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之战河北:遗民泪尽胡尘里,大唐双璧不败而败!

词人说历史 2024-03-20 02:14:42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的转折点,喜爱唐朝的朋友每当提起它无不扼腕,文明之花在绽放得最灿烂时凋零,留下枫最红时秋将尽的叹息。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战火遍及河北、河南、河东、关中等广袤的土地。旷日持久波及范围又广的内战,使唐军精锐损失严重,大量的财富在大战中被消耗损毁,唐朝直接由一个龙精虎猛的青年变成一个形销骨立的老人。

酿成如此悲剧,既有反叛的东北边军战力强悍的客观原因,也有唐朝统治者缺乏战略眼光决策失误的主观问题。在叛乱发生的第二年,唐军就曾获得过一个提前终结叛乱的消息,却因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使前线将帅的努力功亏一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又是如何得而复失的呢?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战河北的故事。

渔阳鼓角动地来,盛唐的一场大梦就此幻灭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趁安禄山率领叛军主力南下河南之际,河北各郡县的有识之士纷纷举起义旗,重新归附朝廷。其中行动最为有力的当属常山太守颜杲卿,他诱杀叛军大将李钦凑,诱捕高邈、何千年,遣散了据守井陉口的叛军,为西北边军东进河北打开了道路。

可惜,距离河北最近的河东军中缺乏强力的统兵将帅,没能对颜杲卿的义举做出有力的回应。而叛军大将史思明则反应神速,率平卢军从范阳出击,八日到达常山,六日破城,颜杲卿一门三十余口被叛军所杀。为国尽忠之人,因掌权掌军者的无能而死,真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好在,此时的史思明也面临着兵力不足的问题,他的部下再加上蔡希德带来支援的人马也就两万来人,颜杲卿虽死,但由他所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身为救火队长的史思明,在攻克常山之后,不得不快马加鞭的赶往下一个反抗最烈之地——饶阳,因此没来得及对井陉口做出严密的防守部署,为李光弼展开河北大战留下了入口。

此时,唐军的另一支精锐朔方军已经在节度使郭子仪的率领下开进了山西,并且击败叛军大将高秀岩占领了大同。在郭子仪准备继续北上攻克云中的时候,他接到朝廷的命令,让他放弃云中调头南下夺回东都洛阳,并且选任一名良将,分兵出井陉平定河北。

宝剑锋从磨砺出,安史乱局给了李光弼名垂青史的机会

郭子仪随即向朝廷推荐了一人,此人正是后被称为“安史平乱,战功第一”的名将李光弼。李光弼是契丹人,史书中称其“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其父李楷洛在武后时期入朝,官至左羽林卫大将军,因此李光弼算是将门虎子。李光弼的军事才能非常出色,就像一捧沙中的一粒金疙瘩,早早的就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获得了多位唐军将帅的青睐。李光弼曾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麾下任赤水军使,王忠嗣对他尤为赏识,更对人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李光弼也未辜负其厚望,在对吐蕃和吐谷浑的作战中屡立战功。

后来安禄山在朝中得宠,他哥哥安思顺担任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爱慕李光弼的才华,就表奏朝廷,把李光弼调到朔方军中担任节度副使,实际执掌朔方军务。后来,安思顺又想把女儿嫁给李光弼。李光弼虽是一员武将,却也有一些政治嗅觉,他看出安氏兄弟不太本分,心想我当你是哥,你却想当我爸,万一日后有个差池,兄弟有的跑,女婿跑不了,于是称病辞职而去。

哥舒翰曾和李光弼同在王忠嗣军中为将,又一向和安氏兄弟不对付,此时上表朝廷把李光弼保回长安,也算是把李光弼从窘境之中拉了出来。

安禄山谋划反叛之初,高邈又建议安禄山把李光弼拉拢过来,安禄山当时春风得意,没把李光弼当回事儿。等到李光弼受郭子仪保举,领兵出河北,安禄山这才后悔,只是为时已晚。只能安慰自己说:“史思明应该可以和李光弼匹敌吧!”。可能真有天意,自此之后,李光弼和史思明成了宿命中的对手,主打了安史之乱中最为精彩的几次战役,而李光弼也总能压史思明一头。

