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达220!粟裕打张灵甫高度紧张满脸通红,战后一测吓坏军医

呱呱聊历史 2023-10-17 07:32:02

1947年1月23日,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合并组建新的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政林为副政委。

新的华野建立之后下辖11个纵队加上特种兵纵队,人数达到27万余,麾下猛将如云,如一纵的叶飞、二纵的韦国清、四纵的陶勇、六纵的王必成、八纵的王建安、九纵的许世友等,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一时之选。

在抗战时期与自己长期合作的陈毅担任华野的军政一把手,这让粟裕感到一生中少有的轻松,因为他与陈毅素来相得,陈毅在军事上总是无保留地支持他,比起执掌华中野战军时的紧张工作,此刻粟裕肩头的重担相当于分去了一半。

新的华野成立之后不久,蒋介石就因为军事上的不断失利而不得不调整其在全国的军事部署,以主要的机动兵力向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其中,国民党军投入到山东战场的兵力多达59个师/旅,32万多人,占到其“重点进攻”兵力的近七成,并以“参谋总长”陈诚为总指挥。

陈诚自以为兵多将广,采取分路推进的办法,兵分四路向鲁南的解放区实施南北对进,并叫嚣“国军部队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撑死共军!”

1947年1月,新华野成立时主要领导同志合影

为了应对空前严峻的军事形势,粟裕自觉地在华野内部突出陈毅的威信和决定权,凡大小事务都向陈毅请示汇报。

有个细节是:新的华野成立后,以前华中野战军时期的老部下依然习惯性地称粟裕为“粟司令”,他听了之后总是立即纠正说:“我现在是副司令员,怎么还叫我司令员?华野只有一个司令员。”

这个难题后来被华野参谋部“破解”了,为了保密起见,华野参谋部给主要首长编了代号,陈毅的代号是501,粟裕的代号是502,谭震林的代号是503……

粟裕听了之后大加赞赏,说:“这样子很好,以后就叫我502好了。”但是陈毅却十分尊重粟裕,总是言必称“粟司令”,并对自己在山东野战军的部下们说:“你们听好了,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你们要坚决执行!”

将帅和而师必济,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的一句兵家格言,陈毅与粟裕这对自抗战以来就相得益彰的组合再次联手,以陈毅的威望搭配粟裕的才能,在华东很快打出了一连串天马行空般不可思议的操作。

1947年2月15日,由南向北推进的国民党军队未经激战就占领了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陈诚原以为华野会集结重兵在临沂以南和国民党军决战,没想到没费多大力气就取得了“空前大胜”,兴奋异常,急忙向蒋介石告捷。

激战中的华野战士

蒋介石收到电报以后也自大地认为“华东共军伤亡惨重,无力与国军决战,企图西渡运河与刘邓会师”,国民党在山东的胜利指日可待。

然而,这时老蒋却得到了济南的王耀武命令已经占领莱芜、新泰的李仙洲集团北撤的消息,不由得大为不满。

相比于蒋介石和陈诚,王耀武的头脑更加清醒,当他听说南线的国民党军没有经过激战就占领了临沂之后顿感不妙,预料到陈毅、粟裕已将主力部队秘密北移,很可能对南下的李仙洲集团不利。

结果李仙洲前脚撤出莱芜,后脚王耀武就收到了蒋介石的电报,指示“共军主力已被击溃,有过黄河避战企图”,要求他立即重新占领莱芜、新泰,贯彻“南北夹击”的方针,将华野主力消灭在沂蒙山区。

王耀武无奈,只得让李仙洲重返莱芜,送羊入虎口。

2月20日,华野主力已完成在新泰、莱芜以南地区的展开,此时王耀武又一次嗅到危险气息,急电李仙洲北撤,但还未等李仙洲有所反应,粟裕大军就在莱芜打响,把刚刚撤出县城的李仙洲所部六七万人包围在十二公里长,三四公里宽的口袋阵里。

莱芜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缴械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国民党军心大乱,士无斗志,仅用了3天时间,李仙洲麾下所部约6万人马就全军覆没,国民党2个军7个师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就没了。

国民党军在莱芜战役中遭到惨败,使得蒋介石不得不调整部署,撤销了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以顾祝同为徐州指挥部司令统一指挥华东的国民党军队,并使得麋集在山东的国民党军达到45万多人。

此时,国民党“五大主力”中除了新1军、新6军在东北,其他3支主力部队,包括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和第5军都已经投入山东战场。

这“三大主力”每一支部队都是蒋介石打内战的急先锋,之前刘邓大军和华野和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都打了好几次交道,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还吃过不小的亏。

粟裕心中十分清楚,蒋介石和顾祝同这采用的是“烂葡萄里夹硬核桃”的战术,就是一路人马中安插一支主力部队,让你打得动但啃不下。

如果不能把山东战场的这“三大主力”消灭1到2支,那么打破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是不现实的。

1947年的粟裕

据说孟良崮战役前夕陈毅曾经和粟裕一起出门打猎调剂心情,陈毅看到了一只野兔从二人马前跑过,他手起一枪正中野兔,不由得哈哈大笑,对粟裕说“502,你看这只兔子该怎么个吃法?”

