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一首佳作,层次井然,意境深远,最后两句则卒章显志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4-11 09:17:07

古代文人墨客在遭受挫折之后,常会感到郁闷和压抑。为了排遣愁情,才子们便登山临水、访游寺院,希望寻觅一处可以暂时忘却烦忧的清静场所。

一位诗人曾经被贬异乡,不时地困于案牍和公务,有一天他终于有空前往古刹参观。当凡尘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之时,一座隐匿于青山翠影间的山寺,悄然映入眼帘。

踏入这片天地,烦恼如轻烟般消散,悠悠白云在清澈的天空自由飘荡,宛如在讲述属于这座古寺的传说,也引领着人们去探寻其中的禅意,下面一起读诗:

游乌龙山寺

北宋 · 范仲淹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他主持的庆历新政虽以失败告终,却为后来王安石的变法铺垫了道路。宋夏边境的争端爆发之后,他与韩琦一起巩固西北边防,范仲淹深谋远虑,让西夏军兵不敢靠近一步。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颇高,他的《岳阳楼记》乃是传世经典,其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千古流传。这首诗写于范仲淹被贬睦州之际,写景如画,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乌龙山位于浙江,坐落在新安江和富春江的交汇处,因其山石乌黑、盘曲如龙而得名。山上的寺院里香火缭绕,游客众多,诗人有一次慕名前往,并与寺院里的高僧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心中感悟良多,返回途中便写下了这首诗。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首联展现山林里的独特景象。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显示出乌龙山的险峻与壮阔。远处的溪流蜿蜒曲折,从深谷中缓缓流出,也赋予画面以悠远和动感。

作者从一高一下,一动一静,勾勒出山寺所处环境的幽远与宁静,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闲适的情调。

范仲淹在宋仁宗朝代曾担任过右司谏,主要负责规谏皇帝和大臣,虽然地位极低,他却非常认真负责。有一次宋仁宗要废除郭皇后,范仲淹便立刻向皇帝上书,表示皇后不当废。不料范仲淹此举却惹怒了皇帝,很快就被贬到睦州。

虽然半年后他就被调任苏州太守,可是诗人当时的心情却是极度郁闷。范仲淹来到睦州之后,工作细致,将各方面都打理得有条不紊,深受当地百姓们的爱戴,他也在公务之余,忙里偷闲地参观古刹。刚走进乌龙山中,诗人的心情就变得无比放松。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颔联直抒胸臆。山寺仿佛是隔绝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与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意境相通。作者又以白云的悠悠不尽,象征一种超脱的境界,既描写出令人惬意的山景,又暗喻内心毫无挂碍,好像瞬间换了一个人。

诗人踏入寺院,只见眼前古木参天,耳畔又闻钟声悠悠。阳光透过斑驳枝叶,洒下一片碎金。香炉里烟雾袅袅升腾,透露出浓浓的禅意。僧侣踱步其间,步履从容,游客也在这一方宁静天地中,感到内心沉静,抛却尘世纷扰,唯留一份澄澈与安宁。

颈联进一步刻画了山寺里的非凡景象,“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山寺周边花木繁盛,百鸟欢鸣,一派生机盎然的画面。山中草木幽深,唯有高士或禅者方能识其灵秀,也为山寺增添了神秘的隐逸色彩。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结尾抒写诗人此行的感受。诗人深感山寺不愧为修仙悟道之所,而高僧半白的眉毛也暗示出其修行之久,更能让人体会到山林里岁月之静。诗人在此逗留时间越久,就越能感到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氛围。

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儒士,其诗作多含家国情怀,不过此诗却转向对自然与禅境的追寻,体现了他在仕途中遭遇挫折之后,渴望寻求一种解脱。在作者笔下,花鸟灵草自在生长,悠闲岁月悄然流逝,都暗示出禅宗平常心是道的观念。

范仲淹的一首佳作,层次井然,意境深远,最后两句则卒章显志。作者由高至远、由外及内地进行描写,同时以“白云、灵草”等意象深化内心感受,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的表达效果,更彰显出诗人仕途受挫、渴望寻得片刻超脱的心情。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