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地下党遭遇伪军围堵,磨坊老板对他道:赶快进去换衣服

青史如烟 2022-12-24 07:56:34

1943年3月17日,清晨。

新东乡、新厦乡两乡指导员陈德才化装成普通民户,来到了射阳县四区的伪军据点附近,在当地群众之中,开展秘密抗战工作。

当天中午,当陈德才走到新坍子(现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镇)东面的严家磨坊门口之时,不远处的街口方向,突然走来了三名身背长枪的伪军。

其中一人乜斜着眼,不停地向着陈德才这边看来。

“不好,要坏事。”

陈德才内心危机顿生,他想要立即回身躲避,但已然来不及了。对方此刻已经看到自己,这个时候选择奔逃,一旦追击起来,敌众我寡,很难逃出困境。

对于陈德才来说,此时唯一、也是最合适的躲避所,便是身旁的这家磨坊了。

来不及多想的陈德才随即转身走了进去。

正在屋内做烧饼的严保洪,一看有人进来,赶紧放下手中的面团子,正准备张口问来人是要烧饼还是磨面。不承想,对方却对自己急慌慌地摆了摆手,随即低声说道:

“老板,外面有人要抓我,请你帮我躲一躲。”

敢在日伪军据点附近抓人的人,也只能是日伪军众了,严保洪愣了一下,顿时猜出了眼前这个人的身份。紧张的情绪一闪而过,冷静下来的严保洪赶紧招呼一旁打下手的妻弟祁三:

“你赶紧领着他去里面那个房间,你俩衣服调换下,然后让他在里面干活。”

祁三领着陈德才才进去不久,几名伪军便凶神恶煞般地冲了进来,领头之人瞪着严保洪,恶狠狠地问道:

“老实交代,刚才进来的那个人是谁?”

严保洪放下手中的面团,将手在胸前的遮衣边侧擦了擦,露出了一副颇为意外的表情,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没啥外人进来呀?”严保洪说罢,猛地一拍额头,“你们说的是不是我家小舅舅(当地人对妻弟的称呼)呀?他倒是刚才进来的。”

“你叫他赶紧出来。”那名伪军头目立即指着严保洪命令道。

“小舅舅呢?你又去哪儿了!”严保洪扭头向着里面的房间方向喊道。

只听见里面应了声,不多时,走出来一个人。此人穿着一身青灰色的衣服,和几名伪军刚才在外面所见之人,穿得是一模一样。

因为先前双方隔得有一段距离,几名伪军也没有看清对方的长相,如今一看这衣服没错,便以为先前看到的那人,真就是严保洪的小舅舅。

不过,伪军头目虽然嘴上说不出什么,内心却依旧存着狐疑,他让其他两名伪军在屋内搜查一番,自己则绕过严保洪,径直来到了里面的屋内。

里屋的光线不太好,这名伪军头目站在门口,探着脑袋向内看去,才一看就惊得他赶紧端起了手中的枪,对着里屋大喊道:

“谁?!”

躲在里屋的陈德才听见外面的脚步声,正装作忙着搬运案板,猛然被枪指着,顿时身体一僵,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就在这个时候,严保洪走来打破了僵局。

“老总,这是我店里帮手小六子,”严保洪快步走到近前,用手压低了伪军的枪口,然后扭头骂道:“小六子,磨磨蹭蹭地干什么呢?还不快出来烧锅呀!”

陈德才一听,顿时心领神会,便赶紧从屋内走了出来。伪军头目看见陈德才的衣服上、腿上到处沾撒着面粉,登时便信了对方的身份,随即放下枪,骂骂咧咧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严保洪出门转了一大圈,在确定据点伪军没有出来之后,这才让陈德才安然出门离开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55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盐城文史资料》,严定成(严保洪之子)口述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