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尽调这些年(五十)-甲方跟我说谢谢

志勇看商业 2025-04-06 20:56:36

上图摘自2024年10月17日发的文章:《我做尽调这些年(四)-都是假的》

我写的这个事,发生在2023年底,实际上熟悉一级市场的,做机器人这个领域的,当时都看出我说的是谁了。

今年3月底吧,也就是上周,铺天盖地的新闻,说他们爆雷了。我这个甲方,清明节,给我发信息说这个项目,幸好没投,谢谢我。

除了我的甲方,还有个合作伙伴也给我发来了信息,说幸好当时听我的,没继续跟他们合作。

当时如果,他们继续合作了,现在发函的就是他们了,哈哈,少说200多万的坏账啊。

他们不给我发信息,我根本都没看到这些新闻,我平时不怎么关注谁爆雷不爆雷的,懒得看。

说实话,甲方谢我,我挺高兴的,扬眉吐气了。

因为我们团队一直被诟病说不懂产业,不懂投资,只会算账,没有格局。

好多事呢,又不是当下就能论对错的,需要时间来验证,这个时间可能是3年、5年,或者更长,这验证的时间足以让我们饿死了。

你们不做投资,可能理解不了,你们或许认为,一个做尽调的做风控的不就是识别风险的么,一拍桌子,拒绝这个项目,否定那个项目的。

是,确实是识别风险的,但是现实工作中,你想让甲方接受建议,选择放弃某个项目,难于上青天。

这么多年,我们能活到今天,还坐在牌桌上,没饿死,靠的就是坚持输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的披露风险。

坚持做一些财务尽调以外的调查工作,去立体的衡量判断风险,就算人家不需要,我们也持续给我们的价值和观点。

根据项目情况,坚持让甲方去落实风控条款,比如回购、担保、夫妻共同。

我们坚信,有一天,他们会回头发现,原来我们说的有道理,专业水平是过硬的,很多工作是有价值的

但你知道这个过程有多难,这一天多难等么?

还没等到这一天呢,我的甲方都死了,哈哈哈。

到今天了,十多年过去了,我看还有投资人在网上说对赌回购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呢,真的无语。

不知道他是没做过项目,还是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现实的市场,不是非好即坏,企业不是要么完美无缺,要么一无是处。

大部分的情况是,这个企业有优点,有缺点,存在部分风险,但还不至于是0投资价值。

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坐下来商讨,讨论估值,讨论退出,讨论回购,需要让他给他的承诺加上一些保险,在他愿意的情况下。

而不是说,市场中只有门庭若市的完美企业,和纯大骗子的垃圾企业,不是这样的。

这样思考问题的投资人,也不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没脑子,幼稚,自己干不明白活儿,天天抱怨市场,抱怨环境,抱怨制度。

很多时候,很多企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垃圾,大多数人开始的时候,都是满腔热血的,比如这个机器人,其实是有些技术的,不是纯垃圾。

可能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别的路,这个我之前写过,不重复了。《我做尽调这些年(四十)-没有独角兽是死于贪腐的》

那风控的价值,就是要防止未来的这些风险,给甲方造成过大的损失,实际上后续投后管理也应该时刻盯紧一些,提早发现问题,才有选择的余地。

是,你说我应该事前识别,识别出来不投了就行了。

刚才说了,不是识别出来就不投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企业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是有风险的,大家各退一步,谈条件,做个次优选择,才是真正的市场。

我再退一步讲,识别风险这个事,哪有那么容易?你识别的出来么?你连报表都看不懂,天天嚷着事前识别。

很多东西没你想的这么简单啊。

不炒股票么?不看二级市场?证监会,ipo,专业水平怎么样?能事前识别的了所有风险么?

所以才会有大股东减持的限制,才会有各种敏感交易的必须公告披露的要求。

对么亲?这跟对赌业绩,到时间大股东回购,是一个逻辑,都是一种风控措施。

这不是市场不成熟的体现,相反,反而是咱们这么多年,一个亏一个亏吃出来的,市场成熟的体现。

你得知道你是干嘛的,你替谁赚钱,替谁管钱,为谁负责。

哎呀,跑题了,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这个回购和风控吧。

这个机器人的企业,我其实在文章里提过他们好几次。

《我做尽调这些年(十一)-都不是野蛮人》

《我做尽调这些年(十九)-我自己都不愿相信的真相》

《我做尽调这些年(二十二)-击鼓传花》

我写他们,倒也没啥别的原因,没仇,就是当个例子举,当然他们也确实够奇葩哈。

但我从没指名道姓的说过这个企业,我实际上也从没指名道姓说过任何企业,不是因为怕他们起诉我,我敢说的企业,都是我亲身经历,手里都有确凿的证据,他们头天起诉,我第二天就能发出来凭证号。

当然,我肯定不会这么做,一码事是一码事,但我具备这个能力。

我不指名道姓,是不想给他们造成额外不好的舆论,就像今天这样,铺天盖地的报道,我不想也不该落井下石。

从提示风险的角度讲,我写的内容,足够具象,圈里人,绝对能看得懂,知道说的是谁,相关人士看到了,知道说的谁,规避一下风险,就足够了,至于无关的人,也没必要知道是谁。

到今天,他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我一点也不高兴,五味杂陈,一声叹息吧。

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突然在这个时间点,集中的出来了这么多的负面报道?

他们可不是才爆雷啊,一年多了。

而且他们今年年初刚融到的资,2个亿,不知道到账情况怎么样,听说1+1。

你们要学会在海量的信息里,理智的思考,不要被人带跑偏,被人当工具,一切都是商业手段,你们要透过这些现象去看本质。

这明显是有推手,那为什么,这个时候,把它推向深渊了?

为什么不拿时间换空间,往后拖一拖了呢?很明显,拖下去才是正确的方式啊?

等不了了么?可是为啥等不了了?是谁等不了?这个等不了的人可能超乎你们的想象,未必是股东哦。

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当下应该怎么应对啊?

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风控应该思考的问题,再说一遍,一切都是商业手段,都是战术。

摘自网络

手里要有筹码,才具备谈判沟通的资本。

对了,我之前在知识星球,写了一个关于国资风控变了的真实案例,也写了一些今年初关于科技创投一些列政策,背后的阴谋论,你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这个我《做尽调这些年》系列,写到第50篇了,一半了,我就计划写100篇,就不写了。如果你们计划加入知识星球,一定要先看完这50篇以后,再买,这样你才能有个清晰的认知。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皆为匹夫”,在里面会分享更多尽职调查、财务管理、财务造假、税务合规的实操干货。

谨慎加入,阅读门槛较高,优质的内容你在退款期内也看不到,不可能白嫖。我写的都是实操干货,你如果没有能力用这个挣钱或者升职加薪,就不要加入,不要浪费这个钱。

0 阅读:0

志勇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