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我向二姑借学费被拒,大姑卖掉耕牛帮我,如今我这样报答她

名著茶话会 2025-03-29 09:26:25

父亲三兄妹,他是两个姑妈的大哥。爷爷去世那年,大姑妈才十五岁,二姑妈十岁。从那以后,两个姑妈就和奶奶都跟着我父亲生活。

因为家里穷,爷爷一贯就体弱多病,父亲小时候只读了两年蒙学,勉强能写自己的名字。

但他脾气性格很好,人也勤快,十二三岁就能干各种农活,人还没有犁把手高就能赶着牛耕地。

于是也成了乡亲们眼里的好后生,十九岁那年和我母亲结婚,第二年,爷爷就去世了。

爷爷去世的第二年,我大姐就出生了,一个家庭六个人吃饭,却全靠我父亲一个人出工,家里的日子有多么拮据就可想而知了。

爷爷去世的时候,大姑稍微大点已经辍学在家,上了三年小学的她,已经算是半个大人,至少家里的家务活,她已经能操全盘了。

二姑年纪小,正是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她其实已经做好了回家做家务的准备。

但我父亲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半辈子碌碌无为的原因就是读书太少,于是便严厉督促她不要胡思乱想,一门心思继续读书。

几年折腾下来,虽然磕磕绊绊,我们一家人总算也过来了。

大姑妈到了成家的年龄,父亲硬着肩膀皮去临县的煤矿挖了两个月煤,赚来的钱就给大姑妈置办了嫁妆。

二姑妈读书成绩很不错,中学毕业时考上了师范,成了我们家第一个吃国家粮的人。

二姑妈参加工作时才十八岁,开始两年确实把工资全部交给了我父母。但家里包括奶奶的生活开支,名义上都还是由我父亲一个人承担。

二姑妈20岁那年和学校的男同事恋爱结婚,为了让她在婆家有点话语权,父亲又把自家山上的一块杉树砍掉卖了钱,做了全套家具被褥。

另外还给她买了一台凤凰牌自行车当嫁妆,虽然是农民家庭,也算是风风光光把她也嫁出去了。

到这时候,我和大姐都在上学,大姐成绩不怎样,但父亲也一直压着她留在学校,只希望她也能像二姑那样出人头地。

因为这么一大家子人的生计都压在父亲头身上,父亲比别人老得快很多,刚刚四十岁,就满脸皱纹佝偻着背,看上去和六十来岁的人差不多。

我上初一那年,大姐上初三,父亲就经常肚子疼最开始他自己瞒着,咬着牙在外面干活。

直到实在受不了了,才被母亲押着去了医院,医生说是胃有问题,需要去市里的医院才能确诊。

对我们家来说,父亲就是顶天的大梁,他要是病倒了,整个家也就垮了。

父亲不肯去大医院,让医生开了点胃药就回了家,继续咬着牙干活。

大姐看到那情况,就主动辍了学回家,帮着母亲做点事,多少也能减少点父亲的负担,这一回,父亲破天荒地没有阻拦。

我当时也想着不读书了,却被父亲狠狠地来了一顿“黄鳝下面”,还不忘恶狠狠地告诉我:你小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别的都不需要你管。

我的成绩还算不错,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到父亲一天比一天瘦,我的成绩开始下滑了。

父亲硬是咬着牙扛了三年,只希望我也能像二姑妈那样考个中专。

可惜,应该是受了父亲生病的影响,我的成绩未能考上中专,却收到了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

父亲叹了口气,虽然脸上有些笑容,却还是心事重重地对我说:读高中比上中专更有前途,就是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多久啊……

父亲是我上高二那年走的,走的时候,一米七五个子的他,体重竟然不到八十斤,全身都成了皮包骨,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去大医院,大家都说他患的是胃癌。

