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镇岁月》(1997)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7分
积雪中空旷的空间、边陲小镇的街道、简陋的教室窗台玻璃上缓慢融化的雪花、窗外的群山和树林……尽管本片是导演的首部长片处女作,但极具电影感的画面构图和对真实的自然物象的敏锐捕捉,以及整部影片那肃穆、沉静的环境氛围,便足以使观众感知到这位土耳其导演的导演天赋与个人风格。
影片用大量的固定机位,以平静、舒缓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土耳其某个小镇上一家三代人的几个生活片段。身处懵懂年龄,在简陋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他们那依靠自己努力和信念考上大学,在美国社会生活后又毅然回国企图改变家乡的父亲;以及被迫参加过战争,曾流亡到海外的爷爷……影片将关于制度、宗教、传统习俗等与土耳其的文明与进步息息相关的影片主题,镶嵌在家庭间日常的谈话和课堂上讲课的内容之中,同时又用大量的时间展示那些具有主题表意功能、能激起观众情绪的空镜头。这些元素通过导演巧妙地组合、剪辑,构成了本片独特的魅力与风格。锡兰是如此真实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土耳其无数个类似的小镇中,落后、贫乏、蒙昧的现实,和对改变这种困境的焦虑与无力感。
二、《五月碧云天》(1999年)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8分
影片以悠扬、自然的镜头语言和略带纪录片元素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安纳托利亚一个小镇上一个家庭里,几名家庭成员各自的内心追求与生活困境。年迈的父亲面对政府收缴土地的政策,想用法律来保住陪伴了自己半个世纪的白杨树林;儿子从城市回到家乡,为了完成一部电影的拍摄;生活在家乡的表弟则不满足于乡下平庸单调的生活,想借助加入哥哥剧组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城市梦;年幼的小孩子则需要在40天的时间努力地保护口袋中的鸡蛋不被打碎,因为大人们承诺到时会给他买他期盼已久的礼物。在这四个交织的故事中,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努力着……
导演通过几位主人公的情绪、理想和内心诉求,对土耳其国内较为严重的失业现象、国家土地兼并政策、乡村的贫瘠与落后等社会问题,含蓄而深刻地进行了呈现。而尽管作品的主题是如此的冷峻与沉重,影片中那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迷恋与捕捉;对于人物琐碎动作和内心情绪的生动捕捉,那充满人文关怀的诗意表达方式,似乎将生活的诸多不如意都在舒缓的剪辑节奏下化作温柔的抚摸。
三、《适合分手的季节》(2006年)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7.5分
“女性为情而伤,男性为欲所困”或许是本片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影片讲述了教授伊萨在与演员身份的女友芭哈分手后,与旧情人塞拉之间又重燃的亲密关系,以及在不久后得知芭哈在东部拍戏的消息后,又再次寻找前女友企图填补内心中空虚与思念的过程。本片的整体风格压抑而哀伤,通过男主与两位女友间不成功的情感关系呈现,影片似乎表达出人性内在的矛盾、软弱与自私,永远无法被满足的欲望,以及人与人之间无法互信的恐惧。
影片的调度手法与镜头语言尤为值得称道,在伊萨重新追求旧情人塞拉的场景中,导演利用一个镱中像的长镜头,无需任何的台词便精确地呈现出两人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当下的内心活动。而那个利用一颗过期的、已经失去原来味道的坚果的暗喻更是堪称经典,将伊萨与塞拉之间那早已失去原有的爱慕,却因为空虚与欲望而又重新在一起的情感关系,进行了微妙地展示与讽刺。
四、《三只猴子》(2008年)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7.5分
一名身为权贵阶层的政客,在意外造成了一次车祸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竞选,他说服了自己的司机瑞普让其为自己顶罪。从此,瑞普一家三口的生活,因此而被彻底地改变,最终导致了令人感叹的家庭悲剧。影片借由这起家庭悲剧,呈现出了当下文明社会中依然无处不在的权力、父权与男权压迫,并对人性中的自私、利己、猜疑等阴暗面进行了挖掘与批判。
在影像方面,导演运用暗黄的色调与肃重的画风烘托出作品冷峻的情绪氛围;并用人物的面部肌肉、眼神这些细微的表情来逼真地表现和传递情绪。而片中面对暴行、背叛、压迫等恶行,面对社会不公与权力、性别压症候。人性基于自私、利己等原因,所表现出的沉默态度,或许才是导演想表达出的人性的耐人寻味之处。正如影片名字所引用的典故:面对真相,我们“不听、不看、不说”,面似正义的面容中隐藏着难言的懦弱,卑鄙的行为中又隐藏着可怜的哀顺。
