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举办岐阳大会盟的时候,楚国人熊绎千里迢迢前往会盟,结果有人嘲讽熊绎,说:“侯伯以上方可入席,尔荆楚蛮夷,何以入席?”
这是什么?这就是给楚国人定了调。
楚国人就是蛮夷。这种观点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楚国人的心目中形成了巨大阴影。
楚武王对中原人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这是典型的破罐子破摔,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中原人看不起我,说我是蛮夷,那我就打到中原来,让你们看看我蛮夷的实力。
显而易见的是,楚国人的这种态度,反而让中原人把南方荆楚之人看成是蛮夷的事情,被更为广泛的南方人知晓了。
这个南方,自然也包括了同处于南方的吴国人。
到春秋之时,楚国人在拼命的扩展疆域,南方的大多数势力都已经感受到了楚国人的威胁。其中,吴国人当在其列。
有一个很是确切的观点,那就是最开始的时候,或者说是大多数时候,吴国人的力量都无法与楚国抗衡,即便后来楚国人巫臣跑到吴国,带去了晋国人的战车,带去了中原人的战法,吴国也花了两三代人的时间,才在实力上有所增进。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吴国人接纳了中原文明,更是接纳了中原人的祖先。这明显就是在与楚国争夺正统权和话语权。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楚国人的先祖鬻熊不过是侍奉周文王中的名臣里的一位,而吴国人说自己的祖先是谁呢?是泰伯。
泰伯是谁呢?论辈分的话,泰伯有两个兄弟,就是仲雍和季历。而季历是谁呢?季历也就是姬昌的父亲。所以,泰伯的辈分那是周文王的叔叔辈,是周武王的爷爷辈。
这样看的话,吴国人是周文王、周武王的亲族血脉,楚国人只是周文王的下属。谁才是正统,一目了然。吴国人从血脉上,就是要比楚国人优越得多了。
因此,楚国人在南方要称王称霸,从讲正统的问题上那就必须要干掉这个吴国。因此,百十年间,楚国人就频繁与吴国交战,基本上都是压倒性的优势,直到巫臣、伍子胥到吴国而后,战局才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真正形成世仇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伍子胥的复仇楚国。巫臣呢,不过也就是带着技术和人才到了吴国,没有真正对楚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伍子胥呢?伍子胥直接带着吴国大军攻进了楚国都城,还把楚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这当然就是奇耻大辱了。
楚昭王得到秦国的援兵帮助后,成功赶走了伍子胥带来的吴国大军,顺利的返回都城。
其后,其也推行了与当年巫臣同样的决策,就是联合吴国的世仇越国,还与越王勾践结了亲,娶了勾践的女儿。
后来,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大概也有楚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