父亲去世的消息,对我家的打击有多么巨大,恐怕每个外人都无法理解。尤其是对我,当即就和母亲说自己不读书了,回家务农。

这时候,家里的一切都是母亲和大姐撑着。她俩当场就否决了我的决定。

母亲说,你要是就这么回了家,你爹在地下也不不会安心的,我和你大姐就算讨米要饭,也要把你送出去。

再加上两个姑妈在一旁帮衬点,我就那么回了学校,继续完成父亲寄托在我身上的梦想。

时间来到97年,高考的时候,我的发挥相当稳定,甚至自问还比平时模拟考要好上不少。等到成绩出来,果然上了录取线,被沿海的一所大学录取了。

这个消息对我们家当然是巨大的鼓舞,母亲宰了一只鸡,买了一挂鞭炮,带着我和姐姐去了父亲的坟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让他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合眼。

可短暂的喜悦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助:和通知书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张收费明细,仔细计算了一下,大概要三千二百块左右。

这笔钱对我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高中两年来,学费倒是两个姑妈凑着不用担心。

但每个月的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都是母亲和大姐喂猪养鸡一分一角挣来的,一下子拿出三千多块,真的是不敢想的事。

湾里的邻乡亲们得知我考上了大学,都纷纷前来祝贺,有的给个五块十块,有的抓只鸡或者几个鸡蛋,但对于几千块的学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有湾里的叔伯给我们指路说:其他人或许帮不了你,但你可以去找你两个姑妈啊。尤其是你二姑妈,她们两口子都是老师,双职工家庭又只生了一个孩子,凭着你父亲生前对她的好,别说借钱了,就算供你上学也不要紧吧。

其实,我自己早就想过这条出路,只是对二姑妈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反正这几年供我上高中的学费,每个学期一百来块,二姑妈都有点“为难”的意思,主要就是姑父不大愿意。

至于大姑妈,她和大姑父都是农民,家里也有两个孩子。大表哥和我姐姐差不多,也到了要成家的年龄了,自己都过得窘迫,还能出多少力帮我吗?

虽然左思右想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子,但总有一点是明确的:不能因为学费的事就不上大学了,别人都是担心考不上,你好不容易考上了,怎么就因为钱的问题放弃呢?

当天晚上,我就去了二姑妈所在的学校,她和姑父都是中心小学的老师,带着孩子住在学校。

到她家的时候,她们正在吃饭,见到我来了,二姑妈赶紧问我吃饭没有,要不要再吃点。

我回答吃过了,还从口袋里掏出来录取通知书递给她,说自己考上了,特意来给你和姑父报个喜。

二姑妈显得很高兴,姑父一边吃饭一边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恭喜,但都没有人说到学费的事。

我心里那个着急啊,作为一个高中生,还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总认为向别人借钱是件羞耻的事,就算是亲人也不好开口。

我最希望姑父或者姑妈主动提起这回事,反正她们都是老师,对于上学所需的开销肯定更清楚,而我家的情况,她们更是了如指掌。

坐了一阵,二姑妈夫妇并没有说起我学费的事,姑父还让姑妈拿了五十块钱出来,说是祝贺我的笔墨费。

我心里有点急了,只能自己开口,虽然嗫嗫嚅嚅,但意思还是表达清楚了:

我虽然拿到了大学通知书,可家里一分钱也没有,这三千多块学费还不知道上哪里找,能不能找您借着,等我将来参加工作了再还。

二姑妈欲言又止,姑父则用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着,一副深度思索的样子,两三分钟后才开口:

小军,真不是姑父不帮你,你表弟上学的开支也不小,我家里父母身体还不好,都靠着我和你姑妈这几百块工资,手里还真没有什么余蓄。

按说你考上大学是个好事,我们做长辈的多少得帮衬一下,可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希望你能体谅。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又拉不下脸死皮赖脸硬泡,只好恹恹地离开了姑妈家。

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到家的,因为在二姑妈家没有怎么逗留,回到家也就八点多不到九点,老远就看到我家还亮着灯,同时还传出来很大的笑声。

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大姑妈和大姑夫两人来了,大姑夫的裤腿还卷在膝盖上,沾着一些泥巴,看样子刚从田里上来就来了我家。

