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性格角度分析:皇长子豪格,为何输给多尔衮

史海文澜客 2025-02-23 11:08:59

在1648年的时候,豪格经历了一番远征,他带兵前往四川作战,之后顺利回朝了。这原本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儿,十四叔多尔衮呢,还特意为他设下宴席,就是要庆祝豪格此番作战取得胜利。可谁能想到呢,就在这设宴庆祝之后没多久,情况就急转直下啦。多尔衮找出了好些理由,比如说豪格有杀良冒功的行径,还虚报自己的战功,另外还重用罪人的弟弟等等。就凭借着这些所谓的理由,多尔衮直接把豪格给“弄进”监狱里去了,豪格这一下子就从刚刚还在接受庆功宴的功臣,变成了阶下囚。

话说过了两个月的时间,豪格居然在监狱里头突然就暴毙身亡了。据推测呢,这大概率是多尔衮有意为之,给他使了手段,送了他这“最后一程”。再看看豪格的那些妻妾们,依照游牧民族所实行的“收继婚”制度,就被分别分给了多尔衮、多铎等王爷们了。这么一来,豪格这一辈子可真算得上是个彻头彻尾的输家啦,生前遭遇诸多变故,身后连妻妾也没能保全。

大家可能会好奇,清太宗皇长子豪格怎么就输给了多尔衮呢?在这里,咱们从人物性格这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就清楚了。豪格这人性格比较软弱,而且情商着实不高,还特别容易意气用事呢。跟多尔衮比起来,那可真是差得太远了,也难怪最后在和多尔衮的竞争等情况中落了下风。

在清朝初年的政坛之上,有一件极为引人瞩目的大事,那便是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激烈斗争。要是从双方所具备的硬实力这个角度来考量的话,豪格的优势那是相当明显的。他在诸多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比如兵力、所掌控的资源等,都让他在这场较量中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底气。然而呢,多尔衮这边也有他厉害的地方,他的软实力相当强劲。像他的谋略、在朝中积攒的人脉以及那种能巧妙周旋的政治手腕等等,都使得他在这场争斗中也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可以说,这两人是各有所长,在这场清朝初年政坛的风云角逐里,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呢。

多尔衮之所以能够崛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皇太极的大力提拔。大家要清楚哦,在努尔哈赤那个时期呢,多尔衮连上阵作战的资格都是没有的呢。后来,皇太极出于瓦解“三兄弟”势力这样的目的,把阿济格镶白旗旗主的位置给剥夺了,然后将这镶白旗交由多尔衮来统领啦。

皇太极这人谋略相当高深,就拿那“三兄弟”来说吧,一直都没办法做到齐心协力、一条心呢。阿济格和多铎这俩兄弟,经常会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受到处罚,按常理说,作为兄弟的多尔衮应该出面帮一帮他们才对,可实际上呢,多尔衮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站在了皇太极的那一边,就因为这样,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比较一般啦,并没有那种特别亲密、相互扶持的感觉呢。

在这里咱们不聊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单单来讲讲正史里面的情况。其实呢,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好哦,压根就谈不上什么“兄友弟恭”呢。就说多尔衮吧,他当上摄政王之后,就对多铎采取了一个举动,那就是剥夺了多铎15牛录。要知道,这可不是多铎第一次被剥夺牛录啦,在这之前,皇太极就已经剥夺过他15牛录了呢。这么一来二去的,多铎原本在八旗当中那可是属于实力超强的诸侯,可经过这两次被剥夺牛录之后,就一下子沦为了相对比较弱的存在啦。

在1643年的时候,皇太极不幸病逝了。这一下,各方势力围绕着皇位的归属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豪格呢,他可是正蓝旗的旗主,身份地位很是重要。而且,两黄旗的大臣们秉持着支持皇子继位的态度,这无疑给局势增添了不少变数。除此之外,两红旗的代善家族,还有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家族,他们也都倾向于由皇室成员来继承皇位,如此一来,这场关于皇位争夺的博弈就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了。

话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多尔衮手里仅仅掌控着正白旗这一支力量呢,就单纯从硬实力来讲,那可是比豪格要弱一些的。不过呢,多尔衮有个优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负责管理吏部的相关事务,所以在政治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再看看阿济格和多铎这两人,他们的立场可一点都不坚定哦。说是支持多尔衮吧,其实也并非是真心实意地站在多尔衮这边。就拿当时的情形来说,阿济格呢,在关键时候竟然一言不发,就那么闷着不表态;而多铎呢,更是过分,不但没起到什么好作用,还跑出来瞎搅和,把局面弄得更复杂了呢。

