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古法,山水“有我”——王文芳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作品

社会热点事实 2023-06-28 08:50:55
承继古法,山水“有我”——王文芳的山水画艺术成就

王文芳(1938-2020)

1938年,王文芳出生于山东招远。

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宗其香。

1962年,分配到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

上世纪60年代,前往敦煌,学习敦煌壁画技法。

上世纪80年代,赴甘肃、西藏、新疆等地写生。

1988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初踏征旅》等五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5年,作品《风雨锻筋骨》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1998年,“王文芳画展”与“王文芳师生展”同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11年,王文芳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获高度评价王文芳的艺术成就。

2017年,王文芳艺术馆开馆,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明明题写馆名。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著名美术评论家刘龙庭先生认为,在山水画题材的开拓与色彩的运用上,王文芳做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尝试,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在当今中国山水画画坛上,王文芳以自己的劳绩与才华占据了他应有的位置。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

王文芳“有我”之艺术个性,体现在表现题材和精神追求上,是他从对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的研究中感悟到,传统山水画大家辈出,博大精深,气象万千。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所突破,以“撼我心扉,摄我魂魄”的大美雄风抒发情怀。

正是这种大美追求,使他在作品题材和表现对象上逐步拓展,把艺术视野投向古人和前辈画家关注不多的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等西部地区。特别是对陇原大地情有独钟,屡屡走丝路,访陇上,出阳关,入大漠,力求从西部的大山大水中找到“灵魂的追求”。

王文芳与弟子李宝堂(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他潜心研究历代优秀山水画家,特别是北宋“三大家”、南宋和元明“四大家”、清初“六大家”“四僧”以及李可染等恩师的作品,学习掌握传统山水画和导师们创造的技法。从经营位置到画面形象,从用笔用墨到赋彩设色,都细细精研,转化为我。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

他的作品特别是西部风格的作品,特别重视对景写生,不仅构图精到,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气势恢宏,而且用笔果敢老辣,线条苍劲有力,用墨大胆厚重,墨韵生动丰富。尤其是他独创的先泼色再施墨的笔墨技法,使画面既呈现苍劲有力的线条,又见水墨淋漓、温润透明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上世纪60年代,王文芳敦煌归来,对于创新有了体悟。他曾说:“敦煌石窟492个洞子壁画浩如烟海,北魏粗犷,唐代富丽,宋代清癯。有的几代壁画都在一个洞子里,咫尺之内竟也风格各异。北魏统一北方还不到一百年,居然形成了强烈的时代面貌。唐代分初、盛、中、晚四期,也有风格的差异。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本身故事,既严肃又规矩,粉本都是师父一辈辈传下来的,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本生故事,既严肃又规矩,粉本都是师父一辈辈传下来的,自由再创造的余地很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风格,道理很简单,这就是时代的烙印,谁也脱不过。”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上世纪90年代,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同年在《美术》杂志上著文发表了自己的“山水画宣言”。对自己40年的创作体悟,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山水三美”——意境美、构图美、笔墨美。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评价其作品:“我们的学长王文芳是一个以艺术为生命的人,每次看他的画,我都会想起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由自主地对历史文化自然合一中的伟力,兴起由衷的敬畏之情和高山仰止的崇高之感。”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在王文芳先生的画作中有敦煌壁画般一望千年的古调,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博大,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苍凉悲壮,有青藏高原上摄人魂魄的宗教气氛,有歌颂有鞭挞,有内涵有构思……这就是大家气度,大家风范。王文芳用他毕生的追求和努力,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史册上,留下了又一个响亮的名字!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作品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文芳》

0 阅读:6

社会热点事实

简介:社会新闻、话题热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