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及今,很多骚人雅士因为各种原因流寓他乡,他们思念故土,乡愁难抑,更会在梦里踏上归途。游子就像四处飘飞的杨花,即使逐风天涯,却又心系故乡的柳枝。行客们的背囊装满了憧憬,脚步间则踏出了彷徨。
游子朝迎晓日,暮送残阳,一路上风景变换不停,也经常会触动才子们愁苦的心绪。明代就有两位诗人被贬他乡,途中看见让其心动的景象,于是赋诗抒怀。下面分享明代的两首七绝,第一首构思新奇,第二首无理而妙。

夜宿泸山
明代 杨慎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
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状元才子,他自幼聪慧,志向高远,可惜却因为触怒龙颜而遭受廷杖,又被谪戍云南,最终客死他乡。杨慎无法还乡,只好将满腹才情化作诗行,他的词作《临江仙》就备受后世称赞。
这首诗写于作者流放期间,当时他夜宿蜀地与云岭交界的泸山,恰逢火把节之夜的盛况。诗人触景生情,赋诗感怀,文中既有奇思妙想,又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意境,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泸山位于四川西昌,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乃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夷风的交汇地带。当夜幕降临,诗人于山巅古寺投宿,本是疲惫身躯的短暂栖息,却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创作灵感。
起首点题,交代时间和地点。当时诗人不过四十岁出头,他却用"老夫"二字,表达出一种历经世事的沧桑之感。次句充满想象,"惊破"二字,采用夸张手法,展现出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整个山间一片通明的壮观场面。

后两句更是构思新奇,漫山遍野的火把,宛如坠落人间的星辰,照亮了黑夜,将泸山装点得格外美丽,也点燃了人们的生活激情。“粉碎”二字,可谓洒脱不羁,也委婉地展现出诗人当时忘记烦忧的陶醉状态。
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泸山的自然景观与热烈、欢腾的氛围相融合,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火把节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遭受挫折,并未消极避世,而是勇敢地直面困境,并热情地讴歌人世间的美好,令人赞佩不已。

归雁
明代 孙应鳌
东风袅袅雨霏霏,家近衡州音信稀。
客身不及随阳雁,一度春来一度归。
孙应鳌曾因上疏弹劾严嵩被贬到江西,他在赴任途中,面对美好的春日景象,不禁触景伤怀,写下了这首诗。作者通过春日景象的描写,并将自己与大雁进行对比,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意。

诗人首先展现了一幅春日画面,东风轻柔,细雨如丝,“袅袅、霏霏”读起来朗朗上口,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为后文抒发乡愁打下伏笔。
次句技法高超,传说大雁飞到衡山,便不再继续前进。才子不说自己如何思念故土,而是由衡阳雁的意象、以及“家近衡州”的情况,表达出自己与亲友间难通音信的窘境,从而委婉地道出了心中的愁闷之情。

后两句采用对比手法,无理而妙。随阳雁随着季节的更替而不断迁移,每年春天都会准时归来,而诗人漂泊在外,却无法像归雁那样自由往返。“不及” 二字,饱含着一份无奈与伤感。
游子漂泊异乡,身不由己,归乡的愿望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遥不可及,只能羡慕春来秋往的大雁。简短的话语,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归乡无计的愁苦心境。
每当风过林梢,似闻故园的细语。村头的古槐、田间的小道,还有亲人的笑脸、熟悉的笑声,皆成心中的眷恋。乡愁如酒,越陈越香,在每一个无眠之夜,都让才子们泛起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