凶狠狡诈的叛军大将史思明,仿佛是李光弼宿命中的对手,为遭受他的毒打而生

英雄最怕无用武之处,像李光弼这样有真本事的人更不甘心被埋没,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战场才是他该去的地方。这次得郭子仪举荐,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当即走马上任。郭子仪也算大气,拨出一万朔方军交于李光弼,在太原的河东军本部却被王承业把持,李光弼一再征召,这才算调来了三千弓弩手。李光弼艺高人胆大,就带着这一万三千人出井陉,进入了叛军的老巢河北。

李光弼出井陉的第一站就是常山,经过了之前的常山攻城战,常山军民算是和叛军结下了血海深仇,等李光弼一到,常山城中的三千团练兵当即杀胡兵开城门迎接。李光弼兵不血刃占领了常山,但作为一名沙场宿将,他深知河北之战绝不会如此一马平川,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他所率兵力不多,又长途行军至此已是颇为疲惫,于是他决定先巩固城防将息士马,先在常山站稳脚跟,再图进取。

此时,河北叛军主将史思明正在围攻饶阳,听到常山失陷的消息,迅速撤围回师常山。史思明虽然把李光弼定为首要的作战目标,但是也没真的看得起李光弼这万把人。其麾下尽是被他纵容惯了的骄兵悍将,史思明军令一下,骑兵部队立即狂飙突进卷向常山。一则古代军中骑兵的地位要比步兵高一些,二则围困饶阳这些日子骑兵不得用武之地,把这些嗷嗷叫的胡兵骑士憋坏了,于是他们进军迅速把步兵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饶阳距常山有二百多里,李光弼占领常山的第二天天还没亮,史思明的前锋已经到了城下,又过了一会儿史思明也到了,合计有骑兵两万多人。叛军骑兵的进军速度可以说是其疾如风了,却不想Duang的一头撞在了李光弼的不动如山上。按照叛军以往的经验,唐军进城才一天,各种防御措施都来不及完善,他们只要一边呼哨跑马一边射箭冲锋,城上的唐军就双手打颤、腿肚子转筋了,再派些猛人一爬城,这城就唾手可得了。

安史之乱爆发以来,范阳铁骑突驰,碾过了半个中国

可这次打常山却出乎了叛军的预料,任你跑马放箭,城上的守军号令分明岿然不动。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以前叛军打的什么对手,不是团练兵就是临时拉的壮丁,这些人根本没有作战经验,让他们跟久经战阵的叛军作战,根本没那个能力,当然容易被吓唬住。而这次常山的守军是李光弼带来的朔方军,也是唐朝的边军精锐,更何况统帅是以军令严明著称的李光弼,你再使瞎咋呼那一套肯定就不管用了。

叛军在城下一顿折腾,唐军就在城上睁着眼看,最后唐军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冲着城下喊:“嘿!嘛呢?到底打不打?你上来啊!”。这一喊,弄的叛军也挺尴尬,听着唐军在城上的嬉笑怒骂气的脸红脖子粗,最后憋出来一句“你下来啊!”。古代军中骑兵金贵,攻城这种脏活累活都是步兵干的,眼见常山城防稳固,史思明还真不敢派骑兵去爬城,于是下令派几股游骑压制常山各门,阻止唐军出城,等步兵到达后再行攻城。

史思明不敢上,李光弼可敢下,他见敌军游骑压制各门,就调五千步卒在东门内列阵,又调五百弩手上城。只听闻城头上一阵角鼓之声,常山东门吱扭扭缓缓开启,叛军游骑一看城门开了就要往城里冲,可还没到跟前城头上就一阵箭雨倾泻下来,冲在前面的骑士顿时人仰马翻。叛军不得不向后退,随即就看唐军一队队的开了出来。当先的又是一千弩手,李光弼把这些弩手分为四队,四队人轮番放箭,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火力压制,逼得叛军连连后退。

