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是李森教授的一部文学批评随笔集,本书的文稿来源于作者所讲授的一门“文学批评与写作”的课程。
在书中,李森教授以非常专业化,同时又非常私人化的方式论及了欧洲和美洲20世纪部分文学大师及其经典作品。
书中谈论的作家既有乔伊斯、马尔克斯、卡夫卡、伍尔夫以及高尔基等著名作家,也有马塞尔·埃梅这样相对小众的作家,最后一部分还包括一些对现代诗人及其作品的论述。
与其将《荒诞的游戏》看做是一部文学评论,不如将之视为文学随笔。因为在这本书里,李森教授更多地在表达自我的理论与观点,而不是批评作家。
在论及理论家罗兰·巴特的一篇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批评与作品之间有一个永远只能望而却步的陌生地带,正因为这个陌生地带的存在,批评与写作才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它们都是写作,有时它们是一体,但却各自创造自己无限的可能。
这一观点正是《荒诞的游戏》所秉持的批评理念,书中的观点不仅是与某位作家或作品一体而生,同时也独立地创造着自身的可能性。
书名叫做“荒诞的游戏”,我们首先有必要理解游戏在这里究竟意味着什么。

博尔赫斯有一篇名为《文学只不过是游戏》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正是博尔赫斯想要说明的论题,本书作者无疑赞同博尔赫斯的这一论断。
李森教授在《荒诞的游戏》中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作家不知道文学的本质是游戏,那么,他就无法面对现实。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作家来说尤为重要。在20世纪以前,在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时代,作家们认为文学是可以呈现现实的;然而20世纪的到来彻底粉碎了上述理念。
现代作家们越来越发现,他们对自己置身其中的社会生活知之甚少,小说也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了解生活真谛的可能;另一方面,语言的缺陷也逐渐彰显——语言并没有模仿和反映现实的能力。
这种巨大的转变,使得现实主义的基石在20世纪土崩瓦解,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优秀的小说家不再试图再现现实,而是以文学游戏的方式来感受现实。
现代文学以及后现代文学充分发挥了文学的游戏属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功能被不断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层出不穷的技巧与新形式。
但现代文学的游戏并非是对真实现实的回避。一如上面李森教授的观点,如果一个作家不知道文学的本质是游戏,那么他就无法面对现实。
换言之,将文学视为游戏,是一种面对复杂现实的手段。只有意识到文学无法再现现实,作家们才有机会借助各种游戏的方式来感受复杂的现实。
在这里,现实的复杂性得到了承认,若是否认这种复杂性,亦即否认现实本身。
《荒诞的游戏》中论述略萨的一章中,提及了略萨的一个观点,“任何小说都是伪装成真理的谎言”。
略萨对于现实的认识无疑是深刻而且复杂的,他曾说过另一个类似的观点,小说创作“就是在洞悉真相的情况下撒谎”。
略萨充分意识到了现实的不可还原性,再高明、再伟大的作家也无法通过文学的形式来还原现实,再精彩的历史小说也不可能具备与历史本身等同的价值。
文学家所能做的,是借助现实的蹦床来呈现现实的复杂性,而不是现实本身。
于是略萨又说,“文学永远是一种移位的现实”,在这种移位的现实中,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现实本身,但却可以感受现实的复杂性。这是文学无法被取代的价值之一。
《荒诞的游戏》中论述伍尔夫的一篇中,李森教授说,好作品的魅力,就是能渡作家归来。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好作品的魅力,就是能让读者在虚假中感受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