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市场依然不温不火。朋友圈的几位泉商过往都是大年初几就开始宣传,现在元宵都过了还半点消息都没。
口袋空空没钱了,消费乏力不敢买!有人放弃钱币去跟着热度去买黄金,结果刚高位接手又跌了,连声哀叹时运不济。
不敢消费的本质,是看不清未来,又或许看得太清楚?

前些年多热闹
在这个寒冬里,古玩市场的店铺积着薄雪,店铺前的灯笼在朔风中摇晃,这场景恰似南宋临安城钱币肆的倒影。但总有些身影,仍在寒风中执着地守望。
对于老玩家来说,信心的丧失最可怕,有些人是真实的被伤害到了。有泉友说自己买几个雍正结果碰到“韭菜盒”,全部经过加刀处理。
对于新玩家来说,套路更可怕。有人买一批字口清脆的26+的嘉庆,结果收到后货不对板,对方直接注销开新号,找都找不到人。
老玩家有渠道能被收割,新玩家盲人摸象仍然被收割。漫长的“冬眠期”,似乎让更多的人不择手段?

高仿崇宁你能看出来吗?
但唯有一点很欣慰,那就是有一批新玩家迅速成长起来了。我衷心的希望这些“后浪”能把某些“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老玩家改变不了的困境,意气风发的新人或许能改变。他们敢直斥市场的不公,能熟练利用平台的规则投诉,也能用随性的风格迫使商家做出真正的改变。
之前就有个专门割韭菜的商家,被几个年轻人盯上,从贴吧到园地论坛再到朋友圈,全部曝光一条龙服务。
硬生生把这个商家弄得至今不敢出来,甚至换马甲都不行,只要那些似曾相识的钱币一出现,就马上围追堵截,坚决不能让他再骗到人。

乾嘉道
收藏行业有个“混蛋逻辑”,那就是买到假货你活该,滚回去“反思”自己不要怨天怨地。
过往有这种规矩,是因为过去在没有成体系的“混沌时期”,买卖凭自己的本事,更有一些“面子”因素在里面。
如今假如你在一线淘货,也要遵循这种规矩,能不能捡漏就看本事到不到家。
但电商平台不一样,本身就是提供“透明服务”的,为买卖双方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此时还要强制遵守所谓的“买假自己担责”,那跟“诈骗平台”有什么两样?

网络平台假货泛滥随处可见
然而因为没有相关法律的监管以及处罚措施,连评级公司都带头作假,更别说那些没有专业鉴定的购物平台,真是随处可见的赝品。
甚至被某些专家鉴定成“文物”的钱币,也是一眼假,可见信息差之大。
前几年某些既得利益者,还在叫嚣着“没本事就别玩收藏”,现在真的青黄不接了,大量新玩家被逼得退场,又急了?
任何收藏品都不产生实用价值,真正的价值体现在文化认同以及衍生出的金融价值上。当大量假货实际上摧毁这种价值后,那么玩家们对于古物的敬畏,就会变成不屑。
老祖宗的文化遗产,连现代的卡牌、玩具、手办都比不了,谁之过?

宋代“母钱”的泛滥
这段时间已经见到各式各样的“宋代母钱”,还是某些评级公司入盒的,看得我叫一个目瞪口呆。
所以新一代泉藏玩家,强势一点真的有好处,他们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用法律武装自己,誓要把圈子里的这股歪风邪气给好好整治一番。
这些点点星火,终将汇成文明的星河。寒夜将尽时,永恒的文化传承将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