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最新的持仓中,有两大能源股雪佛龙和西方石油,前篇已经讲述过巴菲特对于西方石油的思考和估值逻辑。
那么对于雪佛龙来说是否有一样的逻辑呢?巴菲特持仓雪佛龙占自己的第五大仓位,是看好雪佛龙什么呢?
01
公司简介/主营业务
雪佛龙(Chevron Corporation)成立于187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拉蒙市,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之一,业务覆盖180多个国家。其前身为1911年从标准石油拆分出的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Socal),历经多次并购整合,包括1984年与海湾石油合并、2001年与德士古合并等,2005年更名为雪佛龙公司。2023年,雪佛龙位列《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18名,年营收超2000亿美元,员工约4.56万人。
主要的经营业务
雪佛龙的业务贯穿石油及天然气全产业链,核心板块包括:
1. 上游:油气勘探与生产
资源布局:在全球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包括美国墨西哥湾深水油田、中东沙特阿美合作区块、亚太南海及渤海湾项目,以及拉丁美洲委内瑞拉等产区。
技术优势:通过智能化油田管理和碳捕集技术提升开采效率,2023年二叠纪盆地日均油井超2.6万口,计划未来日产量达100万桶。
2. 下游:炼油与销售
炼油能力:全球拥有19家独资炼油厂,日均炼油能力约200万桶,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
零售网络:以雪佛龙、德士古、加德士品牌运营超2.5万个加油站,覆盖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地。
3. 化工与润滑油
石化产品:生产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以及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产品,工厂分布在美国、中国、沙特等地。
润滑油业务:全球最大润滑油供应商之一,拥有金富力、德乐等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先(如加氢裂解技术)。
4. 新能源与技术创新
可再生能源:布局太阳能、风能及氢能,2023年收购赫斯公司强化油气资源储备,同时推进低碳技术。
研发投入:在里士满和根特的技术中心开发环保型燃料(如Techron燃油)和添加剂,减少碳排放。
5. 区域市场
重点市场: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亚太(中国南海、渤海湾项目)、中东(沙特合作)及拉丁美洲(委内瑞拉)。
中国业务:参与南海珠江口盆地油田开发、川东北天然气项目,并通过加德士加油站及润滑油工厂服务本地市场。
02
买入情况巴菲特首次出手雪佛龙是在2020年第三季度,投入了30亿美金。
我们在分析巴菲特买入西方石油的时候知道,巴菲特曾经在疫情开始后买入石方石油,但是第一次买入后的结果就是亏损后卖出(具体可以查看西方石油案例)。
但巴菲特只是暂时离场。当时,众多石油巨头连续几个季度亏损,包括雪佛龙,2020年二三季度连续巨亏。第三季度时,巴菲特判断雪佛龙会好转。便拿出大概30亿资金建仓雪佛龙,持有了2%的股份,持股成本70多美金。建仓后,从2020年第四季度,雪佛龙开始持续好转。2021年一季度开始不再亏损。2021年上半年巴菲特减持了一半的仓位,减持价可能是100美金左右。相对于巴菲特的初始投资价格,盈利空间可能在40%左右。
到了2021年下半年起,巴菲特可能观察到石油行业彻底摆脱了风险,于是开始增加仓位。而大部分仓位是在2022年1季度完成的。目前巴菲特在雪佛龙的1.67亿持股中,有1.2亿股是在2022年一季度购买,成本可能不到140美元。到2022年底时,巴菲特持股已经占雪佛龙的8.5%。
03
收益情况第一次购买在2020年第四季度,后来股价上涨后巴菲特卖出一半持仓,这时候巴菲特对于雪佛龙的持仓逻辑还是捡烟蒂。这次收益大概是40%。
巴菲特这样形容烟蒂股:
在大街上捡到一只雪茄烟蒂,短得只能再抽一口,也许冒不出多少烟,但买‘便宜货’的方式却要从那仅剩的一口中发掘出所有的利润。
烟蒂股具有几个典型特征:业绩增长乏力、市净率低、清算价值高于市值、高股息等。
第一次购买当时雪佛龙其资产负债表优于竞争对手埃克森美孚和欧洲大型竞争对手如荷兰皇家壳牌等。雪佛龙的股息收益率为5.6%,随着油价上涨,这种派息被视为越来越安全。
后续巴菲特第二次买入,这个时候的投资逻辑就不再是当做捡烟蒂了,这个时期同时还在买入西方石油,雪佛龙的1.2亿股是在2022年一季度购买。这个时候巴菲特思考的是将来石油的供需改变,石油资源有限,石油资源需求依旧很大,即使知道将来的方向是新能源,低碳资源,但是石油在可预见的短期未来中还是不可替代的。
巴菲特在第二阶段买入雪佛龙大概的成本在120多美元左右,以2022年雪佛龙每股收益约14美元计算,其动态市盈率约为8.7倍,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04
公司特性总结雪佛龙和西方石油的特点一样就是传统的能源行业,但是市场地位显著。
巴菲特再买入的时候公司高股息,低市净率,雪佛龙公司的债务是行业地位的。

对此只能感叹一句确实佩服。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别人恐惧我贪婪。
巴菲特敢于在历史股价低点买入,公司出现亏损的同时,就是看好了公司长期的经营历史,对于雪佛龙巴菲特绝对不是当时才有关注,而是在多年前就在股东大会中有过提及。这就是公司兜底的一个保障加上当时的高股息。

05
投资逻辑及估值雪佛龙的总裁Wirth曾说,从1970年起,雪佛龙就没在美国新建一家炼油厂了。各国政府不喜欢石油项目,环保和减排措施不断,鼓励新能源。这些抑制了石油行业的投资热情。但也带来了石油供需的变化。石油需求并未真正下降,而供给端的消极投入,使得供需平衡很容易触发极限。而要提高全球石油产能,从投入设备到规模化开采,可能需要长达十年时间。这就是后来巴菲特第二次的投资逻辑,代表了供给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突然增加的。
具体到雪佛龙和西方石油,它们两家占有了美国二叠纪盆地大部分最优质的石油资源,雪佛龙200万英亩,西方石油280万英亩。二叠纪盆地是美国最大的页岩油产区。这就是为什么说巴菲特买入这两家公司就是想当于买了一个油田。
最终雪佛龙会给巴菲特带来多大的盈利,尚未可知,巴菲特作为长期投资者,雪佛龙的这场戏剧才刚刚拉开帷幕。
但是作为价值投资的我们,要从中尽可能学习巴菲特对于石油企业的思考角度和估值逻辑。
06
总结这就是巴菲特买入雪佛龙的估值逻辑。巴菲特两次买入一次是市盈率低位,股价也处于近十年的低点,加上当时的股息率为5.6%,而雪佛龙又有着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和显著的市场地位,这些都提供了极大的安全边际,这时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是捡烟蒂,和中国石油的买入逻辑一样的。
第二次买入市盈率在9左右,这个时候巴菲特的买入就是按照供需的理论分析,需求不会很快的减少,同样供给资源是有限的,是会不断的消耗的,这个时候买入的逻辑和西方石油是一样的,就是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了一个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