想必大家都清楚皇位争夺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在那场激烈的皇位争夺中,有实力角逐皇位的多尔衮和豪格,他们俩可都没能成功登上皇帝的宝座哦。最后呢,众人做出的选择是让一个年仅6岁的小孩子福临来当皇帝,而这个福临,也就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顺治帝啦。

在那场至关重要的“崇政殿会议”上,豪格最终输掉了。豪格这个人呐,性格方面存在着软弱的特点,而就是这一弱点,在关键时刻可就出了大问题啦。当时就因为他说出了“德小福薄”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把两黄旗的人给弄得大失所望,那些原本支持他的力量呢,也都因此而寒了心呐。

大家得清楚,在“崇政殿会议”还没召开之前呢,代善、济尔哈朗,还有索尼等好多两黄旗的大臣,他们可都凑在一块儿商议着要拥戴豪格呢。而且,这样的商议还不是一回两回,是进行了好几次的“碰头会”呢。可谁能想到,这豪格本人却不怎么硬气,实在是让人有些意外呢。

豪格身上存在的性格弱点,多铎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在事后,多铎就跟豪格讲了这么一番话:“和硕郑亲王,也就是济尔哈朗,最开始商议的时候是打算拥立你成为君主的。可就是因为王爷您的性格太过柔弱了,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镇住众人,去应对那纷繁复杂的局面,所以呢,这原本商议好的立您为君的事儿,最后也就只能搁置下来,不了了之啦。”简单来说呢,就是一开始大家伙儿其实是想让豪格当皇帝的,可就因为他那柔弱的性格,结果就和皇位无缘啦。

豪格最终没能登上皇位,反而是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这让豪格心里十分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呢,豪格心里还是不甘心,还想着要继续和多尔衮争斗一番。可他采取的手段实在是不怎么样,情商方面更是让人忍不住摇头叹息,整个就是在那儿意气用事罢了。这里所提到的相关情况呢,是取自《清世祖实录》这本书里的记载哦。

据史料记载这样一段话:“这个人可不是有福的人呐,反而是身有疾病的人,他还能有多少寿命呢,又怎么能够完成他所承担的那些事情呢!假如他没办法完成这些事情,到那个时候让和皇室不同姓的人来主持国家的政务,这样能行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豪格对多尔衮进行了人身攻击。他说多尔衮患有“疾病”,还断言多尔衮寿命不会长久,而且最后不会有好的结局,得不到善终。他的意思是说,一旦多尔衮去世了,那就会是其他姓氏的人来主持国家的政务了。

多尔衮呢,身体状况欠佳,这所谓的“疾病”其实就是指他身体不好啦,而且他的生育能力也比较差,仅仅只有一个女儿。再来说说“他姓人”,这里所提到的“他姓人”指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哦。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后代,也就是子嗣啦,并且他还是当时的摄政王之一呢。

豪格说出的那句话,可真是惹出了不小的麻烦。他这一句话,不仅仅是把多尔衮给得罪了,这事儿还没完,居然连实力派的济尔哈朗也给得罪了呢。要知道啊,济尔哈朗之前可是支持过他的,只可惜豪格自己没好好把握机会,太不争气啦,结果就因为这么一句话,把两边都给得罪了,这局面可就变得复杂又棘手喽。

豪格先是对多尔衮痛骂了一番,随后又不禁发出感叹道:“在那个时候,我也是极力劝说不要拥立他的,可如今回过头来想一想,大概这是个失策的做法啊!”

其意思就是啊,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拥护我,可我当时挺谦虚的,就没接受呢。但现在呢,我心里可就后悔啦,真的挺遗憾的。要知道这时候顺治已经当上皇帝啦,豪格呢只是个臣子,在这种情况下说出那样的话,这不是明摆着大逆不道嘛,这不就跟蓄意谋反一样啦?就算心里有不满想要发发牢骚,那也不能这么干,这情商也太低啦,真让人觉得挺无语的呢。

豪格先是得罪了皇帝,接着又惹恼了多尔衮以及济尔哈朗。在这之后呢,他心里憋闷,酒就喝得有点多了。这酒一上头,他心里的那些不满就全都涌了出来,而且还一个劲儿地抱怨个不停。这一回,他把抱怨的矛头对准了两黄旗的大臣们,甚至还直言不讳地说:“谭泰、图赖、索尼等竟然率领着两黄旗去归附多尔衮了。”

