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才干如何?将才而非帅才,因大局观欠缺使围魏救赵行动流产

娇洋看过去 2025-01-22 21:12:44

摧毁江南大营,攻占苏锡常后,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就研究决定进行第二次西征。 集中太平军精锐主力,由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分别统带,在长江南岸、江北向西平行推进,直捣湘军后方基地之一的湖北,迫使湘军撤安庆之围,回救武昌。

同时,以侍王李世贤、堵王黄文金等率部直攻皖南,威胁曾国藩设在祁门的湘军大营,策应李秀成的南路大军。但这个针对湘军后方空虚、避免内线消耗战,而以外线长途奔袭形成的钳形攻势,瓦解湘军围攻安庆的正确作战计划,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波三折。

8月,陈玉成率北路军先行,但他一再拖延迟误,先在安徽定远、寿州一带与清军作战。10月抵达桐城后,又未按计划西入湖北,竟突发奇想欲直接破解安庆之围,遂寻找多隆阿的黑龙江马队展开决战。而多隆阿已奉胡林翼之命,率部撤至桐城西南数十里的挂车河,与驻扎青草塥的李续宜军连成一线,相互策应,严阵以待。

多隆阿率麾下剽悍善战的黑龙江骑兵向李续宜部靠拢后,处于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主动态势。咸丰十年十月中下旬,陈玉成率军大举袭来,两军展开激战,多隆阿、李续宜接连挫败陈玉成,屡屡获胜。(铁马冰河wu作品)十月二十八日,多隆阿、李续宜又分进合击,大破陈玉成军,攻破太平军营垒四十余座,并重创其军,太平军死伤惨重。

十一月,不甘心失败的陈玉成又企图攻破枞阳以解安庆之围,孰料又被湘军水陆师挫败,损失不轻。经过两次失败后,陈玉成才感觉到直接破解安庆之围很难做到,遂决定执行原定围魏救赵计划,稍事休整后即进军湖北。

陈玉成与湘军以及配合其作战的多隆阿黑龙江骑兵在安徽桐城、枞阳一带恶战了三个多月,虽没有获胜,却也牵制了胡林翼的行动;为了支援和指挥前线作战,胡林翼竟然不顾第二线兵力严重不足防守空虚的实际情况,于当年十二月中,将大营由英山移往太湖。而英山是大别山之要隘,距鄂东重镇黄州不到两百里,胡林翼这样做,就等于门户洞开,为陈玉成进军湖北开启了大门。

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陈玉成率军大举西进,二十九日在乐儿岭大破设防于此的余际昌军,余部有七个营(清军一营约有500人左右),被太平军团灭四营。二月四日,陈玉成督军攻占英山,七日克蕲水,八日命兵卒换上湘军战衣 ,冒用湘军旗号骗开黄州城门,一举袭夺之。黄州府是湖北的重要財赋之地,粮食主产区,漕粮征额达到全省一半;而且黄州府是军事要地,东距大别山,西距武汉均只有百里之遥。

当时的汉口无城墙、壕沟等防御工事,而且整个武汉三镇仅有两千多陆营守军,骑兵数百。这就意味着,只要陈玉成大军继续西进,不仅汉口唾手可得,即便城池坚固但守军羸弱的武昌、汉阳也不难迅速攻下。当时,陈玉成部先锋已经进至距汉口不足四十华里的滠口,可谓近在咫尺。

面对太平军逼近武汉,自己又远在太湖、鞭长莫及的危殆情况,本已患病的胡林翼惊惧异常、悔恨莫名,病情加重,吐血数升而不止,对左右哀叹道 :

“临死而得罪一省之官民,何颜复立于人世哉”!《陶凤楼藏名贤手札》

胡林翼不顾病体虚弱, 三次急信向水师求援。二月十一日,他在一天内又连发四封急信给李续宜,信中说:

“贼入黄州,恐日内又假冒官军,分兵掳船渡江,扰入武汉矣” !《名贤手札》

太平军大兵压境,武汉城内一日数十惊,官绅更是惊恐万状,纷纷携带金银细软出逃,民众也扶老携幼出城藏匿——

“人民一空,不堪笔述,各粮台、军火总局闻警散尽,阎丹初(阎敬铭)呼唤不灵,愤极自尽,几断气......。《鄂城定变》”

胡林翼留在武昌的妻子也仓促携带幼子出逃。史载,太平军逼近武汉时,城中秩序大乱:

“狱囚汹汹欲出,游匪复宣传贼至,将乘间为乱,奸民竟公开抢劫 ” 。

布政使唐训方亲自带兵巡察,格杀抢匪数人后秩序才稍稍稳定下来。

遗憾的是 ,陈玉成却没有把握住这绝佳时机,并未乘武汉防守空虚、军民慌乱之机,挥师直趋武昌,而是在其先头部队于滠口遇挫之后,即犹豫不决,瑟缩不前;后来他更轻信英国使节巴夏礼的谎言和“劝告”,竟然放弃进攻武汉,屯兵黄州,旋即分兵攻取德安、孝感、随州等地。这一延误,就为李续宜军和湘军水师回援武汉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陈玉成出此下策,与李秀成一心经营苏福省、对西征抵触、其南路军拖拖拉拉、没有及时赶到,不能配合陈军对武汉形成夹击攻势,也有很大的关系。总之,因陈玉成、李秀成患得患失,过于看重自身既得利益,这场轰轰烈烈的“围魏救赵” 军事行动终告失败。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