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古玩市场,出现赝品不是什么新闻,出现真品才是新闻。接触过一位贩子,胆子大从来不怕打眼。他路子野的很,300元买的假货能卖到600元,3000元弄的高仿能套路到8000元的利润。
他奉行着“假货不可怕,挣不到钱才可怕”的宗旨,越玩越大,终于栽在一批50万元的假货上面。他想挣到上百万,结果被人抓到证据送进去了,理由是“诈骗”。

一仓库仿古货
人呐,不自我控制,贪欲就会像毒蛇一样不断侵蚀理性。如果老老实实当仿古工艺品薄利多销,而不是故意冒充成“出土”诱导别人,也不会落得个身陷身陷囹圄的下场。
这是一个当下收藏市场的普遍现象,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个误解,那就是遍地都是“国宝帮”,只要收藏了精品,那必须是假货无疑。
一些“优越感”爆棚的人呢,甚至以取笑国宝帮为乐,他们在尽情嘲弄的同时也会纳闷:为什么有些国宝帮这么财大气粗,他们如此“愚蠢”到处买假货,却有上千万的身家,而自己这么“聪明”为何还很穷?

官窑瓷片
这就是典型的一叶障目,小聪明根本不是聪明!有些人根本不在乎什么真相,所需求的不过是一种“心理优越感”而已,嘲笑别人只为给自己带来些许的廉价快乐。
收藏界确实有一种偏执性国宝帮,那些喊着“故宫全是假货,真货全在我手里”的人,难道能代表绝大多数收藏者?民藏是个大圈子,分成各个小圈子,国宝帮群体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能赚到数千万身家的民间藏家,没有一个“傻子”,他们也会买到大量的赝品。但他们并不像某些人一样从此固步自封,而是通过研究赝品对比真品,反而练就了辨别真伪的眼力。

大量砸碎的瓷片
每一件瓷器都有其故事,收藏家应有尊重历史的慧眼。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别搞收藏,或者其他一切投资,踏踏实实上班。
之前群里就有一个老玩家,被几个人嘲讽到心态崩溃,一怒之下将自己的多年收藏全砸了!这人也是心态不行,“气人有笑人无”难道不是很多人的普遍状态?这点承受能力都没有,枉费了这些瓷器。
民间收藏是文化火种的传递者。在官方博物馆体系之外,正是无数普通人的热爱,让散落民间的文物得以保存。
当老玩家砸碎藏品时,他摧毁的不仅是器物,更是半生信仰。

精品都会得到时间验证
收藏界只有一种真正的专家,那就是时间!真品也好赝品也罢,“利益集团”打压也好,“收藏环境”限制也罢,都只是当下的一个缩影而已。任何精品都会得到时间的验证,而不是少数人的佞语。
有些藏家自身能力不错,但仅局限于文化知识,对各种圈子、渠道、人脉那是一窍不通。就像前面砸掉“国宝”的老玩家,不少残片看起来都是精品。
但他讲起瓷器鉴定起来头头是道,一旦牵扯到变现,就只会抱怨拍卖行垄断、专家都瞎了眼、国家文物认证的高门槛等等。

嘉德展览瓷器
收藏是自娱自乐,然而一旦涉及到市场交易,那就是个非常复杂的学问,一点不比鉴定学术简单。就像是考古专家不会变成“收藏专家”一样。
搞不清楚收藏与买卖的不同,最终目的却是变现,没有亲自参与各种交流会、学术讲座、拍卖会以及各种实力圈子的融入。那么收藏到精品的结局也只是有价无市,碰到各种骗子捡漏党。
被人嘲讽还无法反驳,自己砸掉把一番心血付之东流,最终梦碎古陶瓷,情何以堪?

市场实战也是大学问
是的,当下的古玩鉴定、拍卖征集以及合法性认证,都有很大的缺陷。有实力的民间藏家,会适应规则去融入。没有这方面能力的那就欣赏把玩,等待“彻底解锁”的那天。
收藏的本质,终归是对美的追寻与历史的敬畏。即便手握赝品,只要心存赤诚,便是在为文化传承铺路。毕竟,真伪易辨,而热爱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