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前3集告诉我:什么才是孩子最好的才华

布衣悦读 2022-12-07 14:14:45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几乎可以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这也是一个迷惘的时代,物质繁盛,知识信息泛滥,好与坏之间没有一个恒定的界定,我们不知道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就连教育理念也是林林总总,无法因人制宜地选择性施行,时代让我们欣喜,时代让我们困惑,时代让我们疲于奔命却深感无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做好自己,给我们的下一代正向的影响,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01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从南四环到市区,七点多挤上地铁,早上乘地铁的大多是青年人,本应朝气蓬勃,说说笑笑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可放眼望去,一片低头的沉默景象,手机像一杆杆鸦片烟管儿,让这个城市最有英气的青年人的灵魂吸附在了巴掌大的屏幕上。我们低头看着手机上地铁、下地铁,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地铁口的电梯不得不提示我们:乘坐电梯,请扶好抓牢,不要扣手机。

我们革新着科技,科技却让我们变成了僵尸青年。

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小沙坑,每天傍晚,小孩子们都在沙坑里玩耍,沙坑旁边却站满了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几乎一刻都不敢分心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爸爸还好,会坐在远一点的地方扣手机。我是诸多爸爸中的一个,我们的目的就是看着孩子不要有危险,不要和其他的孩子打起来了,其实就是担心孩子受欺负,孩子已经成了我们背上的一个沉重的壳儿。

我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有出息,所以我们现在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规避所有的坑。我们认为他现在避开一个又一个生活的坑,将来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放出耀眼的光芒。作为父母,我们希望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在这个愿望的驱使下,我们竭尽全力为他们编织了一只没有出口的茧。

我是一个僵尸青年,也是一个年轻的爸爸,像天下爸妈一样,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妻子就告诉我,将来要给孩子报一个舞蹈班、音乐班等等,要让孩子有才华,不能像我们一样,我虽然不认同她的观点,但也没有过多的辩驳,毕竟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才华,能唱歌、能跳舞不是这个社会公认的才华吗?

直到前几天偶然看了几集《觉醒年代》,我想它多多少少对我有一点启发,让我思悟到了什么才是孩子最好的才华。

02

旧时代的新人和新时代的旧人

西方列强们凭借坚船利炮侵我国土、损我权益,封建制度瓦解,共和思想广泛传播,袁世凯却倒行逆施,无视潮流而称帝。接受新思潮的知识分子们,在强烈爱国心和民族危机感的趋势下,积极探索救国道路。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校园里,当中国留学生看到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时,那种悲愤是我们现在青年很难体会到的,他们认为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他们会为了救国而辩论、演讲、游行示威,作为一个学生,这确实难能可贵。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一个高台他们就会站上去,慷慨激昂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陈独秀如此,李大钊如此,周恩来如此……这些人是旧时代里的新人,是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是爱国与救国的一代人,是时代的符号和民族的脊梁。

陈独秀奔走半生,深思深悟,认为中国的问题不是政府和制度的问题。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走的还是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的老路,并不能救中国,中国的问题是思想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要救中国,就要造就一代新人,只有中国青年的思想革新了,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基于强大的民族责任感,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把科学和民主引进来,让德先生和赛先生走进青年的思想里生根发芽,远在日本求学的李大钊深受青年杂志的影响,毅然放弃学业,投身到改革青年思想的革命里,南陈北李,遥相呼应,以文说理,启迪民智。

他们是一代新人,又造就着一代新人。

时至今日,北京的一个出租车司机听到清华大学的学生的理想是在北京买一套房时,感慨良久,清华大学乃国之重器,清华学子乃国之栋梁,如果连他们的理想都只是买一套方,在一个城市里安定下来,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又在哪儿,国运堪忧!时代是崭新的,是发展的,但我们的青年却成了新时代里的旧人。我们想让孩子跟得上这个时代,成为有用的人,那么我们自己总应该首先成为一个新时代里的新人吧。如果我们的理想就是找个好工作,多拿工资,小富即安,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又将会何去何从?

