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依托贾府势力,不上两个月,便被朝廷重新启用,不想刚到金陵,便遇到了一件棘手官司。贾政的外甥薛蟠与当地的一个小乡绅冯渊争买一女子,薛蟠放纵家奴打死了冯渊。
人命关天,薛蟠却毫不在意,直接带着母亲家人上京了,贾雨村初来乍到,本想公事公办,结果被一门子使眼色拦阻。
退入私室,才知道门子是自己曾寄居葫芦庙时相识的一个小沙弥,算得上故人相遇,更可骇的是雨村通过门子得知,这薛蟠乃是四大家族之人,贾史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本是清清楚楚的案子,现在却没法直接了断了,牵涉到贾府等势力,雨村踌躇起来。
门子提出了一系列可实施性操作,贾雨村照单全收,虽扭曲事实,倒也顺利地把案子了解了,对于雨村来说,化解了一次官场危机,但对于门子来说,迎来了人生的厄运。
处理完案子后,雨村便干净利索地处理了门子:找个理由,远远地充发了他。
为什么门子殚精竭虑地为上司出谋献策,结果下场却比消极怠工更悲惨?我想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作为一个下属,你知道领导的过往,又显得比领导高明,那你下场一般会很惨,尤其是遇到贾雨村这样的上司。
贾雨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回说,“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家族没落很正常,但剩下一个人,还能有一个宏伟的志向“再整基业”,确实难能可贵。贾雨村是一个有志向、有雄心的人。宁可沿途卖字为生、寄居庙宇,也要通过唯一的途径振兴家族。
当甄士隐了解贾雨村的才华、抱负和窘境的时候,立刻慷慨援助,给予“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面对资助,贾雨村的反应也很平静: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后面的情景更可怕,雨村和甄士隐两人喝酒到三更,五更竟然就上京了,没有面辞恩人,迫不及待地走了。
这种态度至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恩不言谢,一种是感觉自己有优秀,别人帮助你是在舔你,是在投资,当今社会这种人也不在少数。我认为贾雨村应该属于后者,因为后面还有一个细节:
两人喝酒到三更,甄士隐建议选一个黄道吉日买舟北上,可是贾雨村五更天就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上天通过甄士隐给了自己,便迫不及待的走了。
贾雨村是个自负而缺少感恩之心的人。
所以贾雨村这种人是有抱负、有志向、有才学,但不懂得感恩,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奸诈混到了朝廷重臣大司马,是一个枭雄型的人物。
回过头来我们想一下,如果没有门子的全方位献言献策,贾雨村能不能处理好薛蟠打死人命的案子?我想,应该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有整个过程会有几次调整。
贾雨村充发门子,说的是怕门子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我想原因不只这一点,应该是整个乱判胡案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都让雨村感觉不爽。
第一,门子告诉贾雨村护官符,且说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我想这一点必要性不大,虽然是为上司考虑,也暴露了自己的油滑,贾雨村被人参倒却能全身而退,到了贾府很快就东山再起,钻营和处理关系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有一个细节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贾雨村在看护官符的时候,忽然王老爷来拜,“雨村忙具衣冠出去迎接”,从重视度和礼数上看,贾雨村是明白地方势力的能量的,没有提醒也会很快理出一个头绪的,或者出任之前已经打听过了。
而金陵城这个能让地方官贾雨村慌忙迎接的王老爷,极有可能就是“贾史王薛”中王府的人。
第二,把案情的始末缘由一一向贾雨村剖析明白,这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领导一般愿意了解下情,不会有很大的反感和忌讳。
第三,门子点出雨村此次补升是靠贾府之力,这就不是反感的事儿,这会引起上司的警觉,我还没有上任,下属已经把我调查清楚了,这还了得,所以很多空降领导总喜欢,用一些听话的,打击一些聪明的,维持一些憨憨笨笨的。
第四,点出了英莲、甄士隐和雨村的关系,再次暴露了自己知道的很多,对上司了解很全面,这就没法留了。况且贾雨村认为自己是天赐才华,理所应当被人帮助,这种人最不愿意世人说自己被人帮助过,而门子却直接把甄士隐定性为雨村的恩人,实属大谬。
第五,最后门子在陈述完事情经过后,替雨村做了决定,决定一定是领导自己做的,我们一般是建议。
对于门子而言,本来是想通过薛蟠案子作为进身之机,结果却把自己搭了进去,不得不让我们有所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职员,我们在新的职场或者新的领导面前,留心观察、勤勤恳恳的工作应该是第一要务。处处表现的比领导高明,那一定是自己傻,一入职就感觉公司有一大堆问题,一定是自己蠢。
记得网传过一个故事,说一名北大毕业生刚一进华为,就洋洋洒洒写了两万字的建议书,任正非批示,如果有病建议就医,如果无病建议辞退。有时候我们感觉公司有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搞不定这些问题。
门子认为贾雨村搞不定薛蟠的问题,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只是节省了贾雨村断案的时间,案子已结束,雨村弹指一挥,便搞定了门子,低估领导的智商和情商,往往是员工的致命伤。
如果遇到贾雨村这种没有感恩之心,不择手段上位的领导,那就更危险了。
北大研究生做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