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与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低调现身北京时,沙特利雅得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内,美俄代表团的谈判桌上仍散落着未签署的文件草稿。
这场为期三天的密谈以零成果告终,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冷峻表态“无协议可签”,彻底击碎了特朗普推动俄乌停火的幻想。面对普京的强硬姿态,美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东方,中国或成解开僵局的关键钥匙。
俄方提出两大刚性条件:北约全面停止对乌军援,以及乌克兰进入“军事静默”状态。然而这两个要求直接撞上特朗普的“政治红线”,美国刚在3月23日宣布恢复对乌15亿美元军援,其中包含射程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而泽连斯基则誓言“战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拒绝停止动员兵力。
战场上的胶着加剧了外交困境:俄军已控制顿巴斯地区65%的领土,乌军弹药库存却因美欧援助断档降至危险水平。国内方面,民主党借机发动舆论攻势,指责其“对俄软弱”导致美国威信受损,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在关键摇摆州下滑3个百分点。
国际层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质疑“美国是否仍是可靠盟友”,德国总理朔尔茨更宣布单方面向乌追加7亿欧元军备,美欧裂痕持续扩大。
戴安斯与苏世民的北京之行被视作“非正式破冰”,前者是特朗普核心政治幕僚,后者则是其40年商业伙伴兼政策顾问。两人此行目的明确:说服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调停作用,并为特朗普访华铺路。
选择黑石集团领军并非偶然,该企业在华管理着超过500亿美元资产,涉及新能源、物流等战略领域,苏世民与中方决策层的私交成为重要沟通渠道。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同时重申支持政治解决争端。这种平衡立场恰是各方急需的“中立平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称“重视中国劝和促谈作用”,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也透露出“愿听取中方建议”的信号。
2018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时,绝不会想到六年后需借中国之力解地缘困局。当戴安斯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太平洋两岸的力量格局已悄然改变,单极霸权的黄昏下,多极世界的曙光正在穿透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