03

吃苦是独立的开端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完全可以依靠陈独秀的声望衣食无忧,并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陈延年和陈乔年却在十几岁的时候在码头上扛大包,干最苦最累的活儿,一天下来也挣不了几个子儿,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自我的提升,而是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清晰的道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活的独立,走勤工俭学的道路。所有的这一切陈独秀都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去干涉他们的选择,他认为生逢乱世就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必须通过底层的劳动来磨炼他们的意志,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被父母呵护地无微不至。

十几岁的大男孩在码头上扛大包,什么危险的人和事儿都可能遇到,但陈独秀规避孩子可能遇到的风险,因为生而为人,必须经历应有的磨炼,而我们现在的父母却完全是另一种形态,孩子出去一天就担心的要死,仿佛这个社会都是坏人、坏思想、危险因子,一不留神孩子就处于危险境地了,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企图关注孩子的每一件事,一直到他结婚生子,我们还要付出一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关心和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青年独立的年龄正在无底线地往后推移,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已,直到变成了巨婴还要自欺欺人的说:人生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大器晚成。

我认为,能吃苦、肯吃苦,孩子才能有担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觉醒年代》是一部好剧,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从前三集里,我看到说话很重要,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演讲高手;礼节很重要,这些文人志士们见面都会脱帽致敬,对于对方的问候,无论地位如何悬殊、关系如何僵硬,都要回礼;写文章也很重要,文章传播的是思想,李大钊一篇《青春》激励着无数的青年人……《觉醒年代》从各个方面还原了那个乱世里最好的一面。那些文士们,虽然没有抚琴、高歌、狂舞、作画,但是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却难掩其才华。即便他们静静地坐着、站着、沉思着,也依旧英气逼人、才华满溢。

面对这些仁人君子的画面,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孩子最好的才华。我认为对于孩子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胜过诸多我们日常所谓的才华:

一、说好中国话。言为心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能够好好说话,又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最基本的才华。

二、写好中国字。字如其人,见字如面,中国汉字是最美的,诸多国家都在学习,尤其是日本,对中国汉字崇拜到了极致,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手机电脑打字,能写一首好字的人少之又少。感受中国汉字之美,可以静心,可以深思,可以传承更深更远的文化。

三、做好中国文。韩愈说文章是“千秋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是个人观点的表达和内心块垒的倾诉,也是最能感染人、影响人、升华人的力量,能写出好的文章就一定能洞察出生活中的美好。

四、讲礼仪、重情义。礼义廉耻是人格操守的准则,论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礼仪到了,情义慢慢也就有了,现在的孩子身边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着,吃一顿饭要几个人去千方百计地喂,稍长一点,也要把饭端到跟前,不喜欢就懒得动筷子,礼仪无存,情义也是单向的,离开家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

五、肯吃苦,有担当。有一篇报道提到,95后大学生毕业后平均三个月换一次工作,为什么?无非是吃不了苦,没有基本的责任意识,总感觉工作不适合自己,其实是自己享福太久了,突然干点活就受不了。我经常告诉新来的同事,不要轻易说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也有可能是你不适合工作,总不能一辈子上学吧,你感觉舒服的时候是因为有人在承受着生活中的艰辛。

六、致学问,图自强。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学越多,随便找一个科目的小小的分支都要终其一生去探索,但是我们自身的学问和品格却没有因此而提升,有人说,民国之后无大师,像蔡元培、胡适、鲁迅、梁启超、陈寅恪这一类学贯古今与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几乎绝迹了,根本原因也许是很多人已经不把学问当学问来对待,而是当做了进身之本,更没有把自身所学和国家时代联系在一起,诚如罗永浩所说,我们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头脑,都在思考让人如何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未来的孩子求学,应该回归到做学问上来,有使命感和自豪感,能进取也能包容。

不管这个社会对未来孩子的才华如何定性,我认为以上六点才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才华,我是一个平凡人,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做一个平凡的人,说好话、写好字、做好文,讲点礼仪、有点担当、做点学问。

时代喧嚣,静心以处。未来可期,无须去迎。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