五、《安纳托利亚往事》(2011)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8.5分
本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评审团大奖,或许代表着努里·比格·锡兰真正成为了世界顶级的艺术电影导演大师。在导演所擅长的固定机位和缓慢移动的镜头调度下,片中那些极具视觉欣赏性、充满自然主义的大自然远景画面;人物在夜间对话时,被骤起的夜风所卷起飞舞在空中的落叶;极具感染力的特写镜头下,人物细微的表情和眼神所传递出的复杂情感……无不令观众深深地陶醉在导演从真实世界捕捉,再加上自己的艺术加工后所营造出的独特时空中。
影片呈现了在两名杀人犯自首后的12个小时内,由检察官、警察、医生、军人等组成的车队,带着犯罪嫌疑人在夜晚乡村的旷野中寻找和挖掘被害人尸体的工作经历,和尸体被送去城市后解剖的整个过程。通过角色间的对话、各个不同角色在工作中自然的性格及情感呈现、对农村和城市环境的真实呈现,影片通过对这起事件的真实、细微地记录,令群众从中感知到土耳其所存在大量的社会问题,以及各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们所承受的来自道德、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本片的镜头语言与主题表意堪称完美。无论是导演在镜头操控上的娴熟,还是空旷悠远、舒缓诗意的自然画面,再或是对土耳其乡村困境和城市症候的揭露与拷问,无不令人赞叹。结尾部分尸体解剖的情节则带有奇妙的双关意味,对尸体的开膛破肚似乎暗喻着对土耳其社会的剖析。而医生最后掩盖真相的行为则说明面对复杂严峻、积重难返的社会困境,人们为了基于自保和省事儿的心态,更习惯于例行公事的视作不见。
六、《远方》(2008年)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8.5分
影片讲述了在土耳其经济下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中,乡村失业青年尤索夫来到首都伊斯坦布尔寻找工作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尤索夫求职时处处碰壁的状况,以及他在借宿在摄影师亲戚马姆家中时,两人间由于身份、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阶层差别等原因所造成相片中的尴尬与不快,导演以一种极具生活化和现实性的创作手法,表达出了关于经济困境、社会阶层鸿沟、人文关怀缺失等多重的主题与哲思。
来自乡村的尤索夫,与离家多年已完全融入都市生活的马姆,在片中显然代表着基层大众与城市精英群体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影片不仅借由尤索夫那不成功的求职经历,生动真实地反映出土耳其当下所面临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更是通过对马姆对待这位亲戚的态度和两人日常生活那生硬、尴尬关系的呈现,更加深刻地剖析出相对于前者,更为可怕的或者是精英阶层那冷漠、自私的群体特征与死气沉沉的精神世界。在精英群体中,他们中有行动力的选择润到国外一走了之,留在国内的则对社会困境视若不见、得过且过。影片含蓄但尖锐地对所谓精英阶层的这种麻木与冷漠进行了批判与拷问,并对土耳其严峻的社会困境和阶层鸿沟所可能激发的社会矛盾,表达出了焦虑与担忧。
七、《冬眠》(2014年)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国别:土耳其
个人评分:8.5
退休演员艾登生活富裕,并在安纳托利亚拥有一家旅馆,与年轻的妻子尼哈儿和离婚后单身的姐姐内卡拉在一起共同生活。尽管与妻子在感情上有些疏远,还与自己旅馆那些贫穷的租户存在一些矛盾与摩擦,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艾登热爱艺术并涉足公益,他还在计划创作一本名为《土耳其戏剧史》的书。但在租户家年幼的孩子用石头打破了艾登的车玻璃后,在处理这件在艾登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过程中,随着对艾登面对这次具体事件时的处理态度,以及随后对他和妻子、姐姐生活细节与彼此关系的详细呈现,我们逐渐了解并感悟到艾登性格中内在的骄傲、固执与冷漠,以及存在于几乎每个人生命中那宿命般的人生悲剧。
在本片中,导演锡兰近乎完美地释放了自己的作品风格与艺术才华。影片通过对艾登的生活描述,对土耳其国内关于阶层冲突、难民涌入、文化界缺乏活力等社会症候进行了真实地呈现,尤其是对于所谓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状态及人性缺点鞭辟入里地挖掘与剖析……整部影片的影像风格带有塔科夫斯基式的唯美、凝重,清晰、深刻的主题表达,又使观众想起伯格曼《野草莓》式的严肃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