我刚进屋,大姑夫就很大声地笑呵呵对我说:你看,我们家状元公回来了,赶紧坐,和我们说说。

我不敢失礼,从小到大,我反倒对大姑父这个农民有点畏惧。原因也很简单,他说话都是咋咋呼呼的,不像小姑父那样轻言细语和你讲道理。

我叫了声姑父姑妈,在离他们稍远点的凳子上坐下,坐下后不由得又低着看着地上,刚刚在二姑妈家经历的,确实让我有点感到委屈。

大姑妈也说话了:怎么了小军,考上大学这么好的大事,你自己反倒不高兴么?是不是你太保守了?这可不好啊。年轻人该高兴就高兴,别想那么多。

知子莫若母,看到我的神情,母亲肯定明白为什么,轻声地对我说:别着急,总能凑到学费的,明天我去你外婆和你舅舅商量一下,应该多上能想点办法的。

姑父又说话了:大嫂,是不是要很多学费?快告诉我要多少,我们一起想办法。

姑父说完还转头对姑妈说:好像现在的大学真的要学费了,我们这是乡巴佬,自己家里没有大学生,对这些都不懂啊。

姑妈附和着,我低声地介绍了情况,学费加上生活费,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开支,大概要三千二百块左右,至少也得三千块。

听了我的话,大姑夫也沉默了,一次要拿这么大笔钱出来,对他来说也是第一回遇到。

但姑父没有沉默太久,只见他使劲抽了几口烟,就用力把手里的烟头丢在地上,还伸出脚踩着烟头揉了说:

不就是三千块么,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军,你不要急,大嫂您明天也别去娘家了,这学费我管了。

姑父的话,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心中充满了感激,但随即就冷静下来:

大姑夫就是个种地的庄稼人,他的家底我虽然不清楚,但应该比我家好不到哪里去,怎么能一下子拿出三千块呢?

姑父肯定是看出了我的疑虑:你可别小看你姑父,我手里确实没那么多现钱,但想点办法凑凑还是没问题的。

说完,姑父就起了身对姑妈说: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临走前,姑父还不忘交代,让我不要着急,更让我母亲明天不要回娘家,给他三天时间,大后天肯定把钱送过来。

果然,三天后,大姑夫和姑父再次来了我家,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神态,让我的心里安定了不少。

姑父大咧咧地把一沓钱交到我母亲手里:大嫂,幸不辱命,这是三千五百块,学费之外的三百块是我给小军的零花钱。出远门去读大学,不能让孩子吃苦,多带几块钱在身上,胆子都要大点。

母亲有点纳闷他是怎么搞到这么多钱的,一番追问下才知道,大姑夫把家里的两条耕牛卖掉了,如今只剩下一头小牛,眼见得一两年内无法给别人耕田赚钱了。

就那样,我得以顺利入学。我当然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在学校努力学习不说,还想尽一切办法搞勤工俭学。

之后的三年,我基本能自己赚到学费,只需要家里给一部分生活费了。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考研,直接找了本省的一份工作,留在省城上班,算是能最近照顾家里了。

后来,我和女同事成了家安家在省城,只要有时间回老家,都要去大姑妈家里走走,对我来说,他们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啊。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2018年,姑父突然中风病倒。母亲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我赶紧联系省城的医院,让老家医院的救护车直接把姑父送到省城。

因为抢救得及时,姑父中风的问题竟然完全痊愈,一点后遗症也没有留下。

出院的时候,姑父拉着我的手说道:多亏了大侄子啊,要不,我这老骨头要是落下个偏瘫,那可真是生不如死哦……

姑父姑妈年纪大了,表弟也是高中毕业后打个工,对他们的赡养也就那样。于是我和妻子商量,每个月给姑妈寄去两千块钱,在乡下也基本算能过个不错的日子了。

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去姑妈家走走,对我来说,他们当年买点自己的两条耕牛供我读书,这份情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