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在菊香书屋大发雷霆。他用手戳着一份刚发过来的报告,发出了自己的最高指示:彻查李发将军被害一案,看看谁是刺杀解放军将领的幕后真凶!然而,调查的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而解放军的各项制度,也因为这次大案而有了巨大的改变。
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案子呢?在正式讲述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案件的受害者:李发将军。
李发将军在浩如烟海的是解放军开国将领中,是一位十分独特的管理型人才。他出生于安徽六安,16岁时便加入了团组织。他参加过六霍农民起义,虽然起义未能成功,但他却借机加入了红军,开始跟随部队辗转南北。他十分勇敢,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但是,他不是那种十分突出的军事家,所以晋升比较缓慢,用了两年时间才成为了一名排长。后来他进入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参与了独树镇、三要司、庾家河等战斗,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连长。1936年,25岁的李发,成为红军三十军264团团长兼政委,为控制黄河渡口、保障后勤运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战开始后不久,李发将军进入胶东军区工作。1942年,他被任命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此时,他擅长管理、擅长战术创新的特点,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机会。在他的领导下,军分区的经济不仅得到了很好地发展,还成功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在敌人声势浩大的“春季大扫荡”中,两万余名日伪军对胶东军区进行了“拉网合围”似的大包围。但是,他们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奈何李发和他领导的军区部队。
解放战争开始后,山东地区的八路军大量出关,但是李发却留了下来。他在沧南、泺北一带积极活动。他不仅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北进策略,还成功领导了减租减息、大生产大练兵等运动。此外,他还号召渤海军区的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检举汉奸特务,为解放大军提供粮饷。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有他的很大功劳。
多年的高强度作战,给李发将军的身体留下了很多印记,有些伤痛终其一生都无法恢复。他的那张“二等乙级残疾军人”证件,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李发将军仍然没有停止自己工作的脚步。1952年,他被调往福建军区,在多次收复海岛的作战中,继续自己的高光时刻。1955年,新中国对那些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奖励进行了授衔,李发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金门炮战如火如荼,李发的工作也变得异常忙碌。三月份,他接到命令,筹备一个关于前段时期战斗的总结会议。他出了会议组织的相关工作之外,还承担了会场的保卫工作。但是在3月25日,当李发视察会场之时,一个警卫人员突然冲到他面前,抬起手来就打了三枪。李发将军毫无准备,当时便被子弹击中,倒在了血泊当中。其他警卫员立刻过去抓捕凶手,谁料那个人居然拉响了身上的一颗手榴弹,在爆炸声中灰飞烟灭。
解放军的少将遇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案件。在当时的复杂环境里,这自然而然会让人想到,是有特务在参与活动。因此,在毛主席接到报告后,立刻指示相关部门,详细调查此案,找到幕后的敌对势力。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无法解释的疑点也变得越来越多。调查人员认为,特务袭击通常发生在偏僻地区,不太可能在军营内行刺,因为这样做几乎没有撤退的机会。再说,福建军区的高级将领多的是,为何他们会选定李发将军下手呢?同时,那位行刺的战士,平时几乎没有单独外出过,背景也十分清白,特务不可能给这样一个人下达指令。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刺杀案与特务的关系不大。
之后,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系列让人遗憾的背后故事浮现了出来。人们这才知道,原来部队的建设,已经在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了。