粟裕的心思却没有放在眼前这只兔子上,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王牌,硬吃是不行的,必须智取,而且一定要全歼。”

到5月初,国民党第一兵团的20万大军排成一字长蛇阵,以第74师为矛头,打算向位于莱芜、新泰、蒙阴一线的我华野阵地实施“中间突破”。

当是时,国民党各路人马军纷纷出动,拔城夺寨,山东战场煞是热闹,在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日报》放出风声“雄师北指,气吞沂蒙”,空气再一次十分紧张。

然而在坦埠西王庄的华野指挥部却十分冷静,当华野于5月11日截获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命令第74师于5月21日占领坦埠的电报之后,粟裕当机立断,决定在坦埠以南的孟良崮山区消灭第74师。

第74师正处于第一兵团5个军的正中位置,粟裕此举无异于“猛虎掏心”,若打74师不成将导致华野27万大军陷入国民党45万人的包围圈,堪称不折不扣的兵行险着。

孟良崮战前双方态势

但正因为用兵之道存乎一心,本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极端智慧,上至蒋介石、顾祝同,下到汤恩伯、张灵甫,都没有想到粟裕就是敢于用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的战法,从几十万大军中挑最硬的骨头下手。

多年之后粟裕在回忆孟良崮一战时这样评价说:

“有人说这一仗是我们‘虎口拔牙’,但老虎的嘴巴并不是张开的,只有一点空隙,我们硬切进去……把第74师从敌人的重兵集团中挖出来予以歼灭,不能说74师孤军冒进,它只是稍形突出,而且随即又缩回去了,还是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确切一些。”

在关键时刻,毛主席的中央军委授予陈毅、粟裕“当机决断,立即执行,我们不遥制”的全权,而陈毅又无保留地支持粟裕,在粟裕紧张指挥战斗的时候他就悄悄离开指挥部,对别人说:“我离开这里很必要,免得粟司令事事向我报告,耽误时间。”

5月12日,粟裕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隐蔽动作,将华野20多万指战员、近60万之前民工部署在孟良崮一带的群山之中,等5月13日战役全面打响的时候,埋伏在74师西南方的王必成6纵又突然发难,一举截断了张灵甫的退路。

6纵之前在淮阴、涟水的时候都吃过74师的亏,从纵队司令王必成以下,全军2万多人都一心一意地想要和74师算账,粟裕深知6纵军心可用,便特地安排了6纵作为给74师埋伏的铡刀手。

王必成:老子打的就是74师

果然孟良崮方向还没打响,王必成就率全军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提前8小时抵达74师的前线基地垛庄,全部俘虏了张灵甫的火炮和辎重。

粟裕算准了此时第一兵团的其他部队距离74师大概有一天左右的路程,以两斗打援的1纵、8纵的实力,坚守2天不成问题,因此不早不晚,就在5月13日向74师发起全面进攻。

这一步棋也是险到了极点,因为华野确实没有时间可以耽搁了,如果5月13日不打,等到5月14日上午74师就能渡过汶河,而河对岸是开阔的平原地带,再后面就是华野指挥部,要想在那里消灭74师将十分困难。

从5月15日开始,华野20几万人把74师的3万多人团团包围在没有水的乱石山上,血战了整整一个昼夜,到5月16日傍晚全歼74师3.2万多人,其战况之惨烈堪称惊心动魄,系解放战争以来少有。

当时粟裕蹲守在指挥部里一连3天不眠不休,他自莱芜战役以来就没有怎么好好休息,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很大,而且红军时期留在他头部的弹片还时时作怪,令他头疼难忍。

当时粟裕还不知道脑袋里留着3块弹片,以为是高血压的问题,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只能戴着铝制的“健脑器”缓解疼痛,在战役的第一线坚持指挥。

决胜千里

由于几天没有休息,粟裕的脸涨得通红,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军医给他测量血压吓了一大跳,因为他的血压竟高达220mmHg。

正常人的血压高到这个水平,弄不好随时都可能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以粟裕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已完全把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

0 阅读:139

呱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