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尽调这些年(四十六)-去新加坡的要回来吗?

志勇看商业 2025-03-26 20:48:36

我想写一个关于尽职调查的系列内容,并不是想教你们什么知识,我达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我只是想写一写,这些年看到的现象、项目以及个人的观点。仅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让你们了解一些潜规则,一些骗局,一些套路,以我的角度带你们看看这些年的市场。

大概是从我接触这个行业以来,我就发现,很多管理人、实控人,都办好了新加坡的手续,随时可以动身迁居新加坡。

怎么讲呢,我也没有数据,所以我只能是说我看到的现象。

我看到的就是有名有姓的大佬,往美国跑,但绝大部分中小基金的管理人,都在往新加坡跑。

就远程遥控,我当初的老板也不例外,他也是早早办好了新加坡的手续。

就不光是做私募的,做p2p的,还有弄虚拟货币的,都是喜欢去新加坡。

我是一个绝不会移民的人,我连出北京都恐惧,所以我也不知道新加坡有什么好,就问了问周围的朋友。

1、身份优势

身份好拿,相比美国成本低,基本就没有门槛,有了EP就可以注册新加坡税务居民。

2、资金优势

众所周知新加坡也是金融中心啊,所以资金自由也是优势,有合法合规的渠道。

3、社交优势

中国人多,语言没障碍,但听说也是有歧视。

4、距离优势

远程遥控嘛,有的还没到那种边控,不敢回来的地步,所以距离近是个优势。

到上海深圳的也就是四五个小时。

5、安全优势

治安不错。

6、税务优势

税率低吧,也没有什么遗产税。

7、教育优势

教育资源在亚洲算是比较可以的,适合举家搬迁。

8、信托优势

新加坡的信托更灵活完善,能质押借贷,居家搬迁的在国内都算高净值,对信托多少都有些需求。

9、娱乐优势

听说就是玩的花吧,我也不懂,能理解。

当然肯定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哈,我也没深聊。

1978年,邓爷爷访问新加坡,对“花园城市”赞赏有加。

李光耀对他说,我们是中国南方没有土地的农民后代,你们完全可以做得比我们更好。邓公没有回答。

1992年,邓爷爷南下广东,敦促继续改革开放。他说:向世界学习,特别要向新加坡学习,要做得比他们更好。

今天,深圳的经济总量已经与新加坡不相上下。

他们为啥选择新加坡,我确实不懂,但是他们为什么走我倒是知道。

就私募这个行业来说,实际上10年前,就进入了第一波清算期了。

大家都感受得到危机,我这个系列之前写过很多,表达了无数次,一级市场全是虚假的,互相骗。

做这个行业的,没有傻子,大家都能遇见的了未来的爆雷潮。

如果是国资lp,其实问题更严重,那些年大家都缺钱啊,收益可以不要,给点银行利息,本金要拿回来啊。

gp实控人得给个说法啊。

所以其实大家能预见,也害怕,也就都提前给自己留了后路,能走不能走看自己本事,也看lp本事。

以前我就说过,有些lp没那么好糊弄,会死人的。

你知道往新加坡跑,lp也知道你能往新加坡跑。

所以斗智斗勇呗,我反正见过扣护照的,我要是风控,我就会提出得控制,得盯他行踪。

当然,本质是减少信息差,信息的滞后性,预判他的预判,说了你们也不懂,你们连帐都要不到呢,哈哈。

基于这种环境,很多人直接就是选择常居海外,远程遥控,现在这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这么方便,管理效率很高的。

你们要是有人闲的没事可以统计统计,现在有多少基金管理人的实控人是常居海外,远程遥控的,我感觉不在少数。

其实这波清算爆雷潮,算是顶住了,没出现什么大面积的挤兑,而且,柳暗花明了。

一级市场又要热回来了,之前写过了不重复说了。

但是据我了解,现在有的国资lp是明确要求,管理人实控人必须在国内的,不接受海外远程遥控哦。

所以,你们会回来么?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皆为匹夫”,在里面会分享更多尽职调查、财务管理、财务造假、税务合规的实操干货。

我们的实操内容会从你实际面对的真实情况出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怎么思考,怎么入手,都是亲身经历的经验,而不是网上的纸上谈兵。

0 阅读:0

志勇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