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网红低血糖猝逝!专家提醒:科学饮食是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清汛康康 2025-04-16 09:22:34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阿根廷奇娜”突发低血糖不幸离世,年仅38岁。这位曾多次登上央视和新华社报道的福建籍“洋媳妇”,其猝然离世令人痛惜,也为公众敲响了关于低血糖风险的警钟。

低血糖常被人们误以为只是“饿得有点过头”,但实际上,它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引发昏迷、抽搐,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尤其在症状被忽视或处理不当的情况下。科学饮食,是预防低血糖的第一道防线。本文将围绕低血糖的典型表现、饮食管理、预防策略以及紧急应对方式进行系统科普。

一、低血糖有哪些典型表现?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大脑对葡萄糖高度依赖。当血糖水平下降过快或过低时,机体首先出现一系列警示症状,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 轻度低血糖 常表现为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大多数人最常遇到的阶段,可通过及时进食缓解。

2. 中度低血糖 若未及时干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如情绪反常、反应迟钝、言语不清、行为古怪,甚至出现短暂意识模糊或神志不清。

3. 重度低血糖 血糖继续下降则可引发抽搐、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能陷入昏迷甚至猝死,特别是无人察觉或急救不及时时。

特殊人群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老年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初期仅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或类似脑卒中的症状;儿童则可能出现哭闹、面色苍白、盗汗、夜惊等,容易被家长误解为普通情绪波动。

二、饮食是预防低血糖的核心手段

合理饮食是防范低血糖的重要策略。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糖尿病患者、节食减肥者、运动量大的人、长时间不进食者,更应注重餐次规律、食物结构合理。

1. 三餐定时定量 避免漏餐、延餐,尤其早餐不能忽视。规律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曲线,降低突发低血糖的风险。

2. 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 如全谷类、糙米、燕麦、豆类,这类食物升糖速度慢,能维持血糖平稳释放,防止骤升骤降。

3. 适量蛋白质与脂肪摄入 蛋白质可延缓胃排空速度,脂肪有助于延长饱腹感,两者搭配可提升血糖稳定性。

4. 避免极端节食或空腹剧烈运动 尤其是减肥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断食或高强度锻炼前不进食。

三、发生低血糖时,吃什么能救急?

当感觉到心慌、出汗、乏力等疑似低血糖症状时,首先应停止活动,立即摄入含糖食物,推荐以下应急补糖选择:

1. 含糖饮料 如葡萄糖水、含糖果汁、可乐(非无糖)等,优点是吸收迅速,适合紧急状态下饮用。

2. 纯葡萄糖片或方糖 携带方便、吸收快,是糖尿病患者常备物品。

3. 糖果或饼干 口含糖(非无糖型)、牛奶饼干等亦可暂时提升血糖。

4. 主食类 若情况不紧急,也可选择米饭、馒头、面包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升糖速度略慢。

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已意识模糊或昏迷,严禁喂食,以免引发误吸或窒息,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条件允许时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

四、提高警惕,让“低血糖防控”走入日常

低血糖不只是糖尿病人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节食过度、生活不规律或体力消耗过大的普通人身上。公众应树立“血糖双向关注”意识,既防高血糖,也防低血糖。

日常生活中,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1. 每天定时吃饭,不跳餐不延餐。

2. 运动前后,适当补充能量。

3. 工作繁忙、熬夜、饮酒后尤其警惕低血糖。

4. 外出携带少量糖果或葡萄糖片。

5. 对老年人、儿童及用药糖尿病患者加强监测和照护。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国家公共营养师 虞静文】

【编辑:YT 】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