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鑫锴,三个男孩的父亲,一个希望和你一起走向成功的人!
关注“鑫锴说未来”公众号,免费送《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电子书。
“认知 + 勇气 + 远方 ”才是孩子们最大的成功。
我希望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跳出舒适区,勇敢地去挑战未知和不确定性,成为长期主义。
没有勇气远离海岸线,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新的海洋。
鑫锴作为三个男孩的父亲,阅读此文时,和很多人的感触可能不一样,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小鹰们一样,能够勇敢地离开那安逸的窝巢,飞向那新的海洋。
亿万年前,这里也同喜马拉雅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崛起。
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才形成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深处2133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总面积为2724平方千米的世界著名大峡谷。
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
虽然,我没有见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老鹰,也没有亲身体验过科罗拉多大峡谷两崖的壁立千仞
但我相信,既然动物们都能够做到,我的三个孩子们也能够做得到。

一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多一分勇气,多一分精进,就多一份底气;多一项本领,就多一种选择。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老鹰用一种特殊的树枝搭垒窝巢。
老鹰妈妈有时一天内就飞越200英里(约等于321.8公里),只是为了从木质坚硬的树木上衔回合适的树枝。
这种硬木枝条不仅坚硬如铁,还布满荆棘。密密的荆棘让枝条紧紧绞缠在一起,这样,鹰巢就可以安稳地搭建在峡谷峭壁上了。
窝巢初步形成之后,老鹰还会在里面铺垫上一层又一层的树叶、羽毛和青草,以免硬木条的荆棘伤及小鹰。
孵育小鹰前,鹰妈妈不辞辛苦地为孩子们的健康生存做准备。
小鹰出世后,鹰妈妈对孩子们的生存关切依旧,但采取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鹰们日益长大,开始相互争夺空间。它们对事物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但靠鹰妈妈的辛苦劳作已无法满足它们了。
此时,鹰妈妈本能的认识到,为了孩子们更好地生存,该让小鹰们离开窝巢了。
为了鼓励小鹰们学会照顾自己,鹰妈妈把窝巢内柔软的铺垫撤去,硬木条的荆棘开始刺小小鹰们。
既然窝巢的生活不再舒适,而是令它们痛苦,小鹰们被迫爬向窝巢的边缘。
此时,鹰妈妈耐心地哄诱小鹰们再向前跨一步。
立时,勇敢地小鹰们垂直扑向峡谷谷底,它们不顾一切地拍打翅膀来中止飞速的降落。
终于,它们掌握了老鹰最天然的本领——飞翔。

二
1869年,大峡谷被美国独臂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
他首次漂流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始,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
1890年,美国作家约翰·缪尔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此言不虚。
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人类也经常面临相似的情况。
当生活的环境不能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变化就不可避免。
或许,我们需要离开以前安稳、熟悉的生活。
正如小鹰们不情愿离开窝巢,我们也会顽强地抵制变化的出现。
即使周围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再舒适、安逸,我们还会尽量容忍,试图委曲求全,因为我们对变化、对未知的将来心怀恐惧。
试想一下,生活中有多少次这样的情况:不顺心、不如意的境况使我们心中思忖着摆脱旧有的一切,进入新的领域,开掘新的潜能。
但是,对未知生活的担心、恐惧会暂时阻止我们向前迈出的脚步,无奈中又继续忍耐下去。
只有当环境变得实在难以容忍,就像日益长大的小鹰们无法在窝巢中继续生活了,走向未知的新生活就成为必须的出路。
勇敢地开始新生活、迎接新挑战时,心中可以时刻告诉自己:每个人不仅有能力生存下来,还有能力生活得幸福、快乐。
上帝给予每个人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可以享有充实、完整、满意的人生。
也就是说,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在勉强、凑合中生活。
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丰富的人生资源,我们也可以像小鹰一样摆脱旧有的牵绊,进入广阔的天空,然后尽情地展翅飞翔,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三
这个年代,很多的年轻人都活在了游戏世界之中,我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要为孩子遮挡一切风雨。
但发现,我们只是成了孩子的一块“遮阳板”而已,只是遮住了孩子的眼睛,遮住了孩子们自由品味这个不确定世界的初心。
就如皇帝的新装,这种所谓的爱,只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自欺欺人。
科技的力量,已经让人类脱离了生活原本的样子,这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退化?很难有人说得清楚。
不管是OpenAI的ChatGPT和Anthropic的Claude,还是DeepSeek,这些东西并不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我并不希望孩子们活在这些虚拟的世界之中。
在这个犹如钢铁森林的城市中,我更希望他们坐过公车、淋过雨、爬过树、捉过蜻蜓,用自身感受来体验大自然的一切。

他们更应该野蛮生长,自由生长,不受太多的束缚。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美国独臂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一样,去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
我希望孩子们能像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小鹰们一样,离开安逸的窝巢,去寻找新的海洋。
有时候,科技的进化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而已,面对深奥的宇宙,虚拟的科技并不能抵挡自然的力量。
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连上学放学都用车接送的孩子们,他们未来能够经历风雨吗?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他们能够展翅飞翔吗?他们还有翅膀吗?
.......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今天是大年初三,祝福大家三生万物,心想事成。
大年初三,三生万物:大年初三,恰是 “三生万物” 的美好开端。
在这祥瑞之日,我许下三愿:一愿你身康体健,无惧风雨;二愿你万事顺遂,一路坦途;三愿你家庭和和美美,满是温馨。
愿所有美好,如春日繁花,随春而至,伴你一整年。
.........................
我是鑫锴,三个男孩的父亲。
专注分享干货:个人成长 + 职场即战力 + 就业出路
关注“鑫锴说未来”公众号,免费送《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