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个月之前,杨秀清弄了一出“天父下凡”的戏码呢。要知道,那洪秀全可是已经在天王府里窝了整整3年啦,就因为杨秀清这一出,洪秀全也不得不亲自来到东王府。而且,还得承诺要册封杨秀清为“万岁”呢。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根本就没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可谁能想到呢,这才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杨秀清就完全变了个样儿,一下子沦为了阶下囚,只能任由别人摆布,处在那种任人宰割的境地啦。
大家知道吗,在当时的情况下,政权、军权以及教权可都被杨秀清一人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就拿防守南京的士兵来说吧,那可也都是隶属于东王杨秀清的人呢。按常理来讲,他手握这么多重要的权力,又有众多的兵力支持,那应该是很有优势的。可让人疑惑的是,既然他处于这样看似极为有利的局面,为什么最后却在“天京事变”当中输掉了呢,而且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呢?这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秀清最终走向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实力方面存在欠缺。你想啊,如果各方抛开所有顾虑,完全不顾及其他因素,铁了心要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的话,杨秀清所拥有的实力,是根本没办法与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所组成的联盟相对抗的。可以说,他就连一点儿获胜的可能性都没有呢。就算是杨秀清采取极端手段把洪秀全给杀了,那他也依然逃脱不了被韦昌辉等其他人给消灭掉的命运。
一、杨秀清很“虚弱”,外强中干而已
太平天国时期,究竟是谁掌握着大权呢?这大权实际上是落在了杨秀清的手中。当时,政权方面的诸多事务由他把控,教权也归他掌管,军权同样握在他的手里,可以说他把这几大重要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一人身上呢。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就好比是太平天国这艘大船在前行过程中的实际掌舵者以及领航员,引领着太平天国的发展走向。然而呢,杨秀清所拥有的这些权力,其根基却非常薄弱,根本就经不起什么严峻的考验。一旦遇到一些重大变故或者挑战,他的这些权力就很可能会出现动摇甚至崩塌的情况呢。
杨秀清是桂平人,他平日里主要从事的是烧炭的活儿呢,家境那是相当贫困的,而且,他还有一只眼睛不太好。按常理来讲,就他这样的情况,是很难有机会能够进入到权力核心圈子里头去的哦。不过呢,杨秀清这人可精明得很呐,他巧妙地借助了“天父下凡”这样的一种方式,居然成功实现了逆袭呢,最后真的在权力之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轨迹。
洪秀全在内的所有人都得服从杨秀清指挥,他之所以能够掌握如此大权,关键因素在于“天父下凡”这一情况,可不是因为杨秀清在背后有着什么别的势力呢。
“天父下凡”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其实答案很明确,那就是不存在的。你想啊,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天父”,那么在天京事变发生的时候,杨秀清完全可以让“天父”下凡来处理当时的局面,让“天父”去对付韦昌辉、秦日纲,把事情给摆平咯。但实际上根本就没出现这样的情况嘛,所以也就说明了“天父下凡”只是一种虚构的说法,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啦。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所谓“天父下凡”的说法。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天父下凡”压根就是虚假的事儿。可为啥没人敢去否定它呢?这是因为一旦否定了“天父”,那就相当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啦,而且整个太平天国赖以立国的根基也就没了。杨秀清呢,他心里也清楚这里面的门道,知道大家都不敢对“天父下凡”提出质疑。所以,他就经常利用这个“天父下凡”的说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他自己各种各样的目的呢。
杨秀清啊,他的家族背景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既没有什么兄弟,也没有子侄之类的亲属可以依靠。而且呢,当时那些烧炭工人大部分都是支持萧朝贵的。就因为这样的情况,在金田起义刚开始的时候,杨秀清心里是挺没底气的。萧朝贵常常搞那个“天兄下凡”的把戏,借着这个对杨秀清施加压力,还老是去抢夺原本属于杨秀清的戏份呢。可杨秀清面对这种情况,却根本不敢起来反抗,只能默默承受着。
杨秀清并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作为依靠来支撑他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让自身的实力得以增强,他唯有从基层当中去发掘并提拔人才这一条途径可走。像黄益芸、朱锡琨、林启荣、傅学贤、吉成子、李俊良、林绍璋等这些非常著名的悍将,都是由杨秀清一步步精心培养出来的。他们原本在基层,是杨秀清独具慧眼,给了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经过培养,他们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在相关的事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呢。
不过呢,杨秀清所着力培养出来的这些所谓的“名将”,论实力的话,是没办法和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这些真正有实力的派别相抗衡的哦。而且,他们能够实际掌控的领地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呢。
