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九牛二虎之力的神将,上阵有雷电相随,一战打服辽东霸主

词人说历史 2024-03-18 18:49:21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魏都城洛阳内的一则民谣,说的是南梁上将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兵深入魏境,以寡敌众所向无前的征战故事。战场之上一团白云滚动,左激右荡之下,无论北魏铁马还是貂裘胡兵皆如波开浪裂溃于无形,那是何等拉风的征战场面。

大梁陈庆之,七千白袍战江北

白袍,历来是征战沙场少见的服色,之所以武将们很少着白袍,其原因有二。其一,白袍穿起来太帅,在战场上格外扎眼,容易引起敌方将士的不服而群起殴之,其结果往往是帅没耍了,人没了。其二,战场上血肉横飞,白袍容易被血所污,一旦弄脏,很不好洗!这是玩笑。实际上是血污在白袍上太扎眼,明明只划破点儿皮,但血染白袍就造成了身负重伤的既视感,如是大将如此容易影响本军士气。

因此只有一种人敢于穿白袍上战场,那就是天生的猛人、杀戮的机器,群殴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他收割的对象,身上的血再多反而证明他是浴血的杀神。帅呆了!酷毙了!你能拿我咋滴吧?

演义中有这样的人物,那是长坂坡前七进七出的赵子龙,早上穿白袍,杀到正午白袍已被鲜血染成了红袍,引发了曹老板“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慨叹,赢得了刘皇叔“子龙一身都是胆”的称赞,也证明了白袍确实不好洗。正史中也有这样的人物,由于太猛,他的事迹也被编进了演义里,并且被赋予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神话色彩,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薛白袍薛仁贵。

赵云血战长坂坡

薛仁贵是绛州龙门人,名薛礼,字仁贵,是北魏名将薛安都之六世孙,只是到了他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薛仁贵长的孔武有力还有一身武艺,可惜却是个种地的出身,一身本事难以施展。薛仁贵对此颇感苦恼,说来很有意思,薛仁贵认为自己时运不济是因为祖坟风水不好,于是跟媳妇儿商量想要迁坟。薛仁贵的媳妇儿叫柳氏,在演义中被描画为不顾门户悬殊,违父命和薛仁贵私定终身住破瓦寒窑的富家小姐柳银环。柳氏之前是否为富家小姐我们不得而知,但她是个极有见识的女子,她见丈夫为时运不济苦恼,便对薛仁贵说道:“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

有人可能会疑惑,功夫好去当兵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这还用媳妇儿说吗?薛仁贵是傻子不成?其实并非如此,唐初的兵制是府兵制,全国六百三十四折冲府早已划定,只有府内满足年龄要求的男子才承担军事任务,而薛仁贵恰巧不在折冲府内,因此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家种地。这要是其他时代,打起大仗来或许还有回转的余地,可偏偏是在贞观之时,朝中有的是能臣猛将,府内兵员够用,太宗皇帝还很爱惜民力,朝廷四出征战额外的征发能少尽量少。这正是薛仁贵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原因。

影视剧中的薛仁贵和柳银环

薛仁贵长期种地可能种的有些麻木,如今听柳氏一说方才一语点醒梦中人,可见一个男人要成功,除了能力之外身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也非常重要。如此薛仁贵才作别了心爱的妻子,背起行囊赶赴洛阳应募从军。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唐太宗征辽东的背景,公元642年高丽发生内乱,权臣泉盖苏文杀死了高丽王高建武,立其弟高宝藏为傀儡,自己任莫离支把持朝政。之后盖苏文对内专横跋扈暴虐人民,对外则对臣服于唐朝的新罗发动侵略,这使得唐太宗动了亲征高丽的心思。但亲征之举在朝内遇到不小阻力,重臣褚遂良就认为他国之事我们完全没必要掺和,更多的大臣则提出打高丽可以,但是杀鸡焉用牛刀没必要御驾亲征。可能是戎马半生的唐太宗怀念征战沙场的感觉,也可能是他往日重用的将帅都已垂垂老矣难以让他放心,最终他力排众议执意亲征辽东。

秉着皇帝亲征只能成功的信念,太宗皇帝破例,除了征召各州府兵之外,又在长安洛阳两地募士三千人。正是这次募兵给薛仁贵从军提供了契机,薛仁贵很快投效到将军张士贵的军中。张士贵是一个被演义严重抹黑的人物,在演义中他无才又无德,对薛仁贵极力打压,让人恨得牙痒痒。而在历史上张士贵则是一位惯于冲锋陷阵的勇将,《旧唐书》中寥寥百余字的记述,却足以让我们了解到他“亲当矢石,为士卒先”的强悍风格。太宗东征时,张士贵已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带头冲锋是冲不动了,好在更强的后浪已被他召入麾下。

天可汗唐太宗

在这里,还想聊聊另一位被演义抹黑的人物江夏王李道宗,演义中的李道宗纨绔无能还整天琢磨谋朝篡位。历史上李道宗则是位马上的王爷,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不少功劳,太宗东征时李道宗就以辽东道副大总管的身份承担了开路先锋的任务。公元645年四月,太宗兵发幽州,李勣、李道宗率前锋以声东击西之计渡过辽水,克盖牟城(今辽宁盖州),兵至高丽重镇辽东城下。

