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作者:恩斯特弗里德·哈尼希
在上一节,我们共同学习了斯特凡的成长案例,了解了暴力型人格所面对的蚊子和后面的大象,以及该如何安抚大象,与周围的世界达成和解。那么接下来,我们讲讲一位家庭主妇的故事,看看付出型人格该如何避免无谓的牺牲,告别内心的伤痛。
一双脏袜子引发的冷战
这位家庭主妇叫安娜,和丈夫彼得已经结婚三年了。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对幸福美满的小夫妻。他们生活在一套宽敞的公寓里,衣食无忧。彼得是名高级职员,虽然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加班,但收入颇丰,安娜则负责打理家里的各种事务。
但安娜并不开心,因为彼得喜欢把东西乱丢,包括自己的脏袜子。一天晚上,她实在忍不住了,恼怒地对彼得说道:“你能收拾一下卧室里你的脏袜子吗?”
彼得则生气地回应道:“又开始了,你就真的没别的事情可说吗?”
安娜觉得很委屈,指责彼得回到家后就躲在报纸后面,好像自己都没那些旧报纸重要。彼得也觉得很委屈,不就是几双袜子吗?干吗整天唠叨个不停呢。他疲惫地挪了挪身体,摆出一副不想吵架的样子,道歉说早晨出门赶得急,没来得及收拾。
尽管彼得道歉了,但安娜的心情还是陷入了持久的低落中。她不明白,自己的婚姻怎么变成了这样?隔几天,他们两个就会因为很小很小的家庭琐事大吵一架,虽然每次吵架彼得都会认输道歉,但就是屡教不改。安娜不理解,彼得为什么就是不肯改呢?
实际上,这是因为对两人来说,“家庭琐事”引发的情绪大不相同。就像扔脏袜子这件事,在彼得看来只是一只无足轻重的蚊子,但落在安娜眼里却是一头绝对无法忽视的大象。因为她的愤怒和伤心虽然是由脏袜子引发的,但又不仅仅关乎脏袜子。
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比喻。在一次徒步旅行时你需要穿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上面只横着一根树干。所有人都能理解你走在这座简陋“小桥”上的恐惧。但如果这根树干放在平地上,尽管走过去同样需要很多技巧,但人们并不会觉得很难。
在前面这场家庭纠纷中,彼得看到的只是那根树干,却没意识到在安娜的心理世界,这根树干下面并非是坚实的平地,而是湍急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从哪里来的呢?或者换个说法,彼得眼里的蚊子,是怎么变成安娜心中的大象的呢?
答案就隐藏在安娜的童年记忆里。安娜兄妹三人,她排行第二。小时候父母工作很忙,安娜有时需要照顾妹妹,但她仍然觉得很幸福。可是在她五岁那年,父母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安娜记得自己十岁生日时,家人唱起了《祝你好运和多福》为她庆生。在最后一段,父母放声高歌“健康和财富同在。”但安娜记得去参加其它小朋友的生日宴会时,大家唱的都是“健康和快乐同在。”一词之差,对她来说却是天壤之别。
那几年父母需要拼命加班来赚钱还债,所以每天回到家都已精疲力尽,自然没有精力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更无法给予他们成长期渴望的重视、爱与呵护。安娜作为家中的老二,原本就容易被忽视,此时更是变成了一个“小透明”。
此外父母还要求孩子们帮着分担家务,之前安娜是自愿照顾妹妹的,现在却变成了一项义务。但安娜并没有抱怨,而是学会了懂事。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她就开始照顾妹妹、做家务,然后想象着父母回家后能夸赞自己一番。
安娜也的确得到了父母的夸赞。对于这个“小透明”来说,通过给父母帮忙来赢得赏识和重视,已经成为了她童年时养成的生存策略。但人的基本需求是多样的,除了认可和赞扬,还有独立自主。而在童年时代,安娜的这一需求是遭到抑制的。
直到与彼得结合后,安娜“独立自主”的需求才逐步苏醒。她以为自己不用再像童年那样做出牺牲和付出,就能得到彼得无条件的接纳。但问题是这个小家庭还是需要她做出牺牲。她被迫放弃了原本前途无量的职业生涯,跟着彼得来到新城市,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起了家庭主妇。
这让安娜更加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她每天辛辛苦苦地做家务,期望能得到丈夫的认可。但彼得却视而不见,回到家就是吃饭、睡觉、看报纸,还把脏袜子乱丢,且屡教不改。安娜无法忍受这种对自身劳动价值的无视和肆意践踏,因此经常会和彼得发生争吵。
看似伟大的付出,却是双输的结局
对于安娜遇到的困境,可能很多朋友会感同身受。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家务分工不明确,或某个人没有完成他本该完成的任务而产生争执。而这通常是因为大家对秩序整洁的理解不同,比如一方认为另一方邋遢,另一方则反驳对方有强迫症等等。