高科技兵种太原弩手,在常山之战中成功压制了史思明的轻锐胡骑

史思明见唐军进退有度,心想也别顶着弓弩围城了,唐军既然想出来,我就放他们出来大战一场吧,我这两万精骑还怕他野战不成。就这样叛军收兵后撤,唐军出城,两军夹滹沱河一南一北各自列阵。叛军骑兵阵刀光摄目,唐军步兵阵长枪如林,两阵对圆,唐军中就有士兵对着叛军大喊:“我下来了!你能咋地?”。

这可把史思明气坏了,心想俺老史在道上混这么多年了,何曾受过这样的窝囊气,真乃叔能忍婶儿也忍不了。当即命令骁骑冲锋破阵,可是李光弼既然敢出城能让你随便把阵打破么?唐军依然岿然不动,一柄柄锋利的长矛闪着寒光迎向叛军冲锋的方向,叛军冲到近前先要经过箭雨的洗礼,马上又面对枪林的阻拦,几波冲锋都没有取得进展,反而自己的人马折损了不少。

史思明一见破阵不成,感叹一声婶儿忍不了叔儿还得忍啊!又叫停了进攻,让士兵暂时休息,继续等待步兵到来。可是他等了又等,等到的却是步兵全军覆没的消息。

原来叛军步兵与骑兵一样求战心切,但是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赶了一百七十里,到了九门城南的逢壁,叛军由此度过滹沱河已经十分疲惫。此时时间已是正午,领兵将官只得下令士兵们休息造饭,待吃过午饭后再继续前进。得到命令的士兵除了负责埋锅造饭的之外,其他都东倒西歪的呼呼大睡起来。

长枪方阵,历来也是骑兵冲锋的一大克星

却不知早有当地的百姓把叛军步兵在逢壁休息的情况报告了李光弼,李光弼判断逢壁的叛军就是史思明正在等待的援军,当即派遣骑兵、步兵各两千人,偃旗息鼓偷偷出城,随后沿着滹沱河岸向逢壁潜行。史思明见唐军只是一味的防守,也麻痹大意了,竟让这四千唐军在眼皮底下溜了出去。

当唐军赶到逢壁,这里的叛军刚刚做好饭准备开吃,忽听一阵隆隆的战鼓声,大队的唐军沿着滹沱河谷冲杀了出来,这突然袭击令这伙叛军措手不及,以往都是他们砍人,这下尝到了被人砍的滋味。叛军步兵要么疲惫不堪要么睡意颟顸,战斗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很快这伙叛军即被全歼。步兵的覆灭让史思明不得不暂时放弃攻占常山的念头,他率剩余的骑兵部队退守九门。

这是李光弼和史思明的首次交手,虽未发生大规模的兵团对战,但是李光弼以静制动,让史思明处处受蹩,最终逼退了史思明优势兵力的进攻。这次胜利又对常山郡内的民心产生了影响,常山九县有七县在此战后依附了唐军,还被叛军占领的只有九门和藁城。石邑是距离井陉口最近的县城,又是唐军粮草的中转站,李光弼派裨将张奉璋率五百人戍卫,其余各县分别派出三百士兵联合当地的团练兵据守。

随着地盘的扩大,李光弼手中兵力不足的弱点越发的暴露出来,李光弼无力进攻,史思明也拿他束手无策,两人就这样相持了起来。

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出色的机动性,而骚扰敌军粮道更是骑兵的拿手好戏

史思明凭借优势兵力截断了常山的粮道,使李光弼军中的草料匮乏,只能给战马吃草席。李光弼见招拆招,派出五百辆车去石邑运粮草,赶车的人全部披上铠甲,又派了一千名弩手护卫,运粮队结成方阵而行,叛军几次上来抢夺都被唐军的方阵击退,这才算运回了一批粮草解了常山的燃眉之急。

