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感怀繁花落尽,吟诵一首七律,一唱三叹,余韵悠长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4-09 09:46:53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自幼家贫,刻苦攻读,虽然有幸蟾宫折桂,他的仕途却兜兜转转,始终沉沦下僚,才子经常愁情满怀,又深感无奈。

坎坷的命运铸就了义山纤细而忧伤的情感,即便是烂漫的春色,在他眼中也仿佛只呈现着一种寂寥和悲戚;笔下尽管不乏艳丽色彩,但总免不了灰色的格调。

春天似乎并未给李商隐带来多少欢愉,反而只有忧伤与慨叹,下面一起欣赏他在春日的即景之作,感受字里行间弥漫的伤感和惆怅。

即日

唐 ·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即日》是李商隐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唐宣宗大中八年,此时诗人经历了仕途沉浮与丧妻之痛,作品中弥漫着对生命无常的深沉喟叹。李商隐以特有的婉曲笔调,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升华为对大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极度担忧,更是晚唐士大夫所处困境的缩影。

译文:一年中最灿烂的林花迅速开尽,我伫立江畔亭下,久久徘徊,不忍离去。对着林花再次吟诗把玩,心中真是无奈之极;繁花渐渐凋零,如同初开之际,似乎都是为了排遣愁绪。

山影移动,渐渐吞没了眼前的小园;高楼四周,更是萦绕着一派浓浓的春霭。骑马同游的玩伴都已散去,忽然变得如此宁静,值此夜尽更残之时,我又能前往何处邀请明月、醉酒寻欢?

首句就令人感到揪心,历尽漫长严冬,好不容易才盼来一年中最繁艳的花朵。可是正当人们赞美春景何等动人时,“一岁林花”就要在这一日凋零殆尽,这一瞬间美好即将被摧毁,面对如此情境,诗人的心情岂能不显得凄楚。

义山怅惘不已,于是便在江间亭下久久淹留,或许此时他正思念着亡妻,又在牵挂着寄养在亲友那里的孩子,更可能在悲慨自己崎岖难行的人生之路。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颔联用笔曲折,层层递进。义山发之于心,玩于手上,对“即休”之花不忍舍弃,即使放弃也是出于不得已,感情压抑深沉,读来颇有意趣。

“已落犹开”四字两重曲折,既表现了林花开放的层次,又在失意中发现了一丝希望。义山悲戚地说,枝头的花儿为何还有正在绽放的呢?或许是由于它还有一丝愁绪并未完全释放。

义山觉得花开了又零落了,愁绪最终也就全部消散了。作者借花写人,花与人又融为一体,委婉地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又将曲折的笔法用到极致。

颈联从时空变换的角度,进一步展现出诗人的悲愁,“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春深花落,红衰翠浓,特别是黄昏时分,群峰背对晚照,轮廓忽然变得清晰,仿佛瞬间移近,山边的小苑也被山影笼罩。一个“衔” 字,可谓画龙点睛,将宁静的群山变得动感十足。

低垂的春云笼罩高楼,既暗示出夜幕降临,又传达出诗人奔走幕府、寄人篱下的困境。四季变换,繁花落尽,时光荏苒,青春易逝,义山此时既对过往充满了眷恋之情,也对未来表现出迷茫之意,或许只有一场大醉,才能让他忘记世间的一切烦忧。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最后两句就委婉地表达出义山极度孤寂的心情。游人归去,鞍马散尽,计时的铜壶漏声滴滴,更增添了喧嚣之后的落寞和孤寂;无法遣散的愁绪,令人煎熬的长夜,让诗人开始悲叹今晚又该沉醉于何处?

人间欢聚的美好场面总是如此短暂,而独自忍受孤独和悲愁的时间却显得那样漫长,诗人不甘寂寞,更不愿一直深陷在悲戚情感的漩涡里,于是便希望可以继续沉醉于美酒之中,也就可以暂时摆脱尘世间的名利羁绊。

李商隐感怀繁花落尽,吟诵一首七律,一唱三叹,余韵悠长。残春时的黄昏,才子独自徘徊,他望着满园衰败的落花,轻声地向枝头残花询问,为何美好总是匆匆逝去。花儿沉默不语,只是一片又一片地在风中凌乱地飘飞,徒留才子守着无尽的落寞与悲愁,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0 阅读:72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