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法律适用错误,程序违法,为什么再审不成功

房产小哥赵玉涛 2025-03-25 12:46:48

【资深赵律师解读】法律适用错误的再审审查标准与实务应对

(本文由专注民商事再审领域的赵律师团队律师主笔,结合最高法裁判规则解析法律适用错误的实务认定)

一、法律适用错误的再审审查困境《民事诉讼法》第 211 条明确将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列为应当再审的法定情形,但司法实践中该标准存在显著的弹性空间。赵律师指出,最高法在(2015)民申字第 416 号案中创设的裁判规则具有典型意义:即使二审判决存在法律适用瑕疵,但若实体处理结果恰当合理,仍可驳回再审申请。这反映出最高法院对法律适用错误的审查采取 "结果导向型" 标准,即重点考察法律适用错误是否实质影响裁判结果。

二、裁判规则的深层逻辑解析赵律师分析,该裁判规则体现了三大司法政策考量:

维护裁判终局性:对仅存在技术性法律适用瑕疵但结果正确的案件,避免因程序瑕疵启动再审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防止当事人滥用再审程序挑战非实质性法律错误强化实质正义导向:以实体处理结果的正当性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三、实务应对策略建议针对这一裁判规则,赵律师为申诉当事人提供以下专业建议:

错误定性的精准把握 区分 "技术性错误" 与 "根本性错误" 重点论证法律适用错误如何导致实体处理不公 结合具体法条构成要件进行体系化分析证据链的针对性构建 收集指导性案例作为类案参照 制作法律适用对照表进行可视化论证 提交专家法律意见书增强说服力申诉文书的结构化撰写 采用 "总 - 分 - 总" 逻辑框架 突出关键法律争点的层级递进 避免罗列细枝末节的技术性错误

四、典型案例延伸解读赵律师特别提示,在(2021)最高法民再 123 号案中,最高法院明确:法律适用错误需达到 "足以导致裁判结果错误" 的程度,具体包括:

违反法律基本原则导致法律关系性质认定错误造成民事责任划分明显不当引发实体权利义务严重失衡

五、结语赵律师强调,法律适用错误的再审审查已形成 "形式审查 + 实质审查" 的双重标准。当事人在申诉时,应聚焦法律适用错误与实体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体系化论证证明该错误具有 "裁判结果颠覆性"。建议委托专业再审律师进行法律争点整理和证据链构建,避免因错误表述错失救济时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