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审判被称为“特殊的希望工程”。为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石景山法院少年法庭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判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
12月3日,该院召开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新闻通报会,发布《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2020—2024)》,总结分析该院近五年审理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主要特点、特色机制适用情况、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发布两起典型案例并提出建议。
“石景山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党组成员、副院长詹文杰介绍道,“《白皮书》全面展示了2020年以来,该院积极践行‘未成年人审判融合发展’理念,整体研判未成年人案件发展规律,找准痛点、打通堵点、破解难点,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审判职能,积极探索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审合一’融合审判特色机制,激发未成年人审判‘1+1+1>3’综合效能,打造特色鲜明的未成年人案件融合审判的‘石景山模式’。”
他介绍道,该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在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基础上,积极探索审判职能融合、审判力量融合、保护机制融合,实现了未成年人审判领域的新发展。在诉前环节融合源头治理,以“相伴青春法官工作室”强化犯罪预防。该院与区教委签订法治共建协议,在全区50余所学校成立防范校园欺凌工作小组,将普法宣传融入学校日常教育,积极预防和调解校园矛盾纠纷,把违法犯罪问题消弭在源头,打造平安、无讼校园;在诉中环节融合审判职能,以“相伴青春观护站”凝聚多方力量。与区妇联共同建立“相伴青春观护站”,聘请社会观护员开展社会观护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在近70件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开展该项工作,80余名未成年人从中受益,经社会调查观护的案件调解、撤诉率约55%,服判息诉率高达90%以上;在诉后环节融合社会治理,以“一基地一中心”实现共建共治。牵头与团区委、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和区教委合作建立北京市首个综合性帮教基地“青春护航基地”,涵盖复学、就业、城市体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帮教项目,已帮助60余名罪错青少年复学、工作。“一中心”即“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中心”,通过与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合作,打造学科交叉领域下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和德育教育新品牌。
在案例发布环节,石景山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少年法庭负责人杨洁对两起典型案例进行重点通报。在案例中,该院注重加强行政、民事审判融合,以及多方合力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复归社会,实现保障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良好效果。
今后,石景山法院将持续积极回应新时代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新要求,完善未成年人融合式审判模式,汇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治合力,不断创新、砥砺前行,为祖国的“下一代”工程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上方二维码阅读白皮书全文
供稿:石景山法院
摄影:曹栋
编辑:赵丹阳 汪希
审核: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