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瘦小,还是肉墩?怎样预防孩子肥胖

营天佑 2025-03-22 16:44:51

在做体重管理这几年,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孩子没有特别胖,家长都认为孩子太瘦,应该多吃饭,加强营养;而胖孩子的家长,则往往认为自己孩子的身材刚刚好。请问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一》判断一个孩子胖不胖,不能靠“感觉”,也不能靠“视觉””,而要根据科学的标准去评判。

那么,判断孩子是否肥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作 BMI,中文名称是身体质量指数又称体质指数。这个BMI不单单是大人可以用,孩子也一样用。

BMI=体重(kg)/身高 (㎡) 例如:7岁的男生小明,身高是1.35米,体重是40千克,

BMI=40/1.35 ²= 21.94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BMI标准,分年龄和性别的BMI标准为:15.6、7 岁男孩超重的 BMI值是

17.5、肥胖的BMI值是19.4。所以我们说,小明已经属于肥胖儿童。

误区:孩子胖,说明身体好,抵抗力强,有福相。瘦孩子看起来就不健康。那么,胖真的比瘦好吗?其实不然。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同时,肥胖也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以及多种癌症等等。目前,肥胖已经被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肥胖还会造成各种心理障碍。

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 280万成年人死于超重或肥胖。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80%的肥胖儿童,在成年之后,依然会延续肥胖的身材,存在发生慢性病的高风险。所以说,对于孩子的肥胖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早重视起来。

要想预防孩子肥胖,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肥胖。导致孩子肥胖的原因,一般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

①如果父母一方肥胖,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肥胖的概率为 40%-50%。

②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肥胖的概率则高达 70%-80%。

肥胖的遗传,表现在食欲、消化酶、营养吸收、排泄、脂肪代谢、瘦素水平、基础代谢率等各个方面,对节食、运动等肥胖干预的敏感性,也有遗传的个体差异。

另外,家庭的饮食喜好、生活方式,也有代际之间的遗传,同一个家庭,容易表现相同的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导致我们看见的肥胖的家庭聚集性。

后天因素

第一:饮食习惯。

1、喜欢吃甜食,像糖果、奶油蛋糕、冰淇淋、奶茶,等等,这些甜食都是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

2、喜欢吃高油脂的食品,比如炸鸡、酱肘子、红烧肉,等等,这些高油脂的食品也是非常容易导致肥胖的。有的孩子虽然饮食品种合适,但进食量过大,

3、能量摄入过多,加上运动不足,也是容易发生肥胖的。

第二:运动习惯。

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上面讲到的这些不良的饮食偏好,但是特别不爱运动。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看动画片啊,或者在自己房间里看看书啊,就是不喜欢出去进行户外活动。这样的孩子,由于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及时的消耗,导致多余的能量都转化为脂肪,慢慢的,也会变胖。

第三:家长的动机因素。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吃得不太多,也挺爱活动,可孩子依然肥胖。

一般情况下,家长评价孩子吃得多或少、爱动或不爱动,受主观意愿的影响很大。对于同一个孩子,有的家长认为他吃得多,有的家长也许觉得他吃得少;也许母亲认为他爱动,父亲认为他不爱动。

二》预防儿童肥胖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点,要定期监测身高和体重。

3 岁以上到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长的正常范围是5-7厘米,每年体重增长的正常范围是 1-2 千克。

一个匀称体形的孩子长到肥胖,会经历较长的过程。只要每月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旦发现体重增长过速,比如一个月增长了 0.3-05 千克,马上进行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就可以尽早控制体重和预防超重肥胖。

第二点,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1、肉:50g 最好选择牛肉、猪里脊、鱼虾等,高蛋白低脂肪,既能补充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发胖。

2、蔬菜:300-500 克 各种蔬菜都要吃,因为每一种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孩子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补充营养。

3、主食:100-200克,根据体重增长的情况调整主食进食量。粗粮和细粮要搭配着吃,比如糙米饭、五谷杂粮粥、全麦面包,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4、水果:200g 当体重增长过多时,首先不吃水果。有一些高热量的水果,孩子要少吃,比如牛油果、椰子肉、榴莲、菠萝蜜,鲜枣,等等。

第三点,要适量运动。

运动是一种科学健康的预防肥胖的方法。孩子通过一定的有氧体育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

通常来讲,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消耗的糖和脂肪就越多,身体也就越不容易肥胖。但是,孩子处在长身体的过程中,不要做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那样容易导致肌肉和骨骼的损伤。

比较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主要有游泳、慢跑、健身操、跳舞等等。每次 30-40 分钟,每天 1-2 次即可。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