史思明又派大将蔡希德攻打石邑,张奉璋率军拼死抵抗才堪堪守住,不过常山的局面已经愈发的艰危了。李光弼深知仅凭自己手中的兵力不知还能抵挡得住史思明的几次进攻,强行撑持的话身死军灭事小,丧失了进军河北直捣贼巢的机会才是最为可惜的,为此李光弼遣使告急于郭子仪。

郭子仪接报之后仔细衡量了当前的形势,也认为进军河北的意义远高于收复洛阳,于是率朔方军全师出井陉支援李光弼。

756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抵达常山,郭、李二人会师后兵力顿时雄厚起来,计有蕃、汉步骑十余万人,自叛乱爆发以来,唐军首次在一个地区内对叛军形成了战力优势。

郭、李二将会师河北,形成了战乱早期最强大的一支唐军部队

郭、李二人也不给史思明调兵遣将的机会,趁机对九门发动了攻击,史思明嚣张跋扈惯了,再加上其手下骑兵居多,见唐军来攻,即选择出城与唐军野战。两军会战于九门城南,唐军携扫荡山西之余威,叛军则憋了一口求战不得的窝囊气,战斗伊始就是拳拳到肉的对攻。

只是面对同为唐军精锐的朔方军主力,史思明麾下的叛军再也无法像以往那样一个冲锋就将唐军冲散了。叛军骁将李立节见两军相持不下,亲自出马陷阵,李立节身披重甲,所率的部队也是铁骑,像一记重锤砸向了唐军。李立节在战场上的表现太过拉风,惹怒了唐军阵中的一员骁将,此人便是朔方军中郎将浑瑊,出身于铁勒部的浑瑊箭术高超,当即张弓搭箭将李立节射杀于阵中。

骁将的阵亡严重打击了叛军的士气,引发了叛军的溃败,史思明不得已收集残兵败将退往赵郡,另一员大将蔡希德则逃往巨鹿。

不久之后,史思明又从赵郡移师博陵,当他率领着残兵败将赶到博陵,才知道此城已经投靠了官军。史思明窝着的一肚子火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地方,我奈何不了郭子仪、李光弼,还奈何不了老百姓?当即挥军攻城,博陵城很快沦陷,史思明放纵手下大肆掳掠一番,又将博陵郡的官员尽数斩杀。史思明的暴行更加激发了河北百姓的反抗情绪,各地百姓纷纷屯结起来抵抗叛军,人数少的有数千人,多的能达到两万人。

猛将阵亡,对于军队士气的影响极大

与此同时,李光弼率军继续攻打赵郡,这里只有一些史思明留下的余部驻守,唐军攻打了一天,守城的叛军开城投降。由于河北是叛军的老巢,一些唐军士兵开始将河北百姓另眼看待,不再把他们当做大唐子民,不再把他们当做供养自己的父母兄弟,而把这些老百姓看做是从逆附叛的刁民贼子。因此在唐军攻克赵郡之后发生了多起士卒劫掠百姓的事情,可见在思想禁锢,几无法治可言的时代中民生之多艰。

当这些士兵背着抢掠而来的金银细软,吹嘘着自己不菲的收获,三五成群的准备进城之时,他们忽然发现似乎哪里不对。守城门的兄弟没有像往常一样熟络的打招呼,只是默不作声的注视着自己。日暮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城头上,留下一片耀眼的金黄,在那片金色里斜靠着一个身披甲胄的高大身影,仿若天神一般。五月的风本该轻柔舒适,此时却吹得城头上的军旗呼呼作响,军旗上是一个斗大的“李”字,士兵们好像知道这城上的人是谁了。

