朱由检登上煤山,发现城池已被围困,折返乾清宫。

初更,他唤来妹夫巩永固、刘文炳护驾,殊不知二人依祖制不得拥家丁。后,朱由检安排太监送皇子至朱纯臣处,召见懿安太后及西李,命诸妃自尽。周皇后自缢于坤宁宫,袁贵妃被朱由检刺伤,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被杀。后召太监王承恩议事,彼此畅饮至深夜。三更,朱由检到承恩之处,换上太监服饰,带太监数百人试图突围,但皆失败。五更,朱由检独自登山自缢,随侍太监王承恩亦相随自尽。据传说,朱由检临死之际徘徊许久,感慨无一同僚相伴,感叹大家不知其所在,而后含恨自缢。

崇祯帝自尽当日,京城军人纷纷投诚,李自成赵县正式入驻皇宫。他在后宫找到周皇后等人的尸体,另外三个皇子也成为俘虏,然而唯独寻不见崇祯。于是李自成立下重赏,要寻找崇祯的下落,直到三月二十日正午,才发现了衣衫褴褛,面目全非的崇祯皇帝。他身着蓝色道袍,头戴长发,左脚赤足,胸背带有血写的诏书,反思自己十七年的作为无为,并表示“朝廷罪人”,最后说“任凭暴徒剖分我的尸体,不得伤害百姓一人”。诏书上还有一行墨书“百官均赴东宫行进”,据说崇祯十八日曾在内阁发出朱谕,要求成国公辅佐太子,而当宦官将朱谕送到内阁时,官员们已经四处逃窜,无法再完成使命。崇祯觉得大臣们已得悉命令,因此在诏书上留下了遗言。崇祯的遗体被运到东华门前,同周皇后的尸体并排放置,“三十大臣哭泣,六十大臣沉默,其余只是漠然视之”。

后来在明朝太监王德化等人的请求下,李自成用优质棺木重新安葬崇祯夫妇,四月初三安葬在田贵妃的墓地,只有太监与民众为崇祯送行。在此期间,有新乐侯刘文炳兄弟、彰武侯杨崇善、惠安侯张庆臻、东宫侍卫周镜、驸马巩永固、宣城伯卫时春等七位功臣以及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等二十余位文臣不愿受辱,以身殉国。大部分文武官员向李自成投诚,陈演、朱纯臣更是带头奉承。然而他们不久就遭到李自成的追赃逼债,大量人在迫害中丧生。

五月,清军进入北京,占领京城。清摄政王多尔衮宣布为崇祯发丧三天,需要确定庙号和谥号。此任务交给了李明睿,李明睿提出崇祯庙号为“怀宗”,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陵号“思陵”。到了顺治十六年,将“端”改为“愍”,即“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政权同年六月赠予崇祯“思宗”之庙号及“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的谥号。弘光元年二月,其庙号改为“毅宗”。隆武政权则将崇祯庙号改为“威宗”。

0 阅读:3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