但家务只是冰山的一“小”角,水面下隐藏的是更“大”的危机,比如一方感到不公平,没有得到尊重或重视,对自身角色不满等等。此时光讨论水面之上那角冰山并没有意义,就像安娜和彼得,如果只讨论袜子的问题,那只会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糟。
在心理医生的咨询室里,彼得开始赌气,他说如果安娜嫌屋子乱那就自己收拾。安娜则被气哭了,她含泪说道:“我又不是你的佣人!难道我读大学,努力上进,到头来最大的幸福就是为了做好家务吗?”心理医生意识到,她的大象终于露出了端倪。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安娜终于对彼得讲出了心里话,她说:“如果你能在家务方面给我一些支持,我会轻松很多,这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而且,你看我整天在忙些什么?每天都是收拾家里、收拾家里,不停地收拾家里!要是能找一份有意思的工作就好了。”
或许安娜自己都没意识到,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嫉妒,对彼得的嫉妒。因为彼得从事着一份颇具挑战的工作,能够不断得到认可。有时候她甚至嫉妒彼得的忙碌和疲惫,因为这说明那份工作很重要。她是多么怀念自己当年在职场的日子。
在安娜的唠叨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情绪。彼得没有意识到她为营造这个温馨的家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她伤心。此外,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她不甘心只做家庭主妇,通过做家务来赢得认可。对她来说,旧有的应对模式已经失效了。
那更进一步看,安娜与其说是在生彼得的气,不如说是在生自己的气。因为在原生家庭里,她“独立自主”的意识被压制了,所以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怎么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找不到学习的榜样,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就会让蚊子一样的“小事件”,在她的心中引起像巨象一样的“大情绪”。心理医生把这个过程简化为MEA模型。M就是那只小蚊子,E是那头巨象,A则表示巨象引发的激动情绪,以及相伴而生的想法。
当看到彼得乱扔的脏袜子时,安娜的第一想法就是:“每次都是我得替他收拾!”相伴而来的心理反应是委屈、无助、愤怒,忍无可忍后她就会抱怨和争吵。
那么,安娜该如何摆脱这种MEA困境呢?答案就是不要“盲目付出”,而是要“做好自己”。
在原生家庭里,安娜养成的思维模式是“压抑自己,主动付出”,因为只有通过主动做家务帮助父母,才能得到重视和赏识。但她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受过高等教育,原有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适当“自私”,对自己更好一点。
如果说“私心”是一根标尺,那么彻底的自私和彻底的无私就位于标尺的两端。正所谓:过犹不及、允执厥中。安娜之前的做法就是一直处于标尺的一端。而她现在需要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讨好他人,不要用所谓的“义务”来束缚自己。
最终,在彼得的支持下,安娜腾出时间和精力,精心准备,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夫妻俩商量着一起分担家务,还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心灵交流。安娜每周还给自己放一天假来彻底放空,事先无须提前规划,也不给自己压力,自由地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至于那些乱丢的脏袜子,安娜也想出了一个“惩罚”措施,只要彼得再乱扔袜子,她就捡起来放在盒子里,等到攒够三双彼得就得履行一项承诺,比如陪安娜看场演出,而且彼得负责买票。这个“惩罚”既费钱也费工夫,但彼得欣然接受,两人乐在其中。
这场“脏袜子引发的危机”最后迎来了喜人的结局,具有“付出型人格”的妻子安娜终于觉醒,开始追求自我的真正价值。与此同时,丈夫彼得也开始反思,自己在这场危机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心中的“情绪大象”又到底是什么呢?下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