在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太平天国的“首义五王”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呢。虽说在当时并没有非常明确地去进行划分,可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知道、不容置疑的事实。在这“首义五王”当中呢,杨秀清所拥有的势力范围是最小的,和韦昌辉、石达开他们相比,其势力程度根本就没办法与之相抗衡哦。
东王府这边呢,主要掌控着几个地方,像九江、彭泽还有南京。先说九江吧,那儿的守将是林启荣,这人可厉害啦,打起仗来特别勇猛,而且很会打仗呢。不过呢,他所处的形势不太妙,周围全都是湘军围着,他光是应付自身的状况就已经很吃力啦,根本没多余的精力去管别的事儿。再看彭泽,守在彭泽的是赖桂英,这个人的能力就比较一般啦。后来在和湘军交战的时候,没怎么抵抗就被湘军给打败了,确实没展现出太强的实力。最后就是南京啦,南京是由杨秀清主管着的。但是呢,这里的情况也不太稳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状况和问题呢。
在1853年的时候,太平军成功定都在了南京,而当时负责南京防御事务的是韦昌辉。那个时候啊,南京城里的将士们,绝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北王韦昌辉的人马呢。之后呢,石达开曾有过一段暂管的经历,不过仅仅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被杨秀清给剥夺了这份掌管的权力。
要知道,韦昌辉可是经营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的势力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就拿南京来说吧,他在那儿有着众多的亲信呢。您想啊,要是没有这般深厚的根基,他怎么敢就带着三千兵马杀回来?再说了,东王的人接管南京,从时间上来看,距离天京事变也不过才仅仅三个月罢了。
杨秀清心里很清楚自己存在着一种“虚弱”的状况。他深知要是韦昌辉、石达开这两人不顾一切地跟他翻脸,完全抛开所谓“天父”的那一套,铁了心要跟他对着干的话,那他是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把握的。就是因为这样,在那场后来发生的事变之前呢,杨秀清就借着各种各样的由头,把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都派到外面去执行任务啦,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方便他自己接下来能够毫无阻碍地去展开一些行动。
二、“4人同盟”组建,实力碾压东王
在太平天国的阵营中有3大实力派,其中秦日纲相对来说是实力最弱的一位,不过即便如此,那也是不容人们小瞧的。回溯到1851年的时候,金田起义爆发了。在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起义当中,秦日纲带领着足足两千名矿工参与其中呢。要知道,这两千人的数量在当时整个起义队伍里所占的比例可不小,差不多能达到十分之一呢。那这些矿工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他们的纪律性特别强,对于组织的指挥安排那是坚决服从的,而且还特别能吃苦耐劳。也正因如此,由秦日纲带领的这支以矿工为主的队伍,在战斗当中展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呢。
在当时,李秀成、陈玉成、周胜坤、凃镇兴、陈仕章等这些将领可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他们都隶属于秦日纲麾下呢。可以说,这些人就如同潜力无限的股票一般,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哦。后来,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平天国的江山已经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啦。就在这样的危急关头,陈玉成和李秀成挺身而出,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以及过人的胆识,奋力拼搏,全力去挽救那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局面,硬是撑起了太平天国那眼看就要坍塌的江山,真可谓是居功至伟呢。
石达开有着颇为强大的家族背景呢,在客家人群体当中,那可是威望极高的存在。想当初金田起义的时候,石达开可是带着足足五千兵马去参加的哦,这五千兵马在当时起义的总人数里,所占的比例可不低呢,差不多是四分之一。而在这之后,石达开还多次负责主持西征事宜呢。在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当中,比如九江之战、湖口之战以及樟树之战,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狠狠地打击了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主力,把湘军打得那叫一个惨,都快被打残了呢。也正因如此,石达开的威名远扬,威望更是一路高涨,大家都对他钦佩不已,都觉得他就像是战场上的“战神”一般厉害。
在太平天国时期,有这么一段情况,石达开借着西征的契机,开始着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基地,逐步建立起势力范围呢。那是在1855年的时候,石达开带领部队在江西各地展开了一系列的转战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啊,他可是战果颇丰,成功夺取了八府四十七县之地。而且呢,石达开做事很有规划,每次攻占下一座城池后,他都会特意安排翼殿的将领们留在当地进行防守。这么一来,基本上可以这么讲哦,在当时太平天国所涉及的江西地区里面,除了彭泽、九江、湖口这几个地方之外,其他的地方那可都算是石达开所掌控的势力范围啦。
石达开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哦,那就是他的家族里子侄数量挺多的,而且这些子侄个个都特别能打仗呢。就拿其中的石祥祯来说吧,这人可是有个“铁公鸡”的外号哦,虽然很可惜,他已经在和别人单挑的时候战死了,但是他在世的时候,那影响力可真是不容小觑。还有石镇吉呢,这人就更厉害了,他有着独当一面的本事。这个时候呢,他正驻扎在东梁山那个地方,要知道,东梁山距离南京可近啦,几乎就是近在咫尺呢。
