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医生正在广泛地发挥作用,我们应当恐慌吗

2040全面碾压 2025-02-13 12:44:10

自2006年,机器人手术系统引入中国以来,手术量逐渐上升,进入越来越多医院。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超过10万台次,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胸外科、胃肠外科、妇科和肝胆外科。

一位泌尿外科医生表示,机器人手术几乎成了泌尿和生殖系统手术的标配,医生对其依赖度非常高。他指出:“机器人手术的精细化处理对恶性肿瘤的清除更有优势,但对于良性瘤体,如子宫肌瘤,传统手术即可解决,使用机器人显得有些过度。”

实践证明:机器人手术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负担,特别是在泌尿科、妇科等精细操作需求高的手术中效果显著。

机器人手术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远程操作功能为医疗发展带来了全新可能。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医生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极大缓解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

现在的机器人手术还不是真正的机器人,需要医生通过控制台远程操控。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它的机械臂具备七个自由度,可以旋转540度,大大超越了人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医生在操作台上通过佩戴感应指套进行精准操作,并借助10倍放大的高清3D成像技术,获得更广阔和清晰的视野。

正因为医生失去了手感的反馈,所有操作都必须依赖视觉判断,一旦医生操作不熟练,事故风险就会大幅增加。

最近几年,机器人医生导致的手术事故一直都有,一项研究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共发生63起与机器人手术相关的纠纷,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更多人担心的,是机器人医生让人失去锻炼机会,手术的技巧丢失。医生们开始反思是否过度依赖科技手段,而忽视了手术本身的基本功。

有人担心:随着机器人手术的广泛应用,传统手术技巧是否会逐渐失传?尤其是那些我们曾认为简单的小手术,现在几乎都交给了机器人操作,这会不会带来更多潜在的风险?

有人表示:虽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精度和灵活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风险也同样不可忽视。机器人手术的普及让人们对高科技充满期待,然而医生的操作熟练度、手术团队的配合以及患者个体差异,都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旦忽视了对设备的深入理解和严格培训,机器人手术就可能从“高效助手”变为“隐形杀手”。

人们的担心无非两大类,一类是对当下的担心,一类对长期的担心。这两类担心都是没必要的。没有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未能深入地洞察科技的本质。

对医疗事故的担心是当下的担心。这些问题,放到比如100年的历史视野来看,就会发现:它们是新事物必然遇到的麻烦。一方面,先期产品必然不够优化,一方面,先期产品必然要在安全性上有所折中,即预期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它不至于太大而导致全盘否定,又不需要太小,那样的话,成本急剧攀升,应用范围受限,普及缓慢。人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所以新事物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人类损失,这是任何技术进步的必然代价,总有人要当“小白鼠”。就像电的使用,它进入人类世界,也导致大量的意外事故,而现在,相关损失已经少多了。不要紧盯着电导致的损失,它同时避免了另外的损失,和更多利益,所以损失长期存在也是值得的。

技术在飞速进步,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暂时的,人一定能很好地加以解决,比如触感问题,有必要的话,可在前端附加传感器,将信号用恰当的方式施加于人,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

可以这样声称:在外科手术方面,机器完全可以全面超越人。某些考量上,它一出现就能超越人;某些考量上,它能很快超越人;某些考量上,它能无限逼近人。

如此一来,它将全面超越于人,也就意味着第二个担心:它将能全面地替代人。这方面值得恐惧吗?

我们想想,原始人每天是如何生存的,需要不断去觅食,和野猪战斗,躲在山洞里保暖。这些,我们现代人还需要吗?当时的原始人思想家会不会思考:当石头和棍棒更加强大,我们和野猪搏斗的技巧会不会枯竭?

如果原始人的担忧是无谓的,那么,我们现在的担忧也是无谓的。因为,你无法在哲学上找出这两类担忧的区别来。

只要自然的人体还在。

实际上,没有哪个农民担心:耕田的机器会导致种田的技能枯竭。没有哪个果农担心,采摘果实的技能会因为机器而枯竭。

西方曾经有人担心:显微镜的影像和X射线片子等新方法会使触觉的技巧丢失而使医学枯竭,这已经证明是不需要的。

就像汽车很快就替代了人的相关能力,并且很快地,汽车将进入无人驾驶阶段。类似地,现在的机器人也会迅速地进入无人操作的阶段。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不是某个人所能抗拒的,根本来说,不是人所能抗拒的。

不只是手术操作,其他任何西医医院的实践,除了少数和心灵打交道的,比如心理疗法,临终关怀,其他的,机器人都能迅速地将人替代掉。

我们在进行限定范围的讨论。首先是机器人对外科手术的替代,这是宏观的操作,替代几乎不会导致任何长期的、隐含的危险。然后是在西医院对医生的替代,也没有长期的、隐含的损失,因为西医本质上是把人看作一台有某处异常的机器,需要有化学物品来加以调整。这一前提下,机器的替代是安全的。

但不能延伸到医学的更多领域。

1,不能让它无限制地替代实验室生命研究。当机器人完全替代了生命研究者,要为人类疾病设计新的方案的时候,它可能把人类毁掉的。它和人类不是一回事,可能要求人去到它的未来,那是毁灭的未来。如同鸭子为鸡安排未来,就会要求它去到水中。

2,它无法全面替代中医医生。中华科学是主观的,人在主导事态,机器人只是作为辅助和参考。就像秘书可以为领导开车、接听电话,关键的工作还只能提供信息,以便领导的思考。

3,根据类似道理,它无法替代掉每个人的思考和生活。

现在,医生群体还会对机器人产生抵抗情绪,并采取各种自保措施(比如强调其危险性)。毕竟这样将否定他们的价值,打破他们的饭碗。但这类场景不会延续多久,先是某些明显有好处而无危险的领域失守,然后是更多阵地失守。很快地,事态就像堤坝被不断腐蚀而轰然坍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