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而后的郑国,实际上已经被赶出了称霸中原的圈子。
因为郑国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中原腹地,夏商周三代对这个地区都进行过连续的开发与经营。于是,中原诸侯称霸中原,郑国之所在,必是兵锋所向。
郑庄公而后,诸子争位。多年之间,郑国陷入内乱。因之于此,郑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在中原有任何的话语权。
郑国历代君主,从此而后即推行依附政策。齐国强大依附齐国,晋国强大依附晋国,楚国强大依附楚国。当年郑庄公给郑国人留下来的底子,完全无法支撑起国家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郑国的有识之士也曾发动变革之事。比如有名的子产,就极力的在郑国推行变革,希望让郑国的国家实力崛起。
只是,因为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上百年的争斗,郑国始终没有从战乱的影响中缓过气来。因此,子产的改革也只不过让郑国的发展有了一点点起色,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子产而后,接任子产位置的就是游吉。这个游吉也是郑国的公族子弟,其父亲是公孙虿,而公孙虿又是公子偃的儿子,公子偃又是郑穆公的儿子。因此,从公子偃之后的这个家族,也就是游氏家族,也是郑穆公之后鼎立郑国朝政的“七穆”家族之一。
这里或有个说法,子产其实也是属于“七穆”家族,但是不是游氏,而是属于另外一支族群国氏。那么为什么子产没有选择国氏子弟呢?一方面可能是风水轮流转的规则,一方面游吉正好是子产身边的第一助手。
应该说,跟其他诸侯国的家族内乱不同,郑国人的家族相对要稳固得多,在郑庄公和儿子们以后,就很少发生晋国、鲁国那种公族家族搞出大内乱的事情。
根正苗红是没问题的,希望郑国强大也是肯定的。游吉当年就是支持子产改革的,在子产而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延续了子产的改革。
这个游吉也长得帅,而且很有文采。在子产执政之时,游吉就专门负责外交、接待事宜,可以说是人尽其用。
跟随子产的这段时间,游吉学到了子产的很多东西,也跟随子产参与了很多重要活动。比如,晋国人举行的平丘会盟,游吉就曾经参与。
另外,子产对游吉的认同,恐怕还有一件事情。游吉的叔叔,也就是他的爸爸公孙虿的弟弟公孙楚与驷氏家族的公孙黑抢老婆,还因此把公孙黑打伤了。子产就是在征求游吉的意见后,将公孙楚逐出了家族。
那么,为什么征求游吉意见后就可以执行呢?显而易见的是,游吉已经是游氏家族中的核心人物了。游吉的这种大义灭亲的态度,显然是让一心为国的子产看到了希望,才会选择游吉作为自己的继承者。
那么,游吉能胜任子产的位置吗?
子产在临终之时,就曾经嘱托游吉,执政要“宽猛相济”。可是,后来游吉上位后,更多执行的是“宽”,对刑法之事则没有那么严格。这就导致此后数年之间,郑国出现盗贼横行的情况,游吉自己也对此深感后悔。
当然,游吉这个人也因“宽”之政策,受到群臣的拥戴,更是名声远播诸侯。晋国的赵简子召集诸侯参与黄父会盟的时候,还曾专门请教礼仪之事。
史书有:“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可见,游吉执政期间,虽有群盗横行,可是整体对于郑国的管理还是有目共睹的。郑国在此期间,没有遭遇过多少重大的战争,这对于郑国人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就了。
当然,事实上这种情况,是游吉的运气好。在其执政期间,晋国一代有为君主晋昭公已经逝去,晋国六卿争位,无暇顾及郑国。而楚国人因伍子胥流亡吴国后多年发兵攻打楚国,楚国人更是无暇北上。游吉的运气,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