此人正是这支大军的统帅之一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他听闻有唐军士兵掳掠百姓的事情后对此深恶痛绝,因此特地守在城门整肃军纪。他在城上看见士兵归来,就挥动手中的马鞭往旁边一指,士兵们顺着指向望去,只见那里已经堆了一小堆抢掠来的财货。有的士兵会意到李将军的意思,赶紧灰溜溜的过去卸下财货,其他士兵也有样学样,等到所有人都卸了货,李光弼又挥动马鞭示意他们回营。

李光弼之所以为名将,不仅能打,更懂得家国大义

就这样李光弼一直守到城门关闭,士兵劫掠所得没有一件被带回军营,最终又在他的安排下被送还百姓的手中。李光弼治军素来以杀伐果断军纪严明著称,此时正值用人之际,李光弼未杀一人也未罚一人,但那天每一个在城门前卸下财货的人都感到后颈发凉冷汗直流,此后只要还在李光弼麾下再也不敢行掳掠百姓之事了。而李光弼此举也为唐军赢得了河北百姓的支持,此后郭李大军每到一处,必有当地百姓自发结成的民军前来效力,远道而来的朔方军反客为主,如同在主场作战一般。

郭子仪进入赵郡后,将投降的四千叛军全部释放,只将安禄山任命的太守郭献璆斩杀。随后李光弼率军围攻博陵,连吃几次败仗的史思明这下学聪明了,不再跟唐军硬碰硬,自己率主力守城,同时派游骑四处骚扰唐军的粮道。李光弼围城十日未得破城之法,军中粮草已然告急。郭李二人商议之后决定,李光弼率一支精兵移师博陵郡东的恒阳军就食,负责监视史思明部,郭子仪则率大军主力回师常山,保障李光弼粮道的安全。

史思明探知了唐军的部署调动,认为郭子仪大军回撤,是袭破唐军的好机会。就集结了马步军数万人,让过了恒阳的李光弼,尾随郭子仪大军而来,准备看准时机咬唐军一口。郭子仪一见史思明的部署心中暗笑,“无知的叛贼,看我大军分兵就认为我郭子仪是软柿子,想来捏上一捏,这次郭某定要让你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睛。”

幽州突骑,凉州大马,中国骑兵之精,安史之乱中他们又以范阳军、朔方军的身份交手

叛军觉得郭子仪弱,郭子仪偏要示之以强,他精选军中最骁勇的五百骑兵,每日大军主力缓缓西行,却派这支骑兵截住叛军轮番挑战。每当叛军亮出精锐要和唐军厮杀的时候,这支唐军骑兵定然转身就走,当史思明重整队列要继续尾追郭子仪的时候,这支唐军就又冲上来咬叛军一口。好不容易抓住唐军撤晚了的机会厮杀一番,史思明的久败之师面对朔方军精锐,也讨不得半点便宜。

能为大将者,必有坚韧的意志,史思明作为叛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之一,当然不缺与唐军鏖战的毅力。憋了一肚子火的史思明严令手下,坚持!坚持!再坚持!他等待着机会,却在不知不觉间耗尽了叛军最后的一点儿精气神。史思明尾随了唐军三天,始终没有逮到他渴望的机会,叛军疲惫已极,实在无力再战,只得下令撤军。

却不知,这一切尽在郭子仪的计算之内,他早已安顿好了军中的亲属辎重,暗中调遣战兵回头。等叛军一撤退,唐军这边全军压上,大破史思明于沙河,叛军又吃了个大亏。

唐军虽然取胜,战场形势却又发生了变化,粟特人安禄山终究是做生意的出身,在他心中皇图霸业过于虚无缥缈,远不如金银财宝来得实在。因此他在占领东都洛阳后赶紧在756年的正月在洛阳称帝登基,生怕过了这个村儿再没这个店儿。即便如此他还不放心,范阳是他的大本营,只有那里才是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于是他又张罗起货郎的活计,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来送货!把在战争中掠夺的财宝,一批一批的运往范阳。

