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约10万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越过伊科边界,对科威特发动了闪电战,迅速占领了科威特所有战略重地,包括科威特政治权力中枢埃米尔的王宫。科威特国王埃米尔·贾比尔匆忙带领部分王室成员,逃到了美国的军舰上,其弟法赫德亲王在战斗中身亡,还有五名王室成员相继战死。
在短短的十多个小时后,伊拉克宣布科威特为第十九个省,即巴士拉省。由此,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全境,引发海湾危机。
(伊拉克与科威特)
随后,联合国安理会迅速做出反应,通过了要求伊拉克撤军的第660号决议。后来又陆续出台了多个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决议,并且要求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之前,无条件撤兵。否则,联合国安理会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解决争端。
但是,伊拉克并没有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于是,美国经过多方斡旋,在得到了安理会的授权后,联合34个国家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战争,最终将伊拉克赶出了科威特。在这场局部战役中,美国起到了主导作用,投入的兵力占各国兵力的70%以上。
那么,伊拉克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呢?
一、石油问题。
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被伊朗拖入了战争的泥沼之中,国力大损。伊拉克在战后希望海湾国家特别是科威特降低石油产量,抬高石油价格,以此增加收入,恢复经济。但是,科威特却伙同其他海湾国家超量生产石油,致使石油价格一路走低,让伊拉克损失近200亿美元的收入。此后两国围绕石油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双方互不让步,谈判破裂。
二、债务问题。
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为了取得对伊朗的最终胜利,向一些阿拉伯国家借钱以维持战争开销,共举债数百亿,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近一半。战后的伊拉克百废待兴,无力偿还,希望科威特看在自己为阿拉伯国家出头的份上,免除债务。但科威特却认为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是出于私利,拒绝了伊拉克的要求。
三、伊拉克为了夺取出海口。
众所周知,伊拉克缺少出海口,生产出来的石油甚至要通过约旦的港口出口到欧洲。如果是要出口到东亚的石油需求大国中国、日本等,则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而伊朗则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的几个重要的战略岛屿。于是,伊拉克将目光投向了科威特,一旦占领了科威特,就打通了伊拉克的石油通道,不用再看伊朗人的脸色了。
(科威特的油井)
四、边界问题。
伊拉克和科威特有100多公里的边界,两国始终没有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而且两国的边界地带盛产石油,双方经常指责对方在边界上偷采石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就曾指责科威特在边界上偷采的石油价值数十亿美元。
美国为什么不惜一战,要阻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呢?
最核心点就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一,还是石油的问题。
整个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一大半,出口量和产量也接近全世界的四成。美国如果控制了海湾国家,也就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相反,如果放任伊拉克占领科威特,那么伊拉克也就控制了海湾国家近一半的石油资源,从而垄断石油价格,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
第二,伊拉克在成功占领科威特后,有继续入侵沙特的野心。
沙特是美国的长期友好伙伴,美国特别需要沙特在海湾国家中的存在,沙特对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后,美国就发动了旨在阻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的“沙漠盾牌行动”。
(美军轰炸伊拉克)
第三,美国要维护自己“世界警察”的形象。
美国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特别喜欢插手别国内政和地区事务。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事件中,尽管阿拉伯联盟很快就发表了声明,要求在阿拉伯内部妥善解决冲突,不希望外部势力的介入。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还是很快卷入了整个事件,并最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充分展现了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形象。
1991年2月27日,伊拉克政府在多国部队发动的“沙漠风暴”行动中,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相关决议,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由此结束。
(参考资料:《海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