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宛某,28岁,于2025年3月14日凌晨3点左右离开宿舍,手机,电子设备都没带;
之后被室友,同学发现失联,开始报警四处寻找;
最终一日之后,警方在学校附近一处河道中发现遗体,已经溺水身亡。
据说,是写论文被卡住了,进度慢了点;
还听说,复旦的博士毕业还有个末位淘汰机制;
如果不能超越别人,成为最末尾的那个就会被淘汰,无法正常毕业。
博士生真的要历经魔鬼般洗礼,走投无路吗?
(2)
为什么宛同学如此执着寻求死亡呢?
因为从小身边人,包括父母,老师,亲戚,同学,都在游说如果考上名校硕士博士就如何如何;
前途,收入,地位,别人的羡慕应有尽有;
所以,从小开始就把考博盘上人生高峰,作为自己的华山一条路;
对自己的期待就特别高,非考上不可。
然后,凭着小镇做题家的功底终于卷到了博士;
没想到现实和自己期待的不符,而且相差很远;
考上博士,开始闯关,升级打怪;
毕业是第一关;
毕业要发顶级刊物论文,可能不止一篇;
要做实验,做数据,做分析,要有结论;
烧脑的不是一点点。
论文写完了,终于能毕业了也先别高兴太早;
博士学历找工作也并非提前预定,都需要现学现卖,要有合适的坑才行;
坑太少,人太多;
这是博士面临的第二关;
要把自己成功的推销出去。
而这往往是博士学生们的最大短板,擅长读书用脑,却不擅长推销自己;
更不愿意脱下身上孔乙己的长衫,还非要体面,岗位对口;
这对于天坑专业的文科博士来说,简直五雷轰顶;
现实与自己期待的差距太大,退路已经没有了。
(3)
有网友说,不能毕业也没什么啊,就硕士学历难道不行吗?
在宛同学这里就是不行;
一个非博士生眼中的文凭,根本不是博士生心目中的高度。
不能正常毕业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选择;
不能毕业等于人生毁灭,怎么能自取其辱呢?
他的人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后退一步都等于天塌一般;
他根本就没有留给自己足够的腾挪迂回空间。
再加上宛同学的性格,据说人特别特别善良;
即使压力再大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这属于一类心思细腻,也就是心很软的人;
这类型人有个极大的特点,对自己较劲,对别人善良;
会把应该用在别处的狠,全都用在自己身上;
不允许自己不优秀,不允许自己出错,不允许自己被淘汰;
在学校待的时间过长,一直在读书,没有经历过社会摔打;
除了会读书,社会生存能力几乎为零;
一旦承压达到极限,就只有死路一条。
(4)
一个人在28岁时觉得压力过大承受不住;
到了48岁就会明白,自己在意的那些东西根本不算什么;
人生烦恼和压力如影随形;
无论你是不是博士,是不是按时毕业,烦恼压力都会时刻伴随;
别人的烦恼也不比宛同学少多少,甚至更多;
不同的只是使用何种方法和态度面对烦恼;
你乐观,不当一回事,它就不算什么;
你悲观,当它是一座大山,它就能成为压弯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压力大时,唯有自渡;
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
其实,这世界不过是个草台班子;
博士有博士的活法,懒汉有懒汉的活法;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当你觉得活不下去的时候,只是你觉得;
而事实上,转个弯就是路口;
回撤一下,就是出路。
有的时候,宁愿你不读博士,这世界也不缺一个博士;
宁愿你平庸一点,无能一点,躺平一点,哪怕做条咸鱼;
你依然是父母的好儿子,依然可以膝下承欢,陪伴亲人左右,完成一生使命;
人生是来体验的,不是来较劲的。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