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对俄亮剑,欧洲维和部队或成乌克兰战场新变量

彦霞聊国际 2025-03-28 16:12:02

2025年3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基辅与泽连斯基并肩而立,宣布将组建欧洲多国联合部队进驻乌克兰。这一计划突破传统维和框架,明确表示“若遇攻击将启动参战机制”,相当于为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打开风险窗口。然而柏林、罗马等欧洲主要首都的沉默,暴露出这项“战略豪赌”背后的巨大分歧。

据法国《世界报》披露,该部队计划部署在基辅、敖德萨等战略枢纽,初期规模约3万人,英国承诺提供1.2万兵力,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将承担后勤支援。

与泽连斯基此前呼吁的10万维和部队不同,法方强调这是“快速反应力量”,核心任务包括保护能源设施、训练乌军及“威慑俄军攻势”。马克龙更划定红线称,若俄军突破哈尔科夫或逼近第聂伯河,欧洲部队将“采取必要行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次日强硬回应:“任何北约军事存在都等同于参战”,俄军总参谋部同步宣布在别尔哥罗德州举行战术核武器演习。历史隐喻成为心理战工具,普京引用1812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典故,警告“侵略者终将付出代价”;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称欧洲部队为“移动的棺材”。

首先,法国试图重塑欧洲安全架构:欧盟委员会“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因资金分歧受阻后,马克龙借乌克兰危机推动防务自主化,计划将“欧洲军”从概念落地为实体。其次,法国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分析指出,此举意在为可能的俄乌和谈增加筹码,通过前线存在迫使俄罗斯承认欧洲安全边界。

此外,法国2024年对乌军援仅占GDP的0.08%,远低于东欧国家,派兵可弥补“贡献赤字”。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质疑:“所谓联合部队只是巴黎的单方面构想”,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等国担忧卷入战争漩涡,仅同意增加武器输送。

更棘手的是法理困境,联合国维和行动需冲突双方同意且保持中立,而马克龙的单边部署被国际法学者视为“变相参战”。乌克兰战场现实同样残酷: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推进速度超预期,乌军日均弹药消耗量是欧洲产能的3倍,暴露出欧洲军工体系的短板。

这场地缘博弈的终局尚未可知,但马克龙已改写规则,从提供头盔到部署军队,欧洲对乌支持踏入危险水域。正如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所言:“我们正站在未知领域的门槛上”。

当欧洲士兵的皮靴真正踏上乌克兰焦土时,维和与参战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而基辅期待的“安全保障”,可能演变为更大的安全困境。

0 阅读:11

彦霞聊国际

简介:带你领略更大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