一开始的时候,两黄旗的态度可是非常坚决地反对多尔衮呢。不过后来呢,这两黄旗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情况,原本存在的“六人同盟”就这么逐渐瓦解掉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索尼和鳌拜这两个人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不敢再直接去和多尔衮硬碰硬地对着干啦。其实呢,这些人虽说不敢直接对抗,但还是有争取过来为己所用的可能性的,可豪格却愣是没明白这里头的道理呢。

豪格心里清楚自己没办法当上皇帝,为此他满腹牢骚。在发泄完这些不满情绪之后,他的情绪几乎就失控了。只见他大声叫嚷着说道:“我怎么可能像那个病弱之人一样呢?我难道就不能亲手拧断那些家伙的脖子,把他们给杀掉吗?”

其意思就是说,我豪格向来勇猛善战啊,怎么能还比不上一个病恹恹的家伙呢?就他多尔衮,我难道就没办法把他给手撕了,然后狠狠拧下他的脖子吗?哼!

据《清世祖实录》所记载的情况而言,豪格这人的性格颇为柔弱。在情商方面,着实令人担忧,其在政治斗争中的表现水平可以说是相当低劣的,这种程度简直是前无古人,恐怕往后也很难再出现像他这样的了。整体来看,豪格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常常受委屈的小媳妇一般,完全不具备成熟政治家应有的特质。

咱们再来看看多尔衮这边,他的水平比起豪格那可真是高出不少呢。豪格,说了一些所谓的“酒后真言”,结果呢,被他自己的铁杆亲信何洛会给出卖了,直接就把这些话透露给了多尔衮。那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尔衮又是怎么去处理应对的呢?

豪格对多尔衮进行了人身攻击,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尔衮对此并没有动怒生气。相反,他敏锐地抓住了豪格“非议”皇帝以及辅政大臣这些情况,而且还揪着豪格故意挑起内部斗争等一系列问题不放。随后,多尔衮把这些事儿上升到了关乎“国家”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就这样,因为这些缘由,豪格最终被削去了爵位。

清军入关之后,豪格又重新恢复了他的王爵之位呢。随后,他还受命去远征四川。等他带领军队完成任务,班师回朝的时候,没想到却遭遇了大麻烦。多尔衮给他安上了好些罪名,这些罪名呢,基本上都是和违背军纪相关的事儿,而且还说他有“图谋夺位”这样严重的情况。就因为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豪格就被投入到了监狱之中,最后竟然在狱中暴毙身亡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豪格比多尔衮要大三岁呢,可他情商着实不高,性格还挺软弱的。就他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斗得过十四叔多尔衮?再看看多尔衮,他长期都在皇太极身边待着,经历过的政治斗争那可太多啦。比如说皇太极收拾阿敏、莽古尔泰,还有打击代善,把他们这“三兄弟”的势力一点点给瓦解掉,那手段真的是特别高明,整个过程也是相当精彩呢。

豪格呢,他可是皇太极的长子,在战场上那也是经历了不少的拼杀,经常上阵去和敌人搏斗呢。不过呢,虽说他有这么多实战经历,可却没能学到他父亲皇太极那种真正厉害的“精髓”之处。再来说说多尔衮,这人可聪明啦,对于很多事情那都是看得明明白白的,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很清楚在各种局势当中,要想取得胜利,关键的点到底在哪里。不得不说,多尔衮能有后来的成就,和皇太极对他的精心栽培那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皇太极在他成长过程中的用心培养,多尔衮才能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呢。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多尔衮才有能力率领清军顺利入关,进而奠定了在中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定鼎中原这样的大事呢。

在那场激烈的权力角逐之中,豪格最终输了,作为肃亲王的他,败给了睿亲王多尔衮。其实呢,豪格若想要在这场争斗里取得胜利,是存在两个可行办法的哦。先说第一个办法吧,在崇政殿举行议事会的时候,他得拿出十足要当皇帝的坚定决心来,哪怕是不惜动用武力去一决胜负呢。只有这样,那些支持他的各方力量才能够从中看到希望,并且也能因此而更有底气地站在他这一边,全力支持他去争夺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再讲讲第二个办法哦,那就是要懂得韬光养晦啦。在这个过程中,默默地去积蓄属于自己的力量。要知道,豪格在身体素质方面可是有着一定优势的呢,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一点,和多尔衮慢慢耗着,一点点拖垮多尔衮,从而实现后来居上,最终成功登上皇位呢。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