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对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历来有一个猜想,就是他的本意,是去寻找建文帝。这虽然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是又不是那么简单。这一点,可以从永乐皇帝派出的那一路向西的使臣身上看出来。
中国历史上西域的概念,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西亚的很大一部分。自从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以来,依托于西域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就一直是中国到欧洲最重要的商路。在汉唐时期,这条路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衰弱,中原王朝失去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和西域完全断了联系。自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再也没在中原地区响起过,直到明朝的建立。
其实,与器械装备精良的宋朝相比,明朝账目上的军事实力是有所不及的。但是,明朝的君主却拥有宋朝君主所不及的进取精神。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北伐。不仅将宋朝失去的华北平原、燕云十六州重新拿了回来,还再次打开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通道。
明成祖朱棣得到皇位后,对西域的政策,既继承了前朝的政策,又有所创新。他不仅在哈密东侧地区继续加强控制,筑立卫所以维护边疆安定,而且对于更远的西域各国采取了和平交往的策略。通过贡赐互市的方式,明朝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的邻邦关系。
在明成祖的多次派遣下,明朝的使者几乎踏遍西域,其中尤以陈诚最为重要。陈诚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学识,先后五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安南,其间的经历和成就,至今仍让后人感叹。
陈诚的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彻底驱逐北元势力后不久。当时,当初被分封在撒马尔罕地区的蒙古畏兀儿部落前来朝贺,明朝遂在其地设立卫所。但随后的一些变故,使得这些卫所失去了作用。于是在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派遣陈诚前往西域招抚。陈诚以自己的使臣身份和卓越的学识,安抚了各个部落,重新启用了卫所,恢复了秩序。
第二次出使西域,则是在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当时,西域的哈烈国和撒马儿罕国与大明关系缓和,派遣使者来贡,带来了不少珍奇异宝。明成祖大喜之下,派遣陈诚等人前往回访。陈诚拿着礼物,不仅体面地表示了答谢之意,还与西域各国的修好,订立了一些条约和贸易协定,重新打通了河西走廊的商路。
在陈诚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出使中,他继续访问哈烈、撒马儿罕等国,将明朝的友好形象推广了开来。他的第五次出使,则是在永乐二十二年。陈诚一行人的行程,是从北京出发,途经多个省份,最终抵达西域。他们访问了包括哈密在内的十七个国家,历时三年,行程三万里。
本来,陈诚还可以走得更远些。但是,他的行动却受到了明朝自身变故的影响。公元1424年,永乐皇帝在北伐的归途病死。他的继任者——明仁宗朱高炽,采取了收缩边疆的政策,不再支持明朝向外发展。这样一来,陈诚的使团不得不中断行程,返回京城。回京后,陈诚呈上了详细的行程笔记和对西域各国的详细记述,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陈诚等使者的出访,不仅加深了中国与西亚各国的政治联系,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据美国学者莫里斯·罗沙比的著作记载,在永乐年间,西亚使团的来访频繁,这显示了明朝与当地政权的紧密联系。而且,在重新开通的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不息。明朝对这些外来商人采取宽松的政策,允许他们自由贸易,只对劣质商品加以限制和惩罚。西域商人用马匹、宝石、纸张等商品,换取了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资,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来往。
从明成祖的西域政策上,我们能感到他远迈汉唐的雄心。之所以他如此大费周章地去通西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通商。汉朝和唐朝,中国都因为大宗的对外贸易获取了巨额的财富。宋朝虽然不通西域,但是海上的贸易量足够大,所以也实现了大量的财富积累。明朝建立初期,国家经济异常困难。此时如果能打通商路,就可以重现汉唐时期的经济繁荣,让国家持久富强。
而明成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朝贡外藩体系。这样的话,即使再有敌国前来进犯,外藩也会成为明朝的警报器和战略纵深。随着政治和经济交往的增多,明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西域的一些邦国形成了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明朝还经常出面解决西域各国的纠纷,如永乐十四年介入别失八里与哈烈的争端,促使双方和解。这既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也彰显了明朝的强大,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客观上助推了朝贡外藩体系的打造。
从实际情况上看,其实郑和下西洋,和陈诚通西域的目的是一样的,同样是打通商路,打造朝贡外藩体系。至于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即使有这方面的目的,也绝不是全部。
不过,由于明成祖本身的局限性,让他把一件很好的事情办得有些拉胯。明朝对所有入贡的使臣,全都实行了“厚往薄来”的政策,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回赠,其价值远远超过他们带来的贡品。对他们带来的商品,也往往以很高的价格收购。这固然有利于通商,但是也把大明朝摆在了一个贸易中的劣势地位。最终,国家不仅没能从贸易中挣钱,反而赔了不少。
明成祖朱棣之后的明仁宗、宣宗两朝,对外政策重回收缩轨道。下西洋和出使西域的活动受到影响,纷纷被停掉了。从此,明朝就走上了闭关自守的老路上,成了一个看天吃饭的国家。到崇祯时代,由于连续十几年的天灾,明朝经济彻底崩溃,最终导致了农民军的兴起和清军的入关。一个本来大有希望的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实际上,明成祖打造商路的行为,是明朝可能腾飞的一个契机。如果后来的皇帝可以坚持这一点,并且打造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亚洲经济体系,同时水陆并进地去加入到海洋俱乐部当中,不难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那时候的明朝,将有可能在源源不断的金钱流入下,保持长久的强大和繁荣。明末“亡天下”的惨剧,也就不会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