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杂系统的生存逻辑,为中西关系设定永久的指导原则

2040全面碾压 2025-02-15 13:23:26

任何高度复杂的系统,比如个人、组织、国家、社会、人类文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完善的体系,有自身的特性和能力,体系内部诸元保持复杂的关系。对它的改进需要立足于内在,遵守已有的逻辑,从现状开始不断改善。但凡外来力量依靠自身逻辑来加以调整改善,就会错待该系统,甚至会覆灭该系统。

要是鸭子教鸡如何生存,就会指责它的脚上没有蹼,就会展示它在水中的技能,并要求学习。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只能他自己行动,外界力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这是大家已经非常明白的道理。

异族入侵中华的历史就是明证,他们比中华落后,要么简单地拒绝中华文明,因此被淘汰了;要么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一份子。

中西交往以来,西方之于中华的交互也是类似规律,要是他们足够强大,就会抹杀掉中华的特色。

中华近几十年来的实践也表明,简单地跟随西方,就会限于别人设置的框架之中,一直落后挨打。

世界史上,发达文明之于落后文明的“拯救”几乎都失败了。他们无法怀着虔诚的心,融入该文明,仔细体会该文明的一切,理解并遵循其生存之道,充分挖掘其中的有效组分,用科技力量提升其效率,持之以恒,谋求缓慢的提升。这些文明和所在环境进行长期交互,形成和保留下来的正是人这个物种的品质。人存在下来了,大局因此是合理的,缺陷是改进的契机,不是否定的理由。只能系统内部的因素主导,加以细心体会,进行改善提升。

西方科学的发展也是明证:最初的哲学探索和科学研究是混杂的,后来科学慢慢地变得强大,逐渐清除了哲学思辨。哲学依靠人的能力,科学依靠技术的能力,人和技术属于不同的世界,科学通过强调技术的擅长,打压了人的独特价值。相应地,科学也过多被技术定义,和人类社会变得隔阂。

中华和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两个文明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有显著差异,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审视不可能公平和正确。这是一些研究中西交流的思想家早就认识到的。人们的认识已经大幅度提升了,又能正确审视中华文明吗,恐怕很难。西方科学已经大发展,显著加强了物的特性,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而中华文明还是人主导的世界,人们因此很难正确评价中华。

中国人简单地依据西方科学来拯救不可能成功。比如,中西医结合的缺陷,就在于放弃中医特色,放弃挖掘中医自身的价值,简单地依据西医来评价中医,把中医引向西医之路,导致其不断衰弱。

有人提出这类观点“两个世界:这意味着两种真理。或者根本没有真理。”《庄子》说“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庄子》又说“外内不相及”,提出两个世界的交互存在诸多障碍。这类观点还可以继续深入,根本在于,一个世界不可能正确理解另一世界,进行的操作不可能恰当。

《庄子》说“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主张两种事物的本性不同,两者的好恶也因此相去甚远。《庄子》有“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的故事,人用自己的喜好来养鸟,而不是以鸟为中心,只能导致它的死亡。西方科学之于中华的作用恰好证明庄子的担心。

结论就是:一个复杂事物,它是如何来的,就应当如何去,就只能那样去。

我们能推出如下重要论断:

1,西方对中华的审视不可能多么恰当,只能中国人自己主导格局;

2,西方科学已经先行一步,中华科学可以并且必须借鉴西方科学,否则是不行的;

3,中华不能简单地依靠西方科学,需要充分发扬中华的特色,在此前提下再利用西方科学,所以我们要发展另外的技术体系,因为西方科学对应的技术不支持中华科学;

4,西方科学和中华科学都面对同样的世界,都为了人类福祉,两者的出发点和终点是相同的,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借鉴、相互支撑、彼此促进。

我们更能从人和技术的高度进行总结,即,设定人类复杂系统如何利用技术而生存下来:

1,人和技术不是一类事物,它不一定是人类的忠实手段,人需要先挖掘自身的可能性,再求救于技术。

2,技术足够强大,能治疗各种艰难疾病,也能毁灭掉人类。

3,人如认识到危险,采取严密的限制行动,于是导致病痛丛生,因为技术总之是外物,无法真正拯救人。

4,西方科学首先求救于技术,是危险的。

5,只能发展中华科学,先挖掘人的潜力,并启示西方的相应转变。多元格局下,人才能驾驭技术,长保平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