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黑海停火协议刚公布就陷入多方拉锯战!
俄罗斯提出包括重返SWIFT系统在内的多项解除制裁要求,但欧盟坚决表态:只有俄军全部撤出乌克兰才能谈制裁问题。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努力面临严峻考验,陷入两难境地。
——【·谈判背后·】——
美国团队先是在3月23日与乌克兰代表会面,次日又马不停蹄地与俄方展开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谈判。
这种谈判形式本身就预示着协议的脆弱性。
谈判重点围绕两大议题:黑海航行安全和能源设施保护。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很明确——从局部技术性问题入手,逐步构建互信机制,最终实现全面停火。
典型的美式渐进主义外交思维,试图通过小步前进最终达成大的突破。
3月25日,白宫发布了两份几乎相同的声明,宣布俄乌双方分别同意确保黑海航行安全并禁止攻击能源设施。
然而,外界期待的三方联合声明却迟迟未出现。
原来,克里姆林宫要求恢复俄罗斯农业银行接入SWIFT系统、解除对俄船只的服务限制、取消保险禁令、放松农业设备进口管制等。
这些条件直指西方制裁体系的核心环节,绝非一朝一夕可解决的简单问题。
而选择在白宫庆功之际抛出这些条件,更是一步精妙的外交棋招,既给特朗普政府出了一道难题,又在国际社会面前摆出了一副和平姿态。
俄罗斯外长表示:在恢复黑海倡议方面,俄罗斯需要明确的保证,这只有在华盛顿命令泽连斯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俄方谈判代表还透露,后续谈判将邀请联合国及其他国家参与,这意味着俄罗斯正试图将谈判框架从美国主导转向多边机制,为自己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和谈判筹码。
这样一来,便扩大了参与方,从而稀释主导方的影响力。
面对俄罗斯的条件,乌克兰方面表现出了警惕与不信任。
他精准抓住了俄罗斯的言行不一——一边谈和平,一边继续攻击。
这番话既是对国际社会的提醒,也是对美国过度妥协的间接批评。
乌克兰国防部长明确警告,俄罗斯军舰若在黑海东部以外活动,将被视为违反协议并威胁乌克兰安全,乌方将保留自卫权利。
主动进行红线划定,不仅出于安全考虑,也是为防止协议被俄方“随意解释”,乌克兰不会轻易接受任何缺乏严格验证机制的协议。
——【·协议之夜·】——
和平协议宣布的当晚,战场现实便给外交辞令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117架无人机,乌克兰多地遭受袭击,尼古拉耶夫停电,克里沃罗格建筑受损起火,苏梅地区设施被毁。
双方在战场上的相互指责与袭击,使停火协议在诞生之初就蒙上了阴影。
令局势走向复杂的是,双方对“协议生效时间”存在根本分歧。
俄罗斯单方面宣称能源设施攻击禁令应追溯到3月18日,而乌克兰则坚持从协议签署日算起,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猜疑与对抗。
就在特朗普政府考虑如何回应俄罗斯的制裁解除要求时,欧盟又突然掺和了进来,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坚定立场”。
这一表态直接切断了特朗普政府可能妥协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要求恢复接入SWIFT系统,而该系统主要由比利时国家银行主导监管,同时涉及G10国家和欧洲中央银行。
这意味着即使特朗普有意让步,也必须说服欧洲盟友配合,而这在当前欧美对俄政策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与此同时,法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20亿欧元军事援助,包括各类武器装备,这一举动明显与特朗普政府的和平推动背道而驰,显示出欧洲正在独立制定对乌政策。
——【·停火前景·】——
目前的黑海停火协议面临四重挑战:俄乌对协议解读存在根本分歧;协议缺乏明确的验证监督机制;双方互信严重缺失;美欧在解除制裁问题上存在政策分歧。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和平进程的严峻障碍。
乌克兰表示将立即执行协议,但对俄罗斯意图持怀疑态度;俄罗斯则坚持制裁解除先行;特朗普政府则处于两者之间,既想推动和平进程,又不愿过早做出让步。
这种三方拉锯状态,使得协议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