这个刺杀李发将军的人,名叫凌发凤。他是广东省平远县人,1956年入伍。刚进入部队时,他和很多优秀的青年一样,是个懂得上进的棒小伙。他因学习成绩好而受到过表扬,还在团里的一次射击比赛中拿过名次,被评为二等射手。但是,他的发展势头并没持续多久,就逐渐停滞了。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出现了问题。
其实,凌发凤的入伍,并不是想要保家卫国,而是想在部队里学习驾驶汽车,以便退伍后,能在生产队开拖拉机。而且,他还听说,当兵是光荣的,也能享受国家的供应,更有机会去北京见毛主席。当兵对他来说,是一个跳板,而不是归宿。
但是入伍之后不久,他就被分配到厦门,与金门岛仅有很短的距离。金门炮战以来,敌人的飞机经常来骚扰,不时还会扔下几颗炸弹。近在眼前的战争,让凌发凤万分紧张。每次站岗时,他听着隐隐传来的炮声,总是吓得瑟瑟发抖。当兵对他来说,成为了一种煎熬。
也正在此时,凌发凤的家里又出事了。由于村里强行推进“高级社”,致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歉收,吃不饱肚子;而凌发凤的母亲,也在此时得了重病。家里人写信过来,让凌发凤想办法,看能不能找战友借钱。但是在当时那个时间段,谁的家里也不富裕,凌发凤对此也是有心无力。
凌发凤的这些心理包袱,其实在原先的部队里都不是大事。思想工作历来是我军的强项,只要官兵愿意沟通,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但是,当时由于部队正在推进正规化建设,生搬硬套了一些苏军的体制。而苏军之中,对于上级军官的权威性有一种盲目的维护。这种风气,也被带进了解放军的部队,造成了官兵交流的脱节。
凌发凤的排长,明明已经察觉到手下士兵的心理问题,但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权威,他不仅没有用思想工作的方式来解决,反倒使用了体罚的方法,逼迫凌发凤不要胡思乱想。他会让凌发凤背最重的辎重跑步,扩大化他的每一点错误,在内部会议上公开批评。而偏偏这一点,起到了反作用。凌发凤不仅没有改过,反而开始计划逃跑了。
可是,凌发凤还没来得及行动,新的情况就出现了。当时,有许多广东籍的士兵,与北方来的老兵和军官习俗不合,生活非常别扭。早已吃惯了米饭的他们,却必须按照老兵的习惯去吃馒头和面条。这种情况让他们很不舒服,加上指挥官的过于严苛,让他们也有了开小差的想法。但是,他们的这一想法被察觉了。一些军官为了树立个人威信,命令所有广东籍新兵,只要离开营房五米以上,就需要请假,他怕他们是去上厕所。更有甚者,他们让一些老兵监视广东新兵的一举一动,稍有奇怪的表现就要关新兵禁闭。更有甚者,一些军官禁止广东籍士兵使用家乡话交谈,认为他们这是在串通逃跑。
在这种环境之下,凌发凤更加遭到了排长的针对,甚至腿上长了疮都不能休息。有一次出操时,凌发凤受不了排长的指责,大声说道:“你这个排长有权力,干脆枪毙我得了!”
从这一天开始,凌发凤的精神状态就彻底不对了,有时候甚至会自言自语:“当兵太苦了,即使能活下来,也就能剩下一张皮了。”
而就在此时,上级突然来了命令,将所有老兵的复员时间推迟了。敏感的凌发凤,以为要打仗了,被吓得六神无主。他变得精神恍惚,经常打哆嗦,出虚汗。他经常抱怨:“向这么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
时间来到了1957年3月中旬,福建军区准备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接下来对金门的战略。负责警卫工作的李发将军为了安全,决定挑选一批背景干净、有过不错履历的战士来负责安保工作。凌发凤因为过去的表现比较优秀,因此被选了进来。结果没想到,在李发将军视察会场的时候,凌发凤突然发疯,开枪射杀了李发将军,之后用一颗手榴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了解了事件的详细经过后,调查人员提交了报告,讲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一些军队改革期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在部队管理如此简单粗暴的情况下,思想工作还能否开展?凌发凤精神崩溃、枪杀将军的事件,到底是谁的责任?有没有避免的可能?这一切,确实都很值得深思。
很快,这份报告在解放军的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出来,一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响应。很多官兵都表示,苏联的军队管理体制太过粗暴蛮横,已经客观上造成了“官兵平等”,这一解放军核心价值观的动摇,进而加深了官兵之间的矛盾。这种简单地生搬硬套,对我军并不适合。此后,军队也开始作出相应调整,重新提升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使部队管理工作回到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