安禄山作为最大的军头,其巨额财富很大程度是依靠贸易积累的,这也是他敢于反叛的底气

此时,史思明接连战败,范阳老家不稳,这算是冲了安禄山的肺管子。他不顾手头已然不大富裕的兵力,抽调前线精锐回援洛阳,恰好在九门战败的大将蔡希德退到洛阳,安禄山二话不说,又拨出了步骑两万人让蔡希德再度北上。同时又命令驻守范阳的大将牛廷玠征发范阳各郡的士兵一万多人支援史思明,这下史思明麾下又聚集了大军五万多人,史思明一败再败,手中的兵力却越来越强大。现在不仅数量上来了,质量也没得说,安禄山最精锐的曳落河、同罗骑也拨给了他一万多人,史思明甚至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强大过。

面对更加强大的对手,郭子仪、李光弼也放弃原先分兵的计划,郭子仪调头前往恒阳和李光弼会合。史思明的气焰嚣张,尾随郭子仪而至,郭子仪则扎下深沟高垒以待之,两军又在恒阳城下展开了鏖战。战前郭子仪为鼓舞士气说道:“彼恃加兵,轻视于我,轻视我则战心不固,战心不固则必败!”言罢率军出战。

两阵对圆,双方都是精锐,谁也不惯着谁,是你看我也扎眼!我看你也来气!一交上手更是玩了命招呼,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相持不下的白热化。一旦进入相持的苦战,考验的就是两军的意志力了。首先是唐军的阵脚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历来宽厚的郭子仪传下令来,将阵脚松动处的领军将领斩杀。郭子仪的雷霆手段勒住了唐军懈怠的情绪,余下的只剩殊死搏杀,这下轮到叛军扛不住了。唐军遂破之,斩首两千级,俘五百人,获马亦如之。

曳落河、同罗骑,安禄山苦心培养的精锐在嘉山之战中损失惨重

唐军初阵获胜,叛军元气却未大伤,此后郭子仪便稳坐钓鱼台,以静制动。叛军来攻唐军就凭垒据守,叛军撤退唐军又派出精锐尾随追击,赶上周六日叛军想休息两天,郭子仪又把最拉风的部队派到叛军的营外耀武扬威。白天折腾完了还不算,到了晚上唐军刀斧手又出动了,到叛军营外砍栅栏。其实唐军也没想真把栅栏砍破冲进去,单纯的为了恶心人,读者朋友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到了晚上你脱衣服上炕了,突然听见有人嘎吱嘎吱的挠你家门,等你抄家伙出去想削他,人家早一溜烟的跑了,等你再躺下嘎吱嘎吱的声音又开始响,如此反反复复,其恶心程度可想而知。

在唐军如此的折腾下,叛军的睡眠质量急剧下降,军中出现了急躁和沮丧的情绪,任史思明再怎么许下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画大饼也不管用了。叛军的营垒不再严整,刀枪也显得暗淡,郭子仪、李光弼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商量着发动最后的决战。

郭子仪说:“敌人现在已疲惫不堪,咱们可以出战了!”

李光弼说:“走!”

叛军侦骑则向史思明报告说:“大帅,唐军又来进攻了!这次来了好多人马,像是玩真的!”

史思明抬起低垂的头颅,双眼中满是疲惫和怒火,说:“干!”

史思明也是能人,但是在面对郭、李二人时,确实拳打棉花无处着力

公元756年五月二十九,郭子仪、李光弼带领着朔方军与史思明率领的叛军精锐会战于嘉山,这算是安史之乱爆发以来第一次主力对主力、王牌对王牌的大战。之前的史思明部虽然嚣张悍勇,但也仅算是一支偏师,现在他的手下则大部是安禄山派来的主力精锐。唐军的朔方军更不必说,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最能打的部队。

不过,几天的对峙下来,此时两军的状态是天壤之别,唐军接连打了胜仗又养精蓄锐已久,劲头正足,叛军未尝一胜觉还睡不好,疲惫不堪。朔方军的骁将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人摩拳擦掌了许久,终于等到了决战时刻,纷纷披挂上阵带头对叛军发起了凶猛的冲击,叛军勉强招架了几下就撑不住了。