高丽遣步骑四万人救援辽东城,李道宗将四千骑迎击,大破高丽兵斩首千余级,出色的完成了先锋任务。此战之中,有人以众寡悬殊建议李道宗避战,李道宗则豪言道:“吾属为前军,当清道以待乘舆,乃更以贼遗君父乎?”交战之时,行军总管张君义率先退走,唐军战不利,李道宗收散卒登高观阵,见高丽军乱处,亲率数十名骁骑突入反复冲击,直至李勣引军支援击破敌军。由此可见,唐初李氏一门中能破阵的可不止秦王,这也就难怪由李唐终结了隋末的乱世一统江山了。

李道宗一战挫动了高丽军锐气,太宗到达后不久唐军就攻克了辽东城,随后又下白岩城,来到安市城下。高丽派出二十万大军支援安市城,爆发了太宗东征中规模最大的安市之战,薛仁贵也在此初露锋芒。薛仁贵抵达安市之时,正赶上唐军郎将刘君卬被高丽军围困,危急之际,薛仁贵飞马驰入高丽军中斩下敌将首级,敌军为之慑服撤围而去,入阵斩将历来是猛将才能完成的操作,薛仁贵的名号也以此在军中流传开来。

高丽猛人泉盖苏文,日常身配五刀

在唐代,高丽是一个地跨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强国,如今有人把高丽和后来的朝鲜混为一谈其实大错特错。高丽人属扶余种,是汉唐时期活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朝鲜则是三韩族属,与当时的新罗同源。因此高丽人颇善争斗,远非如今吃泡菜、敷面膜的半岛国家之绵软风格可比。并且高丽人最擅长的就是筑城,当初隋炀帝东征高丽就为坚城所阻,如今高丽援军大至,如其凭城与唐军相持,人数不占优势的唐军绝难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手。

为此唐太宗施展诱敌之计,派左卫大将军阿史那杜尔诈败诱敌,敌军主帅高延寿果然中计,率军追击至安市城东南八里处,依山而阵。殊不知这正是唐太宗为他选定的战场,唐太宗早已登高遍观山川形势,在附近山峦中埋伏下数路军马。决战之日李勣临敌布阵,高延寿自恃兵多见李勣出阵便倾巢来攻,太宗登高纵观全局。眼见各路伏兵就位,太宗一声令下,鼓角齐鸣,旌旗遍举,四处唐军都杀了出来。眼见中伏,高延寿大吃一惊,好在高丽军人多,高延寿连忙指挥部下分路拒敌,但这样一来高丽军的阵型就乱了。

影视剧中的张士贵

忽然,一声呼啸响彻山谷,循声望去,只见一将纵马沿山梁飞驰而下。此将身披亮银铠甲,外罩白色战袍光洁胜雪,马鞍桥上横挂双鞬,左鞬之中铁胎弓一张,右鞬之内雕翎箭一壶,手持一杆方天画戟,扬声呼啸冲阵而来。这一身装束,帅呆了!酷毙了!这么拉风还能是谁?只能是龙门骁将薛仁贵!薛仁贵一出场就成为了战场上最靓的仔,转眼之间他已经冲入高丽军阵之中,挥戟纵马左冲右突。猛将之压迫感如同罡风逼面而来,高丽军为其震慑慌忙闪躲,薛仁贵马踏之处如波开浪裂一般,躲得慢的皆化为戟下亡魂。

恰在此时,晴空之中响起霹雳,雷声与闪电就围绕着薛仁贵乱响乱劈,再看薛仁贵仿佛一个从天而降的杀神裹挟雷电而来,白袍到处一片血光。高丽人哪儿见过这样的场面,顿时心惊胆战纷纷夺路而逃,唐军趁势冲杀,高丽二十万大军顿时溃散。唐军随后追杀,薛仁贵杀得痛快,就挂起画戟取下弓矢左右开弓,弓弦响处皆有高丽军落马。

影视剧中的李道宗

薛仁贵亮眼的表现早已被高处观战的唐太宗看见,遣使驰问“先锋白衣者谁?”曰:“薛仁贵。”唐军将剩勇追穷寇,高延寿等逃无可逃,被唐军围困在一处山岗之上,不得已膝行谒军门乞降。太宗龙颜大悦,对着跪在面前的高延寿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至于摧坚决胜,故当不及老人,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高延寿等伏地不敢对。清点战果,此战斩杀高丽军两万余人,俘虏三万六千八百人,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其他器械不计多少。

战后唐太宗亲自召见了薛仁贵,看着眼前威风抖擞的骁将嗟叹不已,当即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纳入太宗的北门亲军,又赏赐给薛仁贵宝马和金帛。薛仁贵经此一战,一举鱼跃龙门,从一个平头小兵成了皇帝的亲随,往后那前途是大大滴!

薛仁贵,薛白袍

安市之战的效果很显著,周围多数高丽军都卷甲而逃,方圆数百里内再不见高丽军的影子。却偏偏这次进攻的主要目标安市城的城主是块硬骨头,扎在安市城死战不退,任李勣、李道宗等将百般攻打却难捍分毫。转眼时间来到九月,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太宗担心粮草难以供应,不得已下令班师,于是拔辽、盖二州户口渡辽而还,高丽人不敢追。太宗此战虽然没能达成攻灭高丽的战果,却也打出了唐军的威风。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对薛仁贵说道:“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皦将。”

随着亲征辽东的结束,太宗与薛仁贵为史书所记载的君臣际遇也至此终结,但是薛仁贵东征西讨的征战生涯却刚刚开始。薛仁贵在高宗朝又将有什么样的精彩表现呢?只闻那唐军中有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我们下次再聊。

0 阅读:1

词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