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论语·泰伯》里的成语

寒珊课程 2024-07-05 08:24:17

《泰伯》共计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等。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

泰伯,人名,又称吴太伯,是吴国的开国君主,被尊称为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名为泰。其父系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家中排行老大,其两个弟弟,分别是仲雍和季历。在父亲决定将领导地位传给季历及其子姬昌时,吴太伯和仲雍选择了谦让,他们迁移到江东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吴国。

以下是本章收整成语:

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则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翻译】:曾子病了,孟敬子去探望。曾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重视的道德有三个方面:端庄容貌,就可以远离粗暴无礼了;端正脸色,就易于被人信任了;和顺言辞和口气,就可以以避免粗野和悖理了。至于礼仪的程序和操作,自有有关人员在办。”

【举例造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的话不无道理。

2、犯而不校

【解释】: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举例造句】: 惠养民道:曾子曰:“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 唾面自干

【反义词】: 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3、六尺之孤(六尺之托)

【解释】: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出处】: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翻译】: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而志向不变。这是君子一类的人吗?是的,是君子一类的人。”

【举例造句】: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4、百里之命

【解释】: 指诸侯的政令。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5、托孤寄命

【解释】: 寄命:以重要事宜相委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托。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6、大节不夺

【解释】: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近义词】: 大节不可夺

【反义词】: 卑躬屈节

7、任重道远

【解释】: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心胸广阔、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看作是自己的任务,这不是责任重大吗?承此重任到死才放下,这不是路途遥远吗?”

【举例造句】: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任重道远。

【近义词】: 全力以赴、负重致远

【反义词】: 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轻车熟路

8、死而后已

【解释】: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近义词】: 鞠躬尽瘁、摩顶放踵

【反义词】: 虚度年华

【歇后语】: 鞠躬尽瘁

9、笃信好学

【解释】: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邦危不入,邦乱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翻译】:夫子说:“坚定正道,努力学正道,宁死而自守,依道而自善。危险的国家不进人;混乱的国家不居住。天下有道,就现身行道;天下无道,就隐身守道。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举例造句】: 若夫笃信好学,志在生民者,略有三数。 ★清·章炳麟《革命道德说》

10、守死善道

【解释】: 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旧唐书·褚遂良等传论》

11、危邦不入

【解释】: 危:危险;邦:邦国,代指地方。局势不稳定的地方不要去。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业抚膺叹道:“古人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情愿饮药便了。”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十九回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夫子说:“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这个职位的事情。”

【举例造句】: 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 ★《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代记》第六回

13、学如不及,犹恐失

【解释】: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处】: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夫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举例造句】: 秋间又过太湖,游石公、飘渺诸峰……明年将为天台、雁荡之行。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百0六首。

14、巍巍荡荡

【解释】: 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翻译】:夫子说:“伟大呀,尧作为君主的风采!多么崇高啊,只有天为大,只有尧法天。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人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辞称赞他。多么崇高呀,他成就的功业。多么光辉啊,他指定的礼乐典章制度。”

15、三分天下有其二

【解释】: 泛指势力强大。

【出处】: 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翻译】: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在唐尧、舜禹时代,以及周武王时期人才最盛。(武王时候)十位人才中有一人是他的妻子,所以大臣实际也只有九人而已。天下三分,周文王已经占有其中之二,他却仍然服侍殷纣王。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举例造句】: 小流氓太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不打还行? ★张天翼《春风》

16、卑宫菲食

【解释】: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翻译】: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菲薄自己的饮食,却拿出丰盛的祭品来孝敬鬼神。穿衣服很简朴,却把祭服礼服做的很华美。他住的宫室低矮狭小,却尽力兴修水利,开挖田间水道。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举例造句】: 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晋·陆机《辩亡论下》

【近义词】: 菲食卑宫

本章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