嘉山之战,叛军遭遇了起兵以来的第一次惨痛失败,在朔方军凶猛的突击凌厉的追杀之下,四万人被杀,万余人被俘,安禄山派往河北的精锐全军覆没。史思明终究是没能出了心中的这口恶气,再次被打的鼻青脸肿,激烈的战斗中他挨了一闷棍跌下马来,帽子也掉了,鞋也丢了。史思明的坚韧不拔再次体现,不得不说丫真是个狠人,东躲西藏的撑到了傍晚,趁着天黑,拄着半截枪一瘸一拐的回到了营地,然后带着仅剩的残兵逃回博陵。

史思明在嘉山的失利,几乎将安禄山的心态打崩

嘉山之战后叛军洛阳和范阳两大据点的交通被唐军切断,安禄山再也不能愉快的推着小车送货了,现在就是想送个信都得派最精干的骑士骑着最快的马偷偷的传递,还常常不小心被唐军抓住。很多家小在范阳的将士,由于太长时间得不到家里的消息,天天琢磨家里人咋样了,弄得军心动摇。

安禄山也是又烦又怕,把之前撺掇他叛乱的谋士高尚和严庄招来一顿臭骂:“我说我不反,你俩非让我反,说造反好!造反好!造反老妹儿随便找!造反之后没烦恼!现在呢?老本快亏没个屁的了!你说你俩还有什么脸见我?”

高尚说:“不是您叫我俩来的么?”

严庄说:“要不我俩走?”

安禄山说:“滚蛋!”

此时安禄山的处境就如此这次谈话一样,相当尴尬,他甚至动了放弃洛阳全师固守范阳的心思。而唐军的战争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大好。郭、李二将挟战胜之余威,满怀雄心的上表朝廷,请朝廷谨守潼关,静待朔方军直捣范阳,覆贼巢穴。如果真如二人所言,安史之乱的进程必定大大的缩短,大唐也不会经此一乱就元气大伤,演变成后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崔乾佑在灵宝全歼潼关大军,扼杀了唐军反扑的势头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正在郭、李二将厉兵秣马准备直捣范阳之时,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传来!哥舒翰在搅屎棍杨国忠的逼迫下率潼关大军出战,在灵宝遭到叛军全歼,潼关失守。玄宗逃离长安入蜀避难,太子李亨奔灵武主持平叛大局。由于唐军主力新败,太子仓皇赶到灵武,其幕府兵微将寡势单力孤,为稳住大局,便急召郭、李二将班师。

不久后长安陷落,叛军气焰为之一振,深入河北的朔方军也势成孤军,直接攻击范阳的成功率大大的降低。相反,驻节灵武的太子幕府此时已是大唐军心民心所在,一旦为叛军击破,极有可能造成全国战局的崩溃。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郭、李二将再三权衡,不得不忍痛放弃一击致敌的机会,率朔方军主力回援,为太子张势。

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次班师的具体情形,但我们也不难想象,此次班师和数百年后抗金大帅岳飞的朱仙镇班师有诸多相似之处。当王师出井陉进河北之时,当地百姓结义兵、运粮草以为声援,如今唐军不败而退,叛军得以卷土重来,当地百姓必将遭到血腥的清算。拦路痛哭,揽辔诀别,想必都有发生,可惜如此情势下难阻唐军班师的脚步。

河北百姓的忠义,终是没能换回他们期望的结果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只不过当时没有人能想到,郭、李此次班师之后,大唐的天子再也没能重新统治这片土地。或许是叛军的清算过于彻底,亦或是唐军的离去伤透了河北百姓的心,此后他们甘心事贼,在安史之乱被镇压之后,又成为了河朔三镇游离于唐庭统治之外的民意基础。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掌权者的把戏,终极还是以牺牲百姓平静的生活为代价买了单。

0 阅读:1

词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