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春天用它清肝火、通淤堵,还孩子身心安宁!

冰双阅览养护 2025-03-16 10:05:06

我是中医儿科高雅主任,四十载春秋与银针药香为伴。学生时期,恩师曾对我说:多动非顽劣,乃肝木过亢、髓海瘀阻之症。这句话成了我毕生钻研的灯塔。

毕业实习时,我跟随恩师看诊,才真正参透这句话,引起儿童多动症的真正原因是肝火亢盛、气血瘀阻。

肝火扰心:肝主疏泄,若情志失调或饮食积滞,易致肝郁化火,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涣散。

瘀堵生风:气血运行不畅,脑窍失养,则出现多动不安、学习困难。

我把这一理论牢记在心,并运用到我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一个8岁男孩让我印象深刻,多动2年,经常被老师投诉上课无法静坐,频繁打断他人,考试发呆走神,交白卷。

近一个月在学校出现动手打人,老师建议家长带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多动症。家长因惧怕西药副作用,从内蒙古坐火车到郑州找我看诊。

刻诊:夜间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肝火亢盛兼痰瘀阻络。

开方:

钩藤、夏枯草:平肝熄风,缓解冲动行为。

淡竹叶、栀子:清心除烦,改善睡眠质量。

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促进脑部气血循环。

路路通、郁金:疏肝解郁,调节情志。

焦山楂、鸡内金:消积导滞。

茯苓健脾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半个月后,孩子出汗减轻,大便正常,冲动行为稍有改善。

一个月后,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较前集中,课堂表现进步。

三个月后,上述多动、冲动行为消失,期末考试成绩中等,妈妈喜极而泣。

结语:

如今虽鬓角染霜,但看着孩子们眼中渐次亮起沉静的光,便想起恩师当年在药圃教我辨识钩藤时说的:“医者当如藤,既要深扎传统,更要向阳新生。”

这或许就是中医传承最美的模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