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4小时内接连遭遇三记重击,美俄秘密谈判架空基辅话语权、美国官方报告承认俄罗斯掌握战略主动权、乌克兰核武器法理归属遭美方全盘否定。这场持续三年的代理人战争,正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加速走向终局。
3月24日,美俄特使在沙特利雅得展开长达12小时的闭门会谈,这是双方自俄乌冲突以来的第三轮直接对话。据报道,谈判聚焦黑海航运安全与能源供应保障,但最终未发布任何联合声明。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证实,会谈细节涉及“不可公开的战略部署”,俄方正组织专家评估美方提案。这种将乌克兰排除在外的谈判模式,直接削弱了基辅在和平进程中的话语权。
文件首次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掌握军事与外交主动权”,并指出美欧对乌军援已触及产能极限。据披露,美方谈判代表正推动以乌东四州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划分停火区,这与泽连斯基“恢复1991年边界”的核心诉求背道而驰。
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德·格里内尔在社交媒体援引称:“乌克兰1994年移交的核武器本质上是苏联遗产,法理上属于俄罗斯财产。”报道显示,该言论引发乌克兰议会强烈抗议,但美国国务院拒绝收回这一立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指出,苏联解体时留乌的1272枚洲际导弹确实从未脱离莫斯科技术管控体系。
白宫文件显示,2025年对乌军援预算较峰值时期缩减62%,五角大楼正将14个旅级战斗队重新部署至亚太。欧盟虽宣称将维持对乌支援,但调查发现,德国实际交付坦克数量不足承诺的37%,法国军工厂产能仅能满足自身需求的58%。
俄国防部宣布在哈尔科夫方向新建3个摩步师,苏-57战斗机生产线提速至月产2架。更具深意的是,俄方谈判代表提出“黑海粮食走廊2.0”方案,允许乌克兰经俄控港口出口农产品,这被视作分化欧乌关系的精准布局。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月27日紧急召集成员国磋商,但内部裂痕难以弥合。波兰总理图斯克坚持“必须维持对俄高压”,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警告“继续制裁将导致南欧经济崩溃”。分析指出,若美俄达成实质协议,欧洲恐将被迫接受既成事实的地缘格局重塑。
这场世纪博弈的终章正在书写:当美俄在利雅得敲定利益分配方案时,基辅街头正爆发“反对投降协议”的万人示威。泽连斯基在最新电视讲话中誓言“战斗到底”,但前线士兵说,其所属部队已三个月未收到重型装备补给。历史的天平,正在鲜血与谈判的交织中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