韦昌辉这个人着实厉害,要是没有杨秀清凭借着“天父”的名义对他进行打压的话,那他所能取得的成就说不定会高到难以想象呢。当时,萧朝贵能够主持军务,主要是得益于“天兄”给予的支持。而韦昌辉呢,他可是担任着前敌主帅这一重要角色哦,在战场上那是屡立战功,表现相当出色。不过呢,在萧朝贵于长沙不幸阵亡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韦昌辉就像是被“雪藏”起来了一样,杨秀清好几次都把原本应该属于他的担任西征主帅的权力给剥夺掉了,这使得韦昌辉在军事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呢。
韦昌辉的家族背景堪称极为雄厚,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存在了。他家在金田地区那可是有名的“土豪”。就拿金田起义来说吧,起义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像资金啦、粮食啦、还有武器,包括火炮、刀枪等等,这所有的物资筹备工作可都是由韦家来负责操办完成的呢。
一开始啊,冯云山采取单线发展的方式来推广拜上帝教。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呢,经过他的努力,教众发展到了三千人左右。后来,冯云山成功拉拢韦昌辉加入到拜上帝教当中。这韦昌辉加入之后可不得了,因为韦家大力赞助了不少“经费”用于拜上帝教的发展。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拜上帝教发展得极为迅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众人数就增加了好几万呢。
大家知道吗,韦昌辉他家的家族势力可是相当强大的哦。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萧朝贵才通过“天兄下凡”的这种方式,把起义地点最终确定在了金田呢。而韦昌辉那可真是没让大家失望,他亲自率领着多达两千人的族人一同去参加起义,并且,还把自己家所有的资金都给捐了出来,全部充入到了“圣库”当中。不得不说,他的这些举动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呢,为起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李秀成在其《自述书》里提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当时为什么会有众多的人参与起义呢?其实啊,这里面很多人并非是真心信奉拜上帝教的,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口饭吃,解决温饱问题。而起义军所推行的“圣库制度”呢,规定要把大家的财产都充公,然后对粮食、物资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做法,对于那些穷苦的人们来说,那可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呢,毕竟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能保证有相对平均的物资分配,对穷人维持生活是很重要的一点呢。
在金田起义发生后没多久,清朝那边有一位很有名的将领叫向荣,他就来到了广西这块地方,目的呢就是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时啊,这向荣居然还曾经把韦昌辉当成是“匪首”来看待呢。从这事儿上,咱们就能看出来,韦昌辉的影响力那可真是不容小觑,得是有多大,才会让向荣产生这样的看法呢。
韦俊这个人呢,他是韦昌辉的弟弟哦。在太平天国众多国宗里面,他可以说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啦。当时,他正负责镇守武昌这块重要的地方呢,而且手中可是掌握着大量的军队哦,兵力相当雄厚。为啥韦俊能在长江中游一带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呢?这还得从西征作战初期说起。那个时候,西征作战的主力部队其实就是所谓的“韦家军”呢。正因为这样,长江中游一带的很多领地,基本上都处在韦家的掌控之下啦。
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人啊,那可都是能力相当强悍的。他们各自背后的家族势力也极为庞大,而且还占据着不少的城池呢。手底下更是有着众多能征善战的精兵悍将,可以说完全就是实力派。就因为他们如此有实力,杨秀清心里对他们可就有了忌惮之情哦,特别是韦昌辉,更是让杨秀清格外提防。所以呢,杨秀清常常会使出“天父下凡”这么一招,借着这个由头来对他们施以杖责之刑呢。
杨秀清这个人那是相当自信呐,他心里想着大家伙儿肯定不敢跟他彻底闹掰,所以行事就特别地嚣张跋扈。可他却没料到,人的忍耐那都是有个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容忍下去呢。就说那水兵事件吧,韦昌辉因为这事儿被狠狠地杖责了数百大板,打得那叫一个惨,好几天都下不了床呢。还有房屋纠纷那档子事,韦昌辉为此还失去了自己的兄弟。这还不算完,水师统领权、京师卫戍权也接二连三地被剥夺掉了,你说这韦昌辉能不恼火吗?那心里头的火气肯定是蹭蹭往上冒。
李秀成在他所写的《自述书》里面提到这样一件事,他说,当时北王和翼王心里是不服东王的,所以他们就私下秘密商议,打算要把东王以及东王的兄弟三人给杀掉,不过呢,他们也明确表示,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其他人可不能随意多杀。那北王和翼王想要联合起来做这件事,这里面其实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哦,这个前提就是得要洪秀全点头认可才行呢。为啥呢?因为他们深知,要想让这次行动名正言顺,就必须得有天王下达的一道圣旨,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的这个行动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让一切看起来合乎规矩嘛。
总的来讲,杨秀清最后走向失败,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自身实力不足,看着好像挺厉害,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的那种情况罢了。咱们可以试想一下哦,如果杨秀清能拥有像陈友谅那样雄厚的实力,那洪秀全可就好比是徐寿辉啦,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敢去帮洪秀全呢?
所参考的书目是《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