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老人的女儿偶然发现自己94岁老父亲的一个印章,她惊讶地喊道:“这是日本军队的大印!”
这枚日军大印为什么会出现在父亲手里?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女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决定找专家鉴定一下这枚印章的真伪。
当鉴定专家用专业工具看清印章上“第十八师团司令部印”的字样后,确认了是真品。面对如此珍贵的历史遗物,鉴定专家连忙问起这枚印章背后的故事。
(刻有“第十八师团司令部印”的日军大印)
可是女儿并不清楚这枚大印背后发生的事情,更不了解父亲与这枚日军大印之间的渊源。
当被问及父亲名字时,女儿回答道:“钱建民。”
本以为只是将名字说出去并不会发生什么。可没想到这一说,竟将父亲隐藏71年的身份直接曝光。
没过几天,当地政府的领导直接上门来找钱建民,请他详细讲解这枚大印背后的故事。
钱建民这才将自己的身世公之于众。
日军大印背后的故事老人家出生于1922年,那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在成长过程中目睹国家的苦难,所以救国之志早已在他心中扎了根。
1940年,年仅18岁的他就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考入了“中国陆军机械化学校”,成为这里的第三期学员。
由于自己的天赋和突出的能力,他被选拔为学习战车驾驶和指挥的特定学员。经过没日没夜的学习和演练,他凭着优异的成绩最终顺利毕业。
毕业之后,他成为一名中国远征军,随时准备投身战场,为国杀敌。
(年轻时的钱建民)
1944年,钱建民作为一名坦克兵跟随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他与这枚印章的渊源就是从这开始的。
当时,他所在部队的对手就是日军18师团。他们在密林中和敌人没日没夜地作战,经常一直从白天激战到傍晚。
面对日军凶猛的火力,盲目进攻只会导致队伍遭受沉重伤亡。经过短暂休整和研判,指挥部决定采取战略转变,利用日军的防守死角来进行突破。
而这个关键任务被委以重任的人选,正是钱建民。
经过侦查,他在东面的密林中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过河点,可以从此处打破日军的防守死角。
于是,在步兵的掩护下,17辆轻型坦克迅速过河。在钱建民的指挥下,向18师团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敌军大势已去,最终战败。
战后清理战场时,我军缴获了2辆日军坦克,还发现了一枚日军军官的高级指挥印章。
这枚印章对于18师团而言,其重要性相当于古时皇帝用来调动兵力的虎符。
为了表彰钱建民此次作战的功绩,远征军上级将军便把这枚大印以战利品的形式嘉奖给他。
对他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
之后,他致力于学习美、英等国的坦克技术,希望日后将所学应用于战场,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英雄之志。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场意外的灾难剥夺了他再次上战场的机会。
英雄隐退与心愿实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钱建民和远征军的将士们回到国内。他被调到运输部队,成为一名运输联络官,在道路崎岖的云贵山区执行任务。
云贵山区的环境在那个年代并不平静,土匪恶霸势力十分猖獗。
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意外遇到了当地百姓被土匪勒索的事件。
钱建民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亲自上场阻拦。然而,在双方的激战中,自己却遭遇不幸。
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致使他的双眼被飞溅的玻璃碴划伤,下巴也被榴弹击中。
可由于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没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他最终双目失明,下巴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失去双眼就意味着再也无法上战场。
无奈之下,他被部队的人送回了老家,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生活。
回到村子后,他没有跟村民提起过他的光荣事迹,并将那枚队伍奖励的大印也保存起来。
身边的村民也曾问起过他的眼睛是怎么伤到的,他也只是找借口给搪塞过去。
村民看他可怜,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他们就这样结婚生子,过起了平平淡淡的一生。
在这期间,他有无数次的机会能把自己的军功报上去,享受老兵的待遇。
因为钱建民当年的战功是可以查到的,不光国内有记录,就连美国当年都有报道。
可他思来想去,最终没有这样做。他觉得,比起埋骨异乡的战友,自己的功劳不值一提,不该再要求什么。
当地的政府领导了解后,经过报道,他的事迹很快被传播开来。
国家高度重视这一事件,表示愿意满足老兵的一些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
可是钱建民对此并不感兴趣。这些年来,尽管自己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贫,但有家人陪在身边他已经很知足了。
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手摸一下中国自主生产的坦克。
随后,无锡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将钱建民的这一愿望发布在微博上,请求广大网友的帮助。
微博一出,点击量很快突破百万,有近20家媒体关注到该事件。
可在求助微博下面,有网友对钱建民的身份表示质疑。
钱建民自称是黄埔十七期战车科毕业,然而查询黄埔十七期名册未找到他的名字,且该科也没有单设“战车科”。
其实钱建民并不是正规的黄埔十七期毕业生,他是属于陆军机械化学校,毕业出来之后等同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
安徽有一本《国民党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将军》,上面有相关记载。
经查询,第220页有关于战车学生第三期的入学人数117个,入学、毕业时间为1940.11.12-1943.6.27,在中央军校期别中属于战车兵科第十七期。
而且,钱建民的同期毕业生游杰士也为他提供了一份手写证明,证明了其是黄埔十七期战车兵种的毕业生,并祝他长命百岁。
众人拾薪火焰高在爱心老兵关怀组织和广大爱心群众的协助下,钱建民终于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2016年12月16日,钱建民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穿上正式的衣服,准时抵达某装甲部队的营区。
迎接他的是一排整齐排列的坦克和精神抖擞的装甲兵。
他们步履稳健地向前走来,停在钱建民面前,以最尊敬的军礼向他致敬,然后骄傲地说:
“向卫国戍边的老战士致敬!”
他轻抚着坦克的外壳,他说他感受到了坦克上面的纹路,嘴里也不停地说:“好!”
(钱建民抚摸着中国自主生产的坦克)
2018年,这位抗战老兵因病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葬礼上,人们按照他遗愿,将他钟爱的三个坦克模型放在了他的身边,作为他此生最珍爱的陪伴。
“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他们更像是一座活着的历史丰碑和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
他们用炽热的心血铸就了和平的辉煌,他们永远值得被我们怀念和歌颂。
-END-
【文